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游方场上就一头栽倒醉了过去,到现在还没有全醒。
王从军尚算清醒,不过他年纪本来不大,又一直在政府机关呆着,难得放浪形骸一次,现在嗓子也哑了,那是不懂苗家运气吐声的唱法,全凭肉嗓子拼歌留下的后遗症。
护林队里几个小伙子看着门口挤着的苗寨小姐妹们,满脸通红,现在天亮了,开始知道害羞了。
小妹崽们咯咯笑,山下汉娃子太有趣了,夜里一个样,白天一个样。
很快阿代她们也从闺房里出来了,几个女生抓着朱朝安苗娃他们就讨要送亲的“草鞋钱”。
朱朝安还在昏头涨脑:“草鞋钱没有,早晓得你们要草鞋钱,我们干脆在乡场上一人给你们买一双得了,那玩意儿花不了几个。”
这下就没好了,一群妹崽蜂涌而上,嘻嘻哈哈将送亲队按倒在地,脱鞋的脱鞋,搜身的搜身。
朱朝安一夜宿酒,现在浑身酸软,被妹崽们像死猪一样翻来翻去,嘴上还不讨饶:“不给哎哟妹崽你往哪里摸呢那是藏钱的地方别别别我怕痒啊哈哈哈你们怎么回事越说怕痒越挠”
这又是一个高潮,寨子里人在大门外围了一堆,笑得前仰后合。
很快妹崽们就收集了一堆战利品,新衣服,鞋子,好几个裤子都被扒了下来,光这两条大毛腿。
给钱不给你们就这样光着毛腿回去新娘我们也不给了
药师叔见闹得差不多了,这才笑道:“给给给我们给还不行吗我说你们护林队怎么回事几个小妹崽都扛不过”
护林队送亲队伍人人都一脸猪相,妹崽们的小手好软,此间乐,不足外道
药师叔从衣兜里翻出一个大红封子:“来来来,新娘的姐妹们高抬贵手,就放新娘出阁如何一会到了山下,好酒好菜招待”
阿代这才笑眯眯地接过红封:“谢谢药师叔,姐妹们,把阿音扶出来吧。”
两个小姐妹进里屋去,将盛装的阿音扶了出来。
阿音身着苗家礼服,翠兰底色,紧衣长裙,衣襟袖口裙摆都是妮妈妈和欧奶奶的绣工,腰间还有八幅花腰带,头戴银角,脖子上银亚领,项圈,项圈上三把银锁,再饰以银头花、银梳、银簪、银手镯、银耳环,脸上化上了精致的妆容,盈盈来到堂屋中央,真如同一只俏丽的小凤凰。
阿音这身打扮,苗家人都极少见到,更别说迎亲的山下队伍了。
一帮人都看傻了,猪儿虫轻轻捅着王从军:“二皮这狗日的真是好福气,能找到这样一个媳妇”
王从军看着如此美艳的阿音,笑眯眯地点头说道:“怕是只有二皮才消受得起,别的不说,起码要能陪她攀岩。没有九阳神功,就别惹九阴白骨爪。嘿嘿嘿,你可能还不知道吧,阿音在德国,对恐怖分子可是下过狠手的”
朱朝安看着阿音笑靥盈盈的小脸,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这俩公母,非常人可喻之
接着就该举行出阁仪式了。
小银子端上一碗酒来,说道:“阿音姐姐,把寨爷爷说,喝了这碗酒,你就是山下的媳妇了,嫁过去就别念着娘家,要善待夫君,孝敬公婆还有啥我记不得了呜呜呜阿音姐姐,你还会上来看我吗小银子不想要你走”
阿音接过酒来,眼里的泪就忍不住滴落到碗里。
寨子里的人都带上了依依不舍的戚容。
银匠爷爷赶紧将小银子抱了回去:“你阿音姐姐嫁到山下,还跟往常一样,随时都会上来看你的,小银子乖,别瞎闹啊”
