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2章 第七一〇章 格物入仕(1/2)

告别了这场震撼心灵的课程后,金陵秀才团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恭恭敬敬地向罗竹老师请教起这些孩子的升学问题。

「敢问罗先生,这些学生明年七年级毕业之后,会如何继续深造?」王伯庠拱手问道。

旁边的几名秀才眼中闪烁着关切之色——当然,他们关心的未必只是这些孩子的前程,更重要的是,他们想旁敲侧击出自己未来能否进入明州或金陵的大学深造的可能性。

「明年末,就是第一届大学招生考试,简称——『大考』。」

罗竹语气平静,但这两个字却让秀才团众人身形微震。

「大考?」王伯庠皱眉,「是何制度?」

罗竹微微一笑,从讲台边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书册,翻开其中一页,让秀才们瞧了瞧——上头详列着明国学制改革的各个阶段,从希望小学的基础教育,到明州中学的课程,再到明华大学、金陵大学等高等学府的培养体系。其中,「大考」赫然位列七年级升学的关键节点,标注着——「通过者,可进入高级学府,接受进一步学术训练。」

「这场大考,将决定谁能进入大学深造。」罗竹语气笃定,「而当年的七年级毕业生,目前只有明州中学这一届——也就是从舟山希望小学一路培养上来的几千名学生。」

「独此一届?」有秀才惊讶,「莫非这是专门为他们所设?」

「不错。」罗竹点头,「他们是明教教育体系下第一批完整受训的学生,因此这次大考也是为他们量身打造。」

这番话让秀才们不禁对视了一眼,眼中浮现复杂之色。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这些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在新学风之下仍可凭才学占据一席之地。但现在看来,这个「大考」似乎是一条全新的教育晋升路线,与传统士子的考试完全不同——这代表,他们若想进入明教的学府学习,恐怕也得按照这套规则来?

「不知我们这些旧学士子,是否也能应考?」终于,有人忍不住问道。

罗竹听罢,眨了眨眼,笑道:「这事可不由我决定,得看金陵的教务大臣如何安排。不过——」

她话锋一转,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大考是全新体系,若诸位想考,怕是得补上不少基础知识呢。」

金陵秀才们心中一沉。

罗竹当然明白这些秀才们最关心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读书之后能不能做官。

她轻轻合上手中的书册,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微微一扬:「诸位是从金陵来的,那么——新建的明华园,诸位去过没有?」

「去过。」王伯庠点头。

「那大门侧面的对联,诸位可曾留意?」

秀才们一愣,对联?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忙着探访明州学府的制度,倒是没特意去细看明华园的大门对联。

「敢问先生,那对联写的什么?」有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罗竹微微一笑,语气淡然:「『升官发财另走他路,格物致知请进此门。』」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此话一出,秀才们心头猛然一震。

「升官发财另走他路……格物致知请进此门……」他们喃喃复诵,却怎么也没想到,明国的最高学府,竟然在门前公然写下如此对联,明言这里不是科举之地,更不是为仕途铺路的地方!

「这、这怎么行?」一名秀才忍不住惊呼,「自古书院皆为士子登科之所,如今明华大学竟……竟不以仕途为志?」

「何止是明华大学,整个明国的大学都不是为了培养官员而设的。」罗竹的语气依旧平和,「我们培养的是工匠、工程师、农学家、医师、律师、商业经理人、翻译家……是这个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至于那些想做官的——」她轻轻一笑,「请另寻他路。」

秀才们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自小以来,他们受的教育便是「学而优则仕」,读书的目标从来都是为了考科举、做官、光宗耀祖。可如今,这条路在明国竟然行不通?

「可是……」有人仍然不甘心,「如今明国也有官府,也有律法,总得有人治理国家吧?若是不从这些受过教育的士人里选官,难道要从草莽中取人?」

「治理国家的,的确是读书人。」罗竹笑道,「但并非传统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而是由国会选举出来的代表。」

国会取代朝廷,士人如何再入政坛?

「国会?」王伯庠皱眉,「可朝廷呢?难道不设官制,不设宰相六部?」

「当然不设。」罗竹轻描淡写地回答,「明国已经废除了朝廷,取而代之的是国会及其任命的内阁。」

秀才们面面相觑,这才想起这几日在明州四处探访时,的确从百姓口中听闻「国会立法」「国会议决」之类的词汇,但他们一直以为这只是个新的行政机构,没想到竟然是完全取代了传统朝廷的存在!

「如今的国会代表,仍然是第一届,因此特例允许旧士人参与,不设拥有宋朝功名之外的门槛。」罗竹顿了顿,语气一转,「但下一届开始,便会要求参选者通过『行测』与『申论』考试,这是未来入仕的最低标准。」

「行测?申论?」秀才们对这两个陌生词语一无所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