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的出身可谓是华夏的绝对正统血脉,也正是出身的绝对正统,杜家在长安一直备受尊敬。
杜如晦出身于京兆杜氏,而杜氏老祖,源于祁姓,是尧的后裔,尧又是黄帝的孙子。
杜如晦的老祖宗在商朝的时候,成立了唐国。
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又接着灭了唐国。
周成王灭唐后,封唐氏子孙于杜城,所以唐国的后代就以“杜”为姓。
而这个杜城,就是如今大唐长安的一部分,在隋朝不叫长安,叫大兴城。
隋文帝为了建造这个大兴城,把杜城拆了融合进了大兴城,长安有个“群贤坊”就是杜家人住的。
杜家无论是任何朝代,都是担任着重要职位。
汉朝的时候:
杜周是汉武帝时期着名酷吏,以严苛着称。
杜周之子杜延年,在汉昭帝时以宽厚辅政,拥立汉宣帝,奠定了家族的政治根基。
在北魏时期,杜家又是关中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后来北魏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
杜家连续两人都当过西魏的丞相,还有被封爵位。
西魏被北周取代之后,北周又继续委以重任,人称“雍杜”就说明了杜家的地位影响。
北周被隋朝取代之后,杜如晦的父亲“杜吒”拉了点,为隋朝昌州长史,所以杜如晦的父亲继承了家业。
而杜如晦的叔父继承了家族的政治声望,一路干到隋朝的御史大夫。
隋朝没了之后,杜如晦的叔父看不起李渊,还嘲讽李渊这个臭外地的,跑到我们关中来要饭了。
于是跑去洛阳投奔王世充,更进一步担任吏部尚书,又封了爵位,还帮王世充写过檄文骂李渊。
幸好杜如晦在李世民大败王世充之后,给叔父求情,这才没把叔父怎么样。
但是李渊气不过,当杜如晦路过还是丞相的尹阿鼠家时,就被尹阿鼠打断一根手指头,然后尹阿鼠的女儿还恶人先告状,说杜如晦打她父亲的仆人。
李渊就又把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叫来,借着这事又把李世民给骂了一顿。
杜如晦也是看在尹阿鼠的身份上,没有报复回去,不然按照杜如晦的早年性格,肯定提剑上门。
大兴城是在隋文帝开皇三年建成,到了开皇五年,杜如晦就出生了。
杜如晦一出生,整个大兴城就一直流传着杜如晦的传闻。
传闻,襁褓之中的杜如晦,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机灵劲儿,一双乌黑眼眸闪烁着灵动之光,对周遭事物充满好奇,稍有声响,便会转动脑袋探寻。
杜如晦到了启蒙年纪,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别家孩童尚在为识字而苦恼,他却能迅速领悟先生讲解的典籍要义。
而且他不仅天资聪明,还刻苦用功,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私塾的窗棂,杜如晦早已端坐在案几前,诵读经典,朗朗书声穿透庭院。
他对经史子集的理解深刻,常能提出独到见解,令先生们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