阿音对家里老人拜倒:“爷爷,奶奶,阿爸阿妈,阿音不孝,不能随时侍奉你们身边。你们要善养身体,别让我在山下担心。”
育爷爷老泪纵横:“痴儿啊,说这些干啥,你放心我们都好着呢记得和皮娃好好过做了人家媳妇,性子就别再那么刚烈了。相忍相让,才是夫妻长久和美之道,没有一方永远让着另一方的道理。”
音爸爸也止不住眼泪,一边抹脸一边挥手:“赶紧走吧,别误了吉时,我们就不送你了,等你半个月后回门。”
第744章喜水喜鱼
阿音给四老叩了头,又给周围两边的寨老长辈也叩了头,这才端起酒来,和寨子里同辈喝告别酒。
明明是高兴的事情,可酒碗一碰,大家就不由得心里泛酸,嘴里说着吉祥话,可眼泪就是管不了了。
此情此景,纵是铁石心肠,也不免动容。
妮妈妈含着眼泪给阿音递上苗家女儿出嫁最重要的一样物事,一把布伞。
路上遮风挡雨,沿途得以遮羞。
阿音接过伞后,转身出门,右脚跨出门槛,从此成了姑妈和李家沟那边的人了。
阿音拿着伞,在大家护送下向通往林场的绿道门坊走去,行到门坊处掉头看向自己的家,育爷爷和音爸爸都在堂屋里边不敢出来,只有欧奶奶和妮妈妈泪眼婆娑,倚门而望。
寨子的人们一直将送亲队伍和迎亲队伍送至此处,这才与阿音依依惜别,看她和送亲队伍上了电瓶车,往溜索驶去。
很快,苗寨里响起了铳声,这是最高的礼节。
铳声在寨子上空回荡,大量的飞鸟飞起,色彩艳丽缤纷,似乎山神在为她撒花赐福。
阿音家打发的礼物也是杀后去毛不取内脏的大猪一头,活鸡鸭各一只,两担染有彩色的糯米饭,其上放着十几个染色的鸭蛋,两个白瓷碗,两双红色新竹筷,一坛酒。
鸡鸭仍然由苗娃悬吊于竹梢,扛着走在前面。
其余礼物,换成由女方家挑着。
其间,两担糯米饭中,留一担作为到男家祭祖先的供品;另一担糯米饭叫“新娘饭”,是要散给沿途观看婚礼的人的,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凡是吃到新娘糯米饭的,据说都会在当年交上好运。
送亲的人全是女性,最少八人,多的时候就像现在,几乎寨子的姑娘都会陪同。
其中一人是新娘的嫂嫂,也是伴娘,阿音没有嫂嫂,不过有个准嫂嫂,那就是阿代,阿代的作用就是替新娘提花衣蓝,指导新娘履行礼仪。
苗婶早就望眼欲穿了,见到迎亲队伍过来,立刻放起了鞭炮。
阿音来到民宿门前,这里已经挤了一堆的观礼人。
老陈和老李完全不管自己明星不明星了,架起了三脚架挤在一堆长枪短炮的摄友当中,拿着剧组带来的拍摄装备,煞有介事地在那里拍摄。
女明星则躲在民宿里边,准备今天给阿音当伴娘。
队伍来到民宿前停下来,玉莲嫂子走上前来,这是苗婶选定的“福嫂”,用一块新面巾,先在铜盆里浸了点清水,然后在阿音的绣鞋上拭了拭,表示洗尘。
阿音把从娘家带来的花伞递给迎候在门内的aice,然后用左脚跨进屋去。
接着所有的送亲人妹崽才鱼贯而入,走进新郎家堂屋里。
与此同时,大堂哥,二堂哥,小堂哥赶紧接下寨子里陪送来的礼物。
阿音用左脚跨进屋,表示从此成了家里的主妇。
将花伞交给新郎的妹妹,表示舅舅的女儿嫁回姑妈家来了这一传统习俗,称为“还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