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想要宋廷帮助段家夺回军政大权,这肯定不容易,段和誉这次不但带来了许多贵重的礼品,同时也做好了打水磨功夫的准备。
杨逸岂能不知他的心思,他将段和誉带在身边也颇有用意,这次大理宰相高泰明派儿子高明量率两千人马来支援杨逸,也快要到了,到时段家人和高家人凑在一起,杨逸感觉还是很有文章可做的,眼下故意提及侬智高之事,也是为了今后行事埋个伏笔。
杨逸正打算问问段和誉认不认识王语嫣,刘征匆匆走过来向他并报:“大人,交趾求和不成,便妄图困兽犹斗,李乾德举国招募壮丁,凑起了一支十一万人的军队,置于谅山一侧,准备与我军抗衡到底,同时李乾德还四处造谣,说大宋南征意欲吞并各国,并派人出使占城、真腊各国,愿将以前占领各国的土地交还,换取各国的支持。”
杨逸不禁问道:“竟有此事各国有何反应”
“回大人,目前还不得而知。”
杨逸脸上不动声色,心底细细思量着,大宋派往占城与真腊的使者因风浪失了性命,与两国沟通的意愿没有达到,现在李乾德四处造谣,加上愿意归还原先侵占的领土,周边各个小国还是很有可能倒向交趾的。
毕竟他们之间再怎么打,实力相差都不是很大,很难直接吞并对方。而大宋突然强势占领交趾,今后他们就要直接面对大宋这样一个巨人,心底岂能没有些忌惮
杨逸现在的兵力实际上已捉襟见肘,刘武带一万人马为前锋压在谅山上,他自己带一万人马赶往汇合,合计也就两万人马,钦州方面足足留了两万多人马坐镇,即便如此杨逸还担心那几万越军俘虏有异动呢。
“越军统帅是谁”杨逸接着问道。
“回大人,是李常杰”
“李常杰”
“是的大人,就是李常杰,据说李乾德亲往李府相请,并赋予了李常杰全权。”
这下子杨逸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如果说阮志顺是越南猴子的军神,而李常杰就是军神的师父,阮志顺传承的就是李常杰的衣钵。
神宗熙宁年间入侵广南的十万越军便是由李常杰率领,他对宋军的战力也比较熟悉。
杨逸只是没想到,这老不死的都八十一岁了,竟然还能统军作战,有他出头,越军士气必定有很大的提高,在山区作战,只要指挥得好,十万新招的“民兵”哪怕是手拿木棍,同样不容小觑。
杨逸想了想喝道:“来啊,传令刘武,让他就地驻防,不可冒进,等我中军到达后再说。”
“喏”
“传令下去,大军用过饭后立即起程,赶赴谅山。”
“喏”
凉山谅山看来谅山注定又将成为血肉屠场啊
因为谅山以南两百里便是李朝的都城升龙城。而升龙城处于红河三角州冲积平原上,四周一片平坦,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就是谅山了。
以李常杰军事才能,不可能不知道谅山的重要性,他必定会死守谅山,谅山,谅山,又见谅山
第423章御驾亲征
升龙城,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唐朝统治时期,升龙城称作“宋平”。后来它成为了一座城塞,被称为“大罗”,为唐朝高骈治所。
交趾李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所颁布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将都城从华闾迁到大罗城。
据传李公蕴迁都时,御舟至大罗城下,有龙见焉,遂改其城为升龙城。
定都升龙后,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按中国的建筑风格,大兴土木。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左置集贤殿,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皆曰龙墀,墀内翼以回廊,周匝四面。
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
城之四面启四门,东曰祥符,西曰广福,南曰大兴,北曰曜德。
又于城内起兴天寺,五凤星楼,城离方创胜严寺等等。
此刻的集贤殿里,三十四岁的李乾德眉头紧锁,脸容憔悴,看上去就象是五十出头的人。
宰相李日成安慰道:“陛下请保重龙体,阮志顺虽败,但我大越尚有一搏之力,如今有李太尉亲自挂帅镇守谅山,那杨逸必定奈何不了我朝。宋军劳师远来,必不能久持,过些日子也只有退兵一途。”
李乾德长叹道:“但愿如此只是朕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当初宋国动用十万大军,也不过与我大越打了个平手,如今杨逸不过三万人马。阮志顺十万精兵却尽覆于宾州,唉难道真是天要亡我大越”
李日成连忙劝阻:“陛下慎言,国难当头之际,正需陛下更加振作才行,陛下此言若是传出去,恐会令朝野不安啊”
“国相金玉良言,朕受教了”
李乾德对李日成和李常杰都极为尊敬,当初他登基时才七岁。全靠李日成和李常杰辅佐,即位不久,便成功逼迫垂帘听正的上阳太后殉葬,立其生母猗兰元妃黎氏为皇太后,从而使得他真正坐稳了帝位。
二十多年来,在俩人的辅佐下,大越国走向了鼎盛。国内民生富足,开启了科举取士制度。北战宋国,夺得广源州、思琅州、苏茂州。南攻占城,夺得地哩州、麻令州、布政州。更败真腊,夺得弄为等四州。前后将大越国的国土扩大了三分之一。
李乾德一向以帝师相待二人。如今国难当头,更是倚为干城。
李日成想了想说道:“陛下,广南被杨逸隔断,此人又极为蛮横,拒不接见我朝使者。臣想来,不如派人渡海北上东京,宋国忙于治河,想必没有太多精力久战南疆,大不了我朝将谅山以北的广源几州割让给宋国,咱们做足了姿态,给宋国一个台阶下,大越也好过这个坎。”
李乾德点点头道:“国相所言甚是,那就派使者渡海北上,只是恐怕宋廷未必肯就此善罢甘休啊”
这次去摸老虎屁股,李乾顺君臣也做好了种种心里准备,当初的设想是即便不能攻下岭南,退回本土固守总不成问题。
但如何也没想到,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