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一,吴兴太守虞谭的案几上铺着一份手绘绢丝地图。
他的手指在图上挪来挪去,时不时胃叹两声。
义兴郡基本已经收复了,如今就剩两处,一是义兴周氏的老宅,二是阳羡城。
当然,义兴郡不大,本来就是从一个县扩展而来的,即阳羡县一分为四,生生扩展成了四个县。
扩展过程中当然划了一些周边邻县的乡村进来,但不多,整体扩大有限。
前两年说要把丹阳永世县也划过来,但并未施行。
所以,右卫将军刘超上报收复国山、临津、义乡三县,进围阳羡城,听听就好,其实也就是打下了半个老阳羡罢了。
不过积极的一面是义兴周氏造反的势头被压下去了,而今只剩两个城寨几千兵而已。
镇压他们的主力是丹阳、宣城豪族兵,一边攻城略地,一边私下里收编周氏庄客、部曲,而这一切,其实是在朝廷默许之下的。
今日不同往日,如果没有邵梁攻来,即便朝廷灭了义兴周氏,也不会放任豪族完全侵吞周氏庄客、田地,至少会自己吞下一半,即编户齐民,剩下一半才会分出去,作为诸族出兵的好处。
现在好像完全不管了,你们灭了周氏就行,动作要快,
周氏如此,钱氏也差不多。
其实对付这些动辄出兵一二方的豪族,说难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在他们集结起来之前,先发制人,打掉首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年周三定江南,最多时数万人马,那都是周家的兵吗?不是。
以义兴四县为例,周氏主支(周处之后)控制一部分人和土地,旁支控制一部分人和土地,再加上依附周氏的不知名小家族以及为周氏打仗立功后「分封」出去的人,整体才构成了所谓的义兴周氏。
周氏族长如果声望高,便能最大程度动员这些家族,尊奉号令,甚至还能在周氏传统势力范围之外影响其他家族。
比如当年吴兴功曹徐馥自家有部曲,但不够,于是勾结周。周出面,说自己代表叔父周札而来,为徐馥站台,顷刻之间,徐馥便拥兵数千,甚至还引得富春孙氏准备响应。
这就是影响力的体现。
影响力大,兵就多,影响力小,兵就少。所以这些豪族非常注重名望,名望真的能带来利益,而不仅仅只是虚名,这是豪族当道年代的重要特征。
影响力还受时势影响。时势对,哪怕个人名望小,影响力小,也能召集很多兵,无非就是你在这群兵里话语权低罢了,因为大家不全是因为你的名望而来投奔,时势不对,名望又不高,那就算了,别人不一定会投奔你,便是一时投奔,
也可能会散伙乃至反戈一击。
昔年陈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名望太低了。
虞谭已经起兵攻占了长城钱氏的老宅,或抓或扣了一大批钱氏族人,搞得他们完全没法有效动用力量,各自为战。
这得益于他的先发制人一一郡兵早就处于集结状态,为的是北上攻义兴周氏,半途转换目标,钱氏猝不及防。
「还是未能尽全功。」虞谭的手指在长城县上面戳了一下,有些遗憾。
「沈氏会如何呢?」他的手指很快又转移到了武康县上头,巡不定。
快速打击钱氏之后,沈氏定然已经有了准备,听闻他们已经在联络各家了,
并且暗中侵吞钱氏散落的庄客部曲。
沈、钱两家,从实力上来说沈氏占优,钱氏屈居于下。但沈充造反未成身死之后,沈家实力大衰,名望大减,甚至被迁走了五千庄客,反倒被钱氏爬到了头上。
此番钱氏遭受重击,沈氏又开始拉拢各家了,他们想做什么?值得注意。
但虞谭也不好做什么。
钱氏余党还没镇压完毕,再逼反沈氏,可乎?
想了想,虞谭决定安抚一下,哪怕是虚与委蛇。
「遣人携一份厚礼前往沈氏老宅。」虞谭拍了拍手,唤入一人,吩咐道。
******
二月十二日,晴。
山阴城南的镜湖之中,桅杆如林,军士如雨。
这是第二批准备出发的部队了,但居然还没第一次多。没别的原因,要春耕!
理论上来说女人、老人、小孩也能种田,但他们力气小,家里没有壮丁的话很影响播种面积。
比如没有耕牛的情况下一一即便是富裕地区,三五户共用一头耕牛都是某种奢望一一就需要力耕,这就需要壮劳力。
如果连力耕都做不到,那就女人带着小孩随便刨点坑,播种一下就算完事了,最后能收多少可想而知。
天下以农为本。
庄园主们便是再想对抗邵贼,也不能如此短视。
而除了山阴贺氏为首的会稽大族外,移居本地的南渡土人也要出人出粮出器械,不过比起吴人,他们就虚应故事得厉害了。
有的家族主要人物不出面,随便派个后生子弟带着点粮食、箭矢、刀枪及少许丁壮,到山阴县外交割,装船运走。
比如多年前迁居始宁县(山阴东南的山中)的谢氏就派了一个名叫谢安的十四岁少年,领着谢家凑出来的二百多丁壮,作为第二批出征部队的一部分。
「哦?谢家少年郎来耶?」会稽内史应玄站在湖畔,唤住了步履匆匆,交完差事就准备离去的谢安,道:「何往也?」
「府君。」谢安回神行了一礼,道:「自是去东山游玩。」
「可有朋伴?」应玄问道。
「会稽王友王逸少等七八人。」谢安回道。
「何不带我同往?」应玄笑道:「不白叻扰尔等,自有歌妓为君等助兴。」
谢安似有所悟,不过仍然推辞道:「府君虽解印绶在即,然国步维艰,宜应克终厥职,俟新内史至府,再行游乐不迟。」
应玄奇道:「你怎知我要离任了?」
谢安只笑不答。
在应玄一再催促下,方指着不远处的船队,道:「吴地大族出人出粮,总要给点好处。会稽乃大郡,自太守至内史,垂二十年矣,鲜有吴人,今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