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44(1/2)

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乡里自筹资金,在八五年的时候就建好了,上面的水泥很薄,下面是砂石和沙子,再下面就是河泥了。朱叔叔你只需要将水泥地面打碎,我去召集一些老乡过来清理下面,看看底下到底是什么。”

朱定全一挥手:“这点事情小意思,小李,听清楚了开一段路面试试。”

小李点点头,开始操作工程车击碎路面表层的水泥。

没一会,梁慧丽也带着十来个乡亲赶过来帮忙来了。

在李君阁,大师兄和孙老的指挥下,众人很快清理出来,朱定全又调来一个水泵,拿水管一冲,一段青石路面展露出来。

路面有五米宽,在古代绝对应该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

两边是青石路基,中间青条石纵向隔开,路基和条石中间由青石错排成席子纹的纹理,去净泥土之后,青石故径发着青幽幽的冷光,似乎在述说着几百年来的沧桑。

孙老拍着李君阁的肩膀说道:“皮娃,跟你设计的青石路径一模一样啊你这也算是神追古人了”

李君阁目眩神驰,今天是浴佛日,青石故径重见天日,又与自己的设计重合,这冥冥之中,当真存在天意吗

阿音这时在路边惊奇地喊道:“孙老,大师兄,二皮,快过来,这里有字迹”

三人连忙赶过去,却发现路边躺着一块石碑,周围一些小字已经字迹漫灭,但是主体尚算清晰。

“时惟洪武三十五年寅月,甘棠道成,盘鳌李氏启修公,协上下河正楷正行二宗,阖族并力廿载,毕德终功。

当成之日,方亭公语乡人云:此道由李氏起,不由李氏终。是资里闾而通阡陌,非耀冕旒以夸事功。此道并向之所兴义井,义渡,后世子孙,有矜恃骄慢,侵渔禁害者,天人共弃之。

嘱余立石以记,无加藻饰,务使乡邻会领其意,以收表木之效,诽谤之功。

予感且佩,愧题于右,期与李氏共有荣焉。

盘鳌乡永乐辛卯举人林德郁敬书。”

李君阁一看洪武二字,立马叫道:“哟,朱元璋时候的东西了”

孙老顺手就是一巴掌:“学问不精洪武就是朱元璋洪武三十五年是朱棣夺位后的年号,示天下以正,次年才改为永乐”

大师兄见李君阁挨训,哈哈大笑,说道:“不过甘棠这个典故我知道,甘棠遗爱嘛,赞颂古代离任的地方官用这个词,看来这里曾经出过一个好官,发动李家老百姓修了这么一条路。”

结果孙老又顺手给了大师兄一巴掌:“你这也叫不求甚解,甘棠固然有你说那意思,可放在李家沟环境和碑文里想一想,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了,皮娃,你来说说。”

李君阁笑眯眯地说道:“这甘棠二字,本出诗经,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所幸有两个贤臣辅佐,一为周公,一为召公。召公去下面办公,替百姓们解决小纠纷的时候,并不去骚扰百姓,而是找一棵甘棠树也就是野梨子树旁边坐下,听取百姓的诉求,不受供奉,公平认真。他走后老百姓非常怀念他,由人及物,不许任何人动那棵树,诗经召南就是写的这个。”

“甘棠二字的核心思想是遗爱于人。因此我估计这跟官员无关,应该是启修公以在朝清正,回乡谦允的慎清公自励,才取了这么个名字。这也跟我们字派诗朝廷闻方正,田泽录清忠的意思相合。”

孙老点点头说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了。”

梁慧丽指着上面两个字,说道:“时间太久了,还是有些地方看不懂,怎么诽谤还有功了”

李君阁解释道:“华表知道吧它的原型叫表木,就是一个木头十字架,是给底层百姓题写诉求用的。”

“表木又叫诽谤木,诽谤在这里是议论的意思,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舆论监督。”

孙老也是连连点头:“这启修公是你李家哪位长辈啊不光热心公益,而且虑事周祥,害怕自己修的慈善路被后人拿来渔利,还特地立块碑在这里,后人有敢这么做的,那就要被戳脊梁骨。”

李君阁鼓掌大笑:“没毛病,我知道我这一步三看的根子是从哪里传下来的了。这位老祖宗在族谱里真的名声不显,现在看来,也是高人啊。”

阿音也高兴:“要是这水泥路下都是完好的青石板路,我们将老路翻上来盖在新路上,是不是要节约很多成本啊”

孙老笑道:“小阿音啊,成本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这条路可就真正的有名有实了明代留存下来的甘棠故径,配上盘鳌乡周边古建和李家沟祠堂,依托这些,那就真的可以恢复出一个宋元到明清的古代村落体系出来,这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就远不是一条仿古路能企及的了。”

第353章古代工科狗的悲哀

李君阁叫梁慧丽取来笔墨,准备将甘棠道碑拓下来给四爷爷研究。

一边拓字,一边还奇怪:“这字好熟悉,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呢”

一说起这个,梁慧丽,阿音,大师兄和孙老都觉得在哪里见过,一时却又都想不起来。

这时许思和李涵秋也闻讯赶到了,许思一见这字就说道:“咦,这个井字,还有这个三字,跟小广场上那口井两边的字迹差不多呢”

李君阁他们这才恍然,那口井,看来就是碑中所说的义井了,井边“文章美酒三日醉,心田古井一般清”的对联,估摸着就是这位林举人的手笔

想到长期搁置在井边的水瓢和粗瓷大碗,李君阁才是既感且佩,虽然当年的人物和典故已经掩埋于悠长的岁月之中,可义井的传统却被乡亲们继承了下来,千年以降,从未改变和忘却

当天晚上,李君阁将拓片带到祠堂,跟四爷爷一起翻阅和李家沟相关的古籍。

启修公的身份已经确定了,正字辈往上,那一代的族长是李方亭公,名声不显,一生都在盘鳌乡李家沟两处打转。

想想也是,光修这条路就花了二十年,古代的人生有几个二十年

确定了启修公的身份,两人还想把甘棠故径堙没的原因找出来。

四爷爷戴着老花眼镜翻着一本资料说道:“皮娃,你来看这个,原因应该就在这里了。永乐壬子年秋,地动,五溪齐涨,漂没屋宇,水去,平淤五尺有奇。,看来是一场大地震引发了山洪,带来的泥土把甘棠故径埋掉了。”

李君阁想到去安放红外摄像机的时候,捡到山驴子那地方,那是一片垮塌的大山岩。还有寻找羚牛的时候,见到的那道撕裂的山谷和里面的盐碱地。若有所思地点头,看来地震确有其事。

四爷爷继续往下读:“再看啊,李氏子清源素惫顽,好大言,不务稼穑,乡人多耻之。哟,这小子跟你脾性很像啊”

没有理会李君阁的白眼,四爷爷哈哈大笑,继续往下读:“是时道路淤绝,乡人苦甚。清源请其父曰:吾能为之,两百金可立就。,姑试之,则烧石以为灰,投之淤潦,泥腾如沸,三日可过牛马,期月功成。乡人大奇,歌以诵之,曰惫赖子,何成耻,信手为,惠乡梓。是也。惜其方今已不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