“大哥,如果我是说如果,万一国公真的战败了,咱们该怎么办”郑宏小心翼翼地问道。
郑非没好气地答道:“若是国公真的战败了,还由得咱们怎么样吗到时秦军大可走海路,直扑福州、泉州,就算咱们死守这仙霞关,还有意义吗”
“这”
“你别瞎想了,当务之急是先稳住军心再说。”
从郑非的口气中,郑宏明显感觉到他底气不足,很显然,自己哥哥心中恐怕也是疑虑重重吧。
就在这时,一个哨兵跌跌撞撞地奔进来,慌张地说道:“将军,将军,不好了,秦军来了。”
“秦军来了来了多少人马”郑非霍然起身,着急问道。
“回将军,秦军见头不见尾,怕不得有几万人马,据说主帅是刘芳亮。”
郑非、郑宏兄弟带着亲兵匆匆来到关墙上,居高临下望去,但见蜿蜒的山道上,飘扬着秦军的黑色旗帜,人马如蚁,确是见首不见尾。
“备战,备战”郑非不及多想,大声喝斥起来。
仙霞关全部是用条石建成,设有双重大门,门为拱卷顶。关墙厚一丈米余,高近两丈,依峡而建,基石整齐牢固,中间是半圆顶的关门,上面似长城一样,很是雄伟,站在关上,下面的古道一目了然。
郑非相信,凭借如此险关,定能教秦军有来无回。
但郑军士兵却没他这样的信心,这世上的险关多了,有哪险关没有被攻破过
险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士兵的心防。
如今郑军之中谣言肆起,人心惶惶,仗还没打,心防已经破了。
在郑非的喝斥下,士兵们勉强站到城垛下,但多数眼神紧张,神色不安。
秦军先头人马离关城还有一里多远,就停了下来,紧接着,但见几个人打起一面“郑”字大旗,向关城走来。
此举让关城上的郑军疑惑万分,这秦军怎么打起了郑军的旗帜嗡嗡的议论声响个不停。
“二黑,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我哪儿知道。”
“这几个人,怕是来谈判的。”
“这还用你说,不然怎么只来几个人”
“怕是来劝降的吧”
郑非听了士兵的议论,大怒道:“谁再敢胡言乱语,看本将不斩下他的狗头。”
郑宏问道:“大哥,要开炮吗”
郑非还没来得及作答,山道上就传来了大喊,在这山谷之中,声音被四面的山峰挡回,显得特别洪亮,远远传到关城上,大家听得清清楚楚。
“关上的兄弟,我是洪旭,隆武帝钦封的忠振伯。我奉平国公之命前来,关上的兄弟请容我上前。”
洪旭是郑芝龙最器重的手下部将之一,隆武元年由朱聿键晋封为忠振伯。郑军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的。
他突然出现在关下,还是随秦军而来,这个事实瞬间让关上的郑军一片哗然。
郑非、郑宏兄弟俩也惊得目瞪口呆。洪旭撑着旗子,迅速来到关下,向郑非喊道:“郑将军,平国公让我前来,让仙霞关的兄弟不必再作无谓的抵抗了,秦王是圣仁君主,大秦一统天下势不可当,平国公感秦王仁义,已经归附大秦。”
郑非惊声问道:“你说什么国公他已经归顺秦国了”
“不错,秦王不计前嫌,授平国公以官爵,平国公已是大秦之臣,郑将军,还有关上的兄弟万不可再与王师为敌,赶紧放弃抵抗,打开关门迎接王师,秦王有旨,只要大家归顺,秦王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郑非喃喃地说道:“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国公怎么会突然归顺秦国”
洪旭拿一出封信说道:“郑将军,这是平国公给你的信,其中的前因后果信上说得明明白白,郑将军看完信就会一清二楚。”
关上的郑军此时几乎炸了窝了,嗡嗡的议论声象成千上万的蜜蜂在飞舞。郑非脸色变幻,他让人将郑芝龙的书信用绳索吊上来。
所有士兵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打开信来看,许多人已经紧张得心头呯呯直跳,郑非看完信会同意归顺吗会吗还要与秦军拼命吗
s:已经是十三号了,兄弟们,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532章葡萄牙使者
仙霞关上,所有士兵目不转睛地看着郑非,许多人已经紧张得心头呯呯直跳,郑非看完信后会同意归顺秦国吗
大家还要与秦军拼命吗
仙霞关上的郑军愿意继续与秦军开战的,找不出几个来,虽然仙霞关易守难攻,但他们的心防早被攻破了。
连郑芝龙都归顺秦国了,谁还愿继续与秦军作战
看完郑芝龙的信,郑非抬起头来,看到周围的士兵那忐忑不安的眼睛,他黯然叹息一声。郑家水师战败了,郑芝龙归顺大秦了,秦军大可以走海路进入福建,再在仙霞关拼死抵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到不如干脆点。他对弟弟郑宏说道:“让大家放下武器,打开关城大门吧。”
此言一出,仙霞关上的郑军士兵竟然抑制不住欢呼起来,人人如释重负,同袍之间相拥欢庆,那场面,象是过节一般。
出现这样的场景,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秦军同样是喜气洋洋,包括刘芳亮在内,无不暗松了一口气,仙霞关太达险要,如果郑非坚持抵抗,就算郑军士气不高,要攻下仙霞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秦军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伤亡。
能够和平解决,自然是再好不过。
刘芳亮大军顺利通过仙霞关后,以洪旭、郑非为先锋,迅速向八闽腹地推进,从浦城到建城、建安、瓯宁、延平,所过之处,皆没有再遇到抵抗。
温州南面的分水关,由郑彩去劝降,分水关滨海,提前得到郑家水师战败的消息,再经郑彩一劝,守关的郑军同样放弃了抵抗。
顾君恩为巡抚。加上主将袁宗第率领的一万大军,也迅速向福州挺进。
两关皆下的消息传回到宁波,秦牧大喜过望。现在正是春耕时节,如果战火绵延,福建百姓因战争误了农时,那今年不知要多出多少灾民。能和平接收福建,这对大秦朝廷,对于福建百姓来说,都是大幸。
另一方面,京城的内阁、六部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