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43(1/2)

的事情,阿音说了算,正好省事了

洗漱完毕,李君阁将面皮捞出来,拿刀子划成一指宽的条,放在四个碗里,然后洒上葱花,鸡肉松,每碗淋入两勺竹鼠汤,又舀了一小勺冷吃肉丁,一小勺酸笋,洒上盐端到桌上。

这东西既像东北的拉皮,又像南方的米线,还像蜀州的粉丝,是个四不像。

不过味道很好,q弹劲道,加上鼠丁焦香,酸笋开胃,四个人吃得开心不已。

阿音肉汤也全喝了,这才放下碗:“真香哎呀又吃多了,不行,明天必须去跑山了”

这个李君阁完全没意见,他早就脚底板痒痒了,于是赶快去做羽箭。

从漆室里取出箭来,李君阁开始打磨,然后给箭上箭羽。

箭羽是野鸡翅膀羽毛做的,两只野鸡的翅膀羽毛,堪堪够用。

将羽毛粘好,缠上,李君阁又整理好羽毛,用一些木薯粉熬成浆糊,在羽毛上刷了一层,使它更硬挺。

在灶上烘干尾羽,李君阁又拿出竹鼠皮来检查。

竹鼠皮昨天上午剥下来就刮干净了内表层脂肪,又经过盐渍,碱水刷洗,然后崩到板子上抹上了煮浓的芒硝水,现在皮子已经重新干透,上面全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

将皮子摊在板子上,李君阁开始用树皮砂纸细细打磨。

打磨完毕后的鼠皮拿手一抓就可以成团,松手之后自然张开,这就是可用了。

拿出一支箭在鞣制过的竹鼠皮上比划,裁出合适的大小,对折起来,皮外毛内,用细钻打孔麻线穿扎,得到了一个扁扁的箭囊。

一个箭囊能插三支箭。

两个箭囊做好,李君阁将箭囊叠在一起,缝线的一边对另一个没缝线的一边,然后用树皮比着大小包裹起来,树皮外面做好腰带,将箭插到箭囊中,系到了腰上。

这种箭囊叫挤压式箭囊,箭杆只能插入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露在外面。

取箭方便,却偏偏插得紧实,箭囊的挤压和内层鼠毛的摩擦力和将箭咬得很紧,蒙古骑兵策马狂奔的时候,箭只都不会飞掉出来。

李君阁来到坝子一头。

朱羽弓,玄牙箭,志得意满,大有一副一箭在手天下我有的架势。

从肩头位置抽出羽箭,弯弓,撒弦。

正中猪靶子心脏部位,即使箭杆和麻杆之间摩擦力不小,玄牙也穿透靶子,只在中箭的位置露出短短一截箭尾。

“牛”羽箭的准确性又有提高,李君阁觉得自己即使是退到六十步,都有杀伤目标的把握。

不敢再试,要是运气逆天一支玄牙碰巧射中另一支玄牙,那他自己先要哭瞎。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很快,树林边上摆上了六个猪靶子,变成了一群野猪气势汹汹地下山讨生活了。

“嘣啪”

“嘣啪”

六箭射完,野猪靶子肩胛后方位置,都多了一段短短的尾羽。

李君阁举着朱羽哈哈大笑:“这下就算天王老子下山老子也不怕了”

小心的将玄牙收回来,仔细检查了箭体没毛病,李君阁这才将玄牙插回箭囊,把朱羽收好,珍而重之地挂到卧室中柱上。

没毛病,这宝贝,还可以顺带镇宅。

然后准备开始做阿音要的脸盆架子。

木材虽然不多了,可竹材那是多得不要不要的。

很快,李君阁就用钻头,竹筒和竹板,搭出了一个结实的竹架。

吃过午饭,阿音去睡觉了,李君阁就想去挑水。

转念一想,有了各色工具,又有麻线,现在闲了下来,不弄一套钓具可真是对不起自己。

要携带方便,那还必须是车盘竿。

挑了根弹力适合的竹稍,用拉好的细圆竹丝绕成一个个小圈绑到竹节上,竹竿底部塞上木塞子粘好,用藤丝编出握手的部位,握手上面拿钻头打上对孔,插上一根竹棒粘牢,竿体就算搞定。

然后就是八卦轮。

六个木片削成上下凹字型,在向外的凹字两个顶端用细钻打孔,然后拿圆规在陶器操作台上画圆,等分六份,拿一根直径相符,肉厚到几乎实心的竹管比上去,量出六个点,然后在竹管两头开六道小槽,再用麻绳和鱼胶缠紧中部加固。

将木片插入槽中,同样用鱼胶粘好。

拿竹丝穿过木板外边上的孔,将六个木片都串起来,同样点上鱼胶加固。木片头上就多出来两个竹丝圈子。

将八卦轮平摆在台子上,中间竹管肉虽然厚实,但是有些偏心,所以扩孔还不能从空心位置扩。

拿尺子和墨笔将外圈刚刚画下的六个点连起来,得到真正的圆心,然后用钻头扩孔。

第495章鱼钩,湖鲜宴

扩完孔,将轮子安到鱼竿横生出的竹棍上,轻轻一拨,轮子转得呼呼的。

然后取来麻线,在线轮上系好,绕上七八十米。

接下来还得做钩。

从小圆规上拔下一根铁脚,换上一根竹签安上,将铁针拿食指压着,在砂石上打磨得尖锐,直径变得更小。

然后用泥浆包裹,放火炉里回火。

必须裹泥,因为铁针太细,要避免铁针与氧气接触,不然有可能直接氧化变成铁锈粉末,一搓就没了。

回火后自然冷却,刮去土层,台子上先铺两层麻布,将砍刀摆上去,将铁针大头夹在砍刀和小刀之间,小刀刀面上再铺上两层麻布,用木槌砸,将铁针的大头砸扁。

然后找一个带缝的硬木头,将铁针的扁头插进去,拿一个木方贴着硬木头压铁针,将扁头和针体压出一个角度。

之后拿小磨石将扁头多余部分磨掉,通体打磨光滑。

然后开始往扁头的反方向弯曲针体,得到一个鱼钩。

不过这鱼钩现在是铁的,鱼中钩后一挣扎,就会将钩拉直,一点用处都没有,必须将它变成钢。

取来细墨粉,调上一点稀泥和水,李君阁将鱼钩放里边挂泥。

等第一层碳泥挂好烤干,李君阁又在外头再挂上第二层碳泥,再次烤干。

这样挂了好几次,鱼钩变得好像一条细细的黑蚯蚓。

李君阁又开始挂纯泥浆,几次过后,细细的黑蚯蚓变成了粗一些的红蚯蚓。

然后就是入火烧制淬油。

这其实是梦溪笔谈里边提到过的宋代技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先民就已经知道利用渗碳技法将铁针转化为钢针了。

书里提到,将铁针加工好后,埋入几种材料配置的碳粉盆中,然后在盆面敷上湿泥,插几支铁针在外面,干后上文火焙烧,等到外面的针体氧化成粉末,里面的铁针就会变成渗碳钢针。

李君阁将鱼钩的外边土层刮去,一枚钢质鱼钩就呈现在了掌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