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儒生思想的缓慢转变自然不是个例,新华夏这个新生民族的凝聚力逐渐加强。当新华夏因为战胜一个强国而民族自尊心爆棚的时候,当英国人因为战败而奋发图强的时候,法兰西却坐在了火山口上面,还是座活火山。
1788年春,法国再次遭遇严重旱灾。更糟糕的是,法国人甚至还没有从发生在三年前的干旱中恢复过来,上次干旱因饲料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屠宰牲畜的情况,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为主要肥料的法国农田肥力不足大量闲置。但是,灾害显然并没有放过法国。1788年7月,婴儿拳头般大小的冰雹连续敲打着农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无。同年冬天,法国又处于严寒之中。结果就是,面包的价格从正常情况下的一个4磅面包8苏到1789年底的12苏,不要说普通农民与城市贫民吃不上饭而面黄肌瘦,即使是律师、教师等中产阶级也面临食物短缺,整个法国社会几近崩溃。
甚至,针对新华夏商品的打砸抢烧活动也时有发生。新华夏事关接到国内的通知,提前返回国内。而对于法国人提出的,再次想新华夏的借贷的要求,新华夏也予以拒绝。并不是新华夏不仁慈,而是法国即将爆发暴乱,新政府对于新华夏的态度未知,借的越多,损失越大,自然不想趟这趟混水。
年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只能看着国内的局势向深渊滑落。
与历史稍有不同,1788年9月,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提前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
路易十六企图增税,并召开了国家级会议进行投票决定。投票一开始分为两种,一种为阶层投票,即一个等级一票;另一种为选择出一些代表进行投票前者极其不公,共三票,国王基本相当于拥有两票,所以按第二种方式进行,第三等级选举出代表和第一第二等级进行投票决定。
原本按人数上第一第二等级占优势,然而有部分第二等级的贵族倾向改革,将票投给了第三等级,所以第三等级以十七票的微弱优势取胜。路易十六不甘心,却出尔反尔,强行要求加税。于是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随后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巴黎民众占领巴士底狱,代表着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拉下帷幕。
第一百七十一章拉美独立先驱杜桑
随着革命的继续,各个派别轮流登场。
首先是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握政权,国王被监管,掌握了政府的权利。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
随后,王后建议国王出逃外地以获得保王党及外国势力的支持,但是犹豫不决的路易十六一再拖延。结果就是,国王最后打算出逃了,却被法国革命者发现然后被捕。
似乎是新华夏的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
新华夏此前与英国对抗,英国人为了取得先发优势,暗中联络了西班牙,为两国建立联盟创造了条件。
随着法国国王被逮捕,西班牙觉得危及了法、西组成的波旁联盟,首先找上了英国人,意图干涉法国内政。
英国人不知道是什么思维,也许是对法国的反感,纯粹是添乱,或者是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英国国内要求革命的激进派,反正很快就同意了干涉法国革命的举动。并提前与89年6月组织了第一次干涉军,进入法国境内作战。
吉伦特派十分担心保皇派会拉出国王的旗帜给自己造成困扰,干脆于7月处死了国王。
这可就捅了超大的马蜂窝了。此时的欧洲,封建的君主国家才是主流,即使是立宪制的英国,国家元首也是国王。处死国王,这可就犯了大忌,君权神授不仅在中国有市场,在欧洲也不例外。你想,一个神授权利的国王都被推翻了,怎能不让这些国王们害怕
英国人的反法联盟建立的十分迅速,欧陆的强国普鲁士、奥地利、遥远的西班牙、撒丁王国与法国近在咫尺的荷兰等等都加入了联盟。
欧洲大陆战火弥漫。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近代史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攻占巴士底狱更是进入了后世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崖山人总体上,对法国大革命还是赞同的态度居多。但是,先前与法国的路易家族王朝关系也不错,算的是上是一个反英的同盟。因此,对于法国大革命不置一辞。直到法国人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才发表了一番措辞委婉的谴责申明,大意是民众追求自由的权利是任何人不能也不应该阻止的;但是,革命者处死国王在道义上也是不对的,违反了最基本的生命权,毕竟,国王并没有犯有非死不可的大罪。
美利坚追随新华夏,也发表了类似的申明。
但是,毕竟两国远在北美,对于遥远的欧陆影响有限,所发表的申明在欧洲看来,就如同放屁一样,无论是反法联盟,还是法国人,都没有在意。
申明没有人在意,让两国很没面子,但是两国对这些也不在意。
因为,他们另有打算。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影响极为深远,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真正信仰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