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大明一些开明士绅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这一次,大明即将再次选拔一批官员前往新华夏进修深造一年,这一次终于轮到林则徐,让一向沉稳的林则徐几乎欢呼雀跃。
大明来到新华夏实习的官员,一般都是分配到对应的部门,像林则徐就被分配到新华夏的财政部学习。这些学习的大明官员基本上都是跟着一些主管进行观摩学习。
林则徐很幸运的跟着财政部的预算司司长,二代崖山人司纯为学习。
司纯为面对林则徐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不是一代崖山人。
这时候司纯为正在做预算,并算不上什么机密,也就让林则徐参与了。林则徐一看到上面的数字,惊讶的眼睛溜圆。新华夏的人口,林则徐可是很清楚,不过670万左右,可是财政收入竟然达到了30亿华元,占gd的2成略大。
林则徐就在大明户部工作,可是知道大明的财政收入。在将个地方的赋税分流过后,进入国库的甚至比不上满清最强盛的乾隆时期,只有4200万两白银,相当于10亿华元。但是,大明的gd却是新华夏的2倍左右,这就是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距。在横向比较,此时美国的gd大约73亿美元,相当于116亿华元,英国则是大约350亿华元,与大明gd相当。
所以,新华夏以大明百分之二的人口,却创造了3倍的财政收入,怎么不让林则徐大惊失色
林则徐十分惊异的向司纯为请教,“贵国人口不足我大明百之二三,缘何竟有如此大的税赋”
司纯为显然不是见到的第一个大明官员有此疑问,优越感油然而生,“林大人是认为我们新华夏横征暴敛”
“不敢不敢,新华夏一向是我大明人欣慕之国,国富民强,怎会横征暴敛”林则徐赶紧辩解一番。
司纯为说道,“我就举一个例子啊。假设一个人有一百块,另一个人只有10块钱,这10块钱只够吃喝。那么,林大人觉得,是从有一百块钱拿的人身上征收30块钱容易,还是从10块钱的人身上征收一块钱容易”
林则徐沉吟,“从征收比例上看,似乎富人征收的比例更高。然而,富人虽然被征收的更多,但是剩下的更多,足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于穷人来说,十块钱却是自己的养命钱,少一分就会挨饿,自然是富人的三十元更好征收,且符合道义。”
司纯为抚掌赞叹,“林大人所言不差。我们新华夏虽然征收的赋税重,但我们征收赋税的目的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比如,我们的赋税,可以用于修筑公路,农田水利,这些对于提高生产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这些设施帮助人民更加富裕,从容提供了更多的税收,这才是良性循环啊。”
林则徐闻言十分佩服,对着司纯为深深的鞠了一躬“谢谢司长的教诲,则徐感激不尽。”接着又继续询问道,“司长阁下,鄙人还有一个困惑,在心中缠绕多年,请务必指教”再拜。
第二百一十五章德川幕府
司纯为扶起林则徐,“林大人请说吧,只要我能解答的,必然回答。”司纯为在这些天相处下来,对反应敏捷且做事认真负责的林则徐有相当的好感。
林则徐说道,“我汉人一直坚信,国虽大,好战必亡,且多有历史证明,然而,新华夏立国至今,大小战争无数,却尤然越战越强,让鄙人百思不得其解。”
司纯为笑一笑,“其实,所有的战争,都不会是片面的只是战争,都是政治或者经济的需要,简单说吧,就是要看战争是否有利可图这些利益不仅仅是暂时的利益,还要看长远的利益。林大人觉得汉武帝是怎样的帝王”
“雄才伟略,集数代积蓄,荡平匈奴,功莫大焉,堪为雄主。然耗尽国库,徒然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令人惋惜。”林则徐作为传统儒生,自然是传统的观念。
司纯为摇头,“不然,汉武帝虽然耗光了国库,却将匈奴几近灭绝,打出大汉煌煌天威,才有了后来大汉400年的稳固江山,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虽分三国,犹自让北方胡虏气不敢喘,此皆为汉武之功也。”
见林则徐在沉思,待了一会才继续说道“一般而言,若能获得经济利益,则战争可行,此乃短期行为,否则,就如汉武唐宗一般,打出一个盛世,亦是长期利益。再有一例,就如汉族前身炎黄族,起源于黄河中游,而今却扩展至汉家十八省,为何无非这些土地适合农耕,可以获得利益罢了。虽然几经战乱,汉地屡有缺失,然大一统时机却更加悠长。再看一下北方,汉人不曾占据漠北,最直接的理由,不能耕作,与汉人农耕民族习性不符罢了。”
林则徐顿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不错,从历史上看,夏商周领土不过黄河中游,秦汉时期,却已经奠定汉族现今之固有领土,正是土地适合农耕之故。”
这时候,林则徐中意明白新华夏为什么屡经大战,却越战越强的缘故了。林则徐更加佩服新华夏人的“远见卓识”,没办法,都是来自后世的崖山人的后代,见识方面自然要远超古人。因此,林则徐再次诚恳请教,“我大明几十年前就已经取消了八股取士,然而,文人士子却依然趋之若鹜,反观贵国,同样的汉人,对理工科目也是不逊于儒家学识,鄙人实在是困惑。”
司纯为思考了一番,“在我们看来,时尚绝大多数的事情,往往都有利益的驱动,这虽然听着很冷漠,但往往是事实。请问林大人,之前的八股取士,读书人为什么趋之若鹜”
林则徐沉思一会说道,“因为他们可以当官,即使稍逊一筹,也可以赋税优免,在乡间更有极高的地位,生活无虞。”
林则徐在司纯为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