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长安的杜如晦,对女子的思念与日俱增,他每日都会拿出香囊,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终于,他下定决心,不顾路途遥远,再次奔赴洛阳。
当他出现在女子面前时,女子又惊又喜,眼中泪光闪烁。
这一次,杜如晦不再离开,他向女子的家人表明心意,历经波折,终得家人应允。
在洛阳城最盛大的牡丹花期,杜如晦身着红袍,骑着高头大马,将女子迎进了家门。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携手相伴,一同走过人生的岁岁年年。
只可惜,三年后,杜如晦的妻子都去世了,两人也没生下一儿半女的。
杜如晦回到关中后一年多,又参加了隋炀帝的科举。
按照杜如晦早年得罪人的往事来看,他本来是没办法参加科举的,因为很多人看他很不爽。
但是杜如晦的叔父是御史大夫,谁敢不让杜如晦当官,杜如晦的叔父就让手下的御史整谁。
但杜如晦即使当了官,也照样郁郁不得志,没办法,他早年当过游侠,说话也是直言不讳,看到欺压良善的不管多大官都会管。
正巧了,杜如晦一开始干的就是万年县的县尉,半个大兴城的治安全归他管。
大兴城作为隋朝的首都,随便丢一砖头都能砸到一个大人物。
在杜如晦当县尉的期间,他可没少得罪大人物,但人家叔父是御史大夫,属于半个丞相,这些人虽然有气也不敢怎么样。
关键杜如晦为人正直,又找不到把柄对付。
没办法,杜如晦就被人调离了长安,既然治不了你,让你滚远点还是可以的。
这么一调,就一直到三十三岁,杜如晦都还是一个小小的县尉,十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直到李渊攻入长安,房玄龄和李世民推荐,这才让杜如晦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自杜如晦得房玄龄与李世民举荐,犹如明珠蒙尘终见天光,就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彼时,天下尚未平定,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渊虽已入主长安,可大唐的江山版图仍需步步拓展。
李世民麾下正广纳贤才,筹备着一场场关键战事。
杜如晦一加入,便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与卓越的谋略,在诸多军政事务中崭露头角。
在商讨平定陇西薛举势力的策略时,众人各抒己见,场面热烈。
杜如晦却未急于发言,而是仔细研读各方情报,观察地图上的山川地势。
待众人言语稍歇,他起身指向地图,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薛举盘踞陇西,其地易守难攻。但我军可先派小股精锐部队佯攻其侧翼,引其主力救援,而后以主力部队突袭其后方辎重营地。如此,敌军必乱,我军可乘胜追击。”
他的一番见解,逻辑严密,直击要害,令在场众人纷纷颔首称赞,李世民更是对他另眼相看,当即采纳其策。
果不其然,依杜如晦之计,唐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顺利击败薛举之子薛仁杲,平定陇西,为大唐巩固了大后方。
此役过后,杜如晦在军中声名鹊起,将士们对他的智谋钦佩不已。
而杜如晦并未因这一次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勉,全身心投入到为大唐开疆拓土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