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总结了一下,以大明宝抄为例,其主要问题是立法不善。其一,所发行的宝钞无钞本、无限额,宝钞流通发放多、回收少;
朝廷用宝钞支付官俸军饷、收购民间产品,而征税仅搭少量宝钞,又不肯及时回收昏钞,加上印制简陋,伪造方便,因而市场上宝钞数目太多,大大超出市面的实际需求量。
其二,自坏法制。钞法缺少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例如洪武实行钞法之初,禁止民间买卖金银,第二年便下令税粮可以银代输;
洪武九年规定钞一贯折米一石,十八年又改为一石米合钞二贯五百文;二十七年禁行钱,专用钞,变更钱钞兼行旧法,此后禁钱令未解除,便又一再铸造铜钱。如此出尔反尔,失信于民,于是钞法乃坏。
是以臣以为,我朝只要针对大明宝钞存在的问题,制定更完善的钞法,就能避免重蹈前明覆辙,颁行我大秦纸钞。”
对大明宝钞,许英杰能分析出这么多问题,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许侍郎说得很好。”秦牧对此表示了赞许,然后接着说道:“正所谓知易行难,光是能看出问题还不行,还要有解释问题的办法才行。各位大臣,可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呐”
首先上表提及货币及税赋问题的黄振林出来答道:“秦王,纸钞首重信誉,解决了信誉问题,其他问题便都迎刃而解了。许侍郎刚才提到的问题,无不是为针对纸钞信誉的,而其中除了发行限额外,其他问题都好解决,纵观宋元明三代,纸钞贬值的主要原因,也都是因为无节制的发行纸钞所至,因此,臣以为控制发钞量是关键。”
秦牧带着一抹微笑问道:“相信各位大臣都知道,发行少了,会出现钱荒,发行多了,会导致纸钞贬值。本王要问的是,如何确保纸钞发行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呢”
秦牧这个问题,让在坐的大臣一时都沉默了,象刘猛这些武将,更是两眼半眯,作神游太虚状。
最后还是工部员外郎黄振林出来答道:“回秦王,货币需求量是由市场交易的商品总价值来决定的,因此,要确定货币的发行量,就要先计算市场交易的商品总价值。”
“那么如何计算呢国家这么大,黄卿能一一去统计市场上有交易了多少东西吗”
“这”
在秦牧再三追问之下,大家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秦牧淡淡地说道:“大家先把这个问题想透彻了再说吧。”
黄振林想了一下说道:“启奏秦王,具体可由各地的税监分别统计商品总量,由县到州,由州到府,层层叠加,汇总上来,应该就能得到一个大致的数据;
再以这个数据发行纸钞,即便不十分准确,但也不至于造成严重的钱荒或是贬值,而且朝廷发行纸钞,总有一个逐渐流通的过程,先发行少量,等信誉建立起来后,再慢慢以纸钞取代银钱;
这个过程少则需要几年,多则十年,这期间各地税监年年统计,到时市场上的商品总量以及每年增减率,都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数额了,再以这个数额计算纸钞发行数额,当不至于有太大的出入。”
“如此倒也不失为可行之道。”秦牧点了点头,向司马安等人询问,“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按惯例,每一个皇帝登基,除了要有自己的年号外,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要有自己的钱币,通常在确定自己年号后的元年,就发铸造自己的“通宝”。
秦牧现在只是称王,还没有称帝,所以年号用的是秦元年,和朱元璋称吴王时用吴元年是一样的。因此,铸币本来不用着急的。
但现在币制的确定,关系到了规范市贸及民生恢复,很有必要提前议定。
从秦牧的态度看来,他偏向于发行纸钞,司马安想了想说道:“臣以为发行纸钞,应慎之又慎,朝廷可先成立纸钞提举司,会同三法司先制定钞法,然后再少量发行,看看民众的反应再说。等纸钞信誉建立起来后,再作进一步打算不迟。”
s:30号了,今天还没开张,又被暴了几回菊,名次一直在跌,一直在跌,呜呼继续求月票,求护菊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379章币与锐三
在信誉在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想立即用纸钞全面取代银钱统一货币,这不太现实,洪武帝前车可鉴。
问题是统一不了货币,普通百姓就始终深受其害。
现在施行的一条鞭子法,以计亩征银,但下层百姓平时收入少,得到的基本都是铜钱,所以在缴纳两税的时候就要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普通百姓因此蒙受了严重的盘剥。
同时,两税征收期间,百姓需要大量出粜粮食换取银钱,粮价会跌得很利害。本来要上缴一百斤粮食的赋税,就要贱卖两百斤粮食才够交税。
另外就是税银的火耗问题,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火耗为由,多徵钱银,以弥补地方府库因火耗而造成的亏空。但火耗有多有少,一直以来都由地方官员说了算,这就成了地方官借机敛财的借口。
凡此种种,使得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朝廷税收的一条鞭子法,在明代却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以前秦国只有江西、湖广两地,刚上任的官员也都还比较清廉,加上秦牧的粮食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价,所以短期内这些问题没有突显出来。
但随着地盘的扩大,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很就会暴露出来,使百姓深受其害,刚刚产国的大秦会因此失去民心。
秦牧就这三个问题,向在坐的大臣征询意见。户部待郎许英杰当先站出来说道:“臣建议加大银行网点的覆盖面,至少在每个县都要设立分行。如此一来,各县百姓在纳税时,可到银行兑换银钱,防止奸商借机哄抬银价。减少百姓因此蒙受的盘剥;
另外,钞法制定之后,臣建议先印两百万贯小钞,以代替铜钱,允许百姓以纸钞纳税,如此一来,也可以减少银钱兑换所带来的弊病,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火耗的问题。”
大明宝钞之所以遭到百姓抵制,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明廷一开始在税收中不收宝钞。
朱元璋是小农出身。对经济学没什么概念,他发行宝钞,既没有准备金,又没有发行限额。更搞笑的是,他印出宝抄后拿去向百姓买东西。结果收税时又不收宝钞,这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