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更,至于为什么,老读者都懂
“好饱啊!”幺鸡吃的还算满意,低头摸了摸自己鼓起的小肚子。
见到胃口很好,妙妇满是欣慰之色,异常关爱地用洁白的丝帕帮儿子擦拭嘴角。
烺哥儿已经知道饥饱了,自己循循善诱加以引导的话,想必不日便能恢复如常了。
幺鸡喝了两口茶水,便佒求母后带他去看望自己的甩锅老爹,这算是最基本的孝道了。
装傻子并不耽误视察敌情,这位不省人事的皇帝目前是太子最大的敌人了。
不用太长时间,他要是能昏迷个十年八年的,大明就真的有救了
作为太子,幺鸡暂时还没有谋害自己亲爹的打算。
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应该是连老天都看不下去这位皇帝的所作所为了。
遭了“天谴”之后,崇祯已然安祥宁谧地躺在自己的寝宫乾清宫里的龙床上,仿佛摇摇欲坠的大明与其再无瓜葛,撒手放弃了万里江山。
皇后已经下令紫禁城内严禁谈及此事,可谣言依然在快速传播,令后邸之主大为光武对此都无解决之道,增加三饷也就顺理成章了。
幺鸡从漂亮亲妈的神色上就能看出这位后邸之主对开源节流没什么办法,所以这事只能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低声说:“母后勿忧,儿臣自有办法,届时母后只要如此这般,便可事半功倍,只是望请母后勿要心慈手软!”
到时候老子来当机立断,您老人家在一旁看着便可。
夫君昏迷不醒已经让周皇后焦头烂额,对于如何增加进项,妙妇实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既然儿子早已了然于胸,她忙不迭地应允:“烺哥儿若有办法,自然甚好,母后依你便是!可烺哥儿须知朝廷开销巨大”
周皇后倒是要看看自己的烺哥儿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弄来大笔的银子,这可不是几千两就能解决的事情,一定要让儿子明白这点。
“母后放心,儿臣明白!”幺鸡礼貌地点点头,侧身对远处侯着的妹子扬声说:“劳烦喜儿姐姐,招提督太监方正化觐见!”
不一会儿,一位头戴黑色三山帽,身着大红莽衣,脚踩皂靴的男子从门外进来,碎步抵近,距离母子二人大约四五米处便抖擞袖袍,跪倒在地,磕头施礼:“奴婢方正化,给皇后殿下、太子殿下请安,祝皇后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祝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莽衣本来只有显贵者才能穿着,连朝廷的一品大员也难有次殊荣,但内侍娇姿甚久,传嗜相沿,到了明末已经无法禁止了。
等到方正化施礼完毕,周皇后才用略带威严的口吻让其平身:“嗯,起来吧!”
论宠幸程度,这个奴婢远不如杜勋、高起潜、王心之等人,她暂时还不清楚烺哥儿唤其所谓何事。
陡然得到皇后的召见,方正化心里颇为忐忑,决然不敢询问原因所在,只得低垂着脑袋悉听尊便。
幺鸡和颜悦色地问:“方公公可有佩刀?”
方正化不明所以,只得如实回答:“奴婢回禀太子殿下,佩刀已放在宫外,奴婢万不敢带入宫内!”
幺鸡背着手,翘首以待地说:“既然如此,那就拿进来让本宫开开眼吧!来人,将方公公的佩刀取来!”
周皇后已命人增加乾清宫、坤宁宫、慈庆宫这三处的内侍护卫人数,此时母子二人身边站着不少带刀内侍,也不怕这厮当场行凶。
传令之后,小太监从外面急忙入内,走到主子近前,躬身将佩刀举过头顶。
当朝太子还是个孩子,拿过佩刀,觉得无比沉甸,并未拔刀,只是握在手里问:“此刀可快?”
方正化不敢迟疑,立刻施礼禀报:“回禀太子殿下,此刀甚快!”
幺鸡兴致勃勃地继续追问:“哦?何以见得?”
方正化平日里也没少用这把刀砍杀各类标靶,所以心里非常有数:“回禀太子殿下,奴婢早前试过,此刀削铁如泥!”
但是东厂的快刀可不是用来削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