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贵妃娘娘下厨,在野炊的灶子上煎、炸、蒸、炖、炒了好些菜。她将米饭也煮上,还将带来的地瓜在火里烤。
陆续给旁边草地上席地而坐的徒元义上菜,徒元义觉得她手艺还真不错,去年选秀时她说会做几个菜还不是胡闹。
徒元义说:“朕与爱妃若是一对乡间平凡夫妻,倒也有过日子了。爱妃贤惠,算账针线厨艺都不错。”
邢岫烟上了最后一道菜,坐在旁边,说:“可惜你不会种地,而百姓赋税不轻,只怕你还是当皇帝容易些。”
徒元义神情肃敛,又长长一叹,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朕有心让百姓安居,然人力终究有限。”
邢岫烟终是心软,不由安慰:“圣人积累着每一次的小胜利,最终就是大胜利了。今日圣人打下江山基础,后人继往开来,总有一日,百姓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徒元义目光复杂地看着她,忽问:“若是后人不继往开来,反而是昏君呢?”
邢岫烟心想:这可是无解的,徒元义再厉害,也不能保证他儿子一样英明。
邢岫烟思索了好一会儿,说:“陛下,两千多年传承不息的只有衍圣公。”
徒元义凤目掠过一道寒光,邢岫烟却微笑道:“思想远远强于其它任何事物。陛下想永世传承,就在学术上赶上孔夫子。”
徒元义不由陷入得深思。
第131章会试春闱
一边贾府两房换地方和撕扯,一边徒元义忙里偷闲带邢岫烟春游,另一边就是国家大事了。
前后为期近半月的春闱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
其中包括今年才十四虚岁的贾环。贾环以为自己苦战过高考、也熬过古代的秋闱,对春闱到底是早有心理准备的,还是有些被环境逼疯。
如考生被关在贡院的一间小小屋子之中,吃喝拉撒具在里头,在金陵秋闱时,九月初时天气热得不得了,那屋子里只一天就臭气熏天。而且他是要在那种天气里十二天不洗澡。
那要不是前生他是农村出来的,老家也缺过水,放现代的一个个小祖宗身上如何受得了?
但如今的他硬是怀着一股出人投地的志向什么都熬过来了。
这春闱又是一番苦难。和前朝相比,圣人怜惜举子,恩准延迟十天时间开始,就是为了天气暖和一点。
可是什么叫做春寒料峭呀!延迟十天根本就没有用呀!
这里没有暖气、没有地暖、没有小太阳,连风刮进那小屋子来都挡不住。
特别冷的那几天,他已经穿了几件大毛衣裳,坐着写字仍然冷得要命,拼命取暖——靠抖。生火生炭炉?进来之后,他发现炭有些不够,要省着点,不然之后几天夜里熬不过去病了,考上了都没命享受才是最大的悲剧。
最后,贾环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卷着薄被,诗赋经义八股一样样熬过去。
贾环这人自有阴微之处,他的出身经历很大部分决定着他这样的性格,若是他像贾宝玉这样“善良美好纯洁”,他都不知在哪个旮旯里了。
但是为了改变命运,他的毅志也是旁人所不及的。
他几年内硬是将四书五经通读,倒背如流,如那八股文章,他在去金陵前还从贾政处得来许多范文,亦不知背过多少。八股文体拿捏也纯熟如古代文人。
贾政迂腐虚荣,附庸风雅,但是他敬读书人还是有七八分真的。原著中都还点过一省学政,这可是要主管省籍的科考的事的,并且他还当过三四年的学政。因此,贾政的藏书是不少的,可惜他资质有限或者本质上不用功只是装逼,自己没有那真才实学。
贾政书房藏多最后便宜了贾环,贾环要读书上进,尽管是庶子,贾政见了也是高兴的,特别是他中举人之后。基本上与读书有关的事,他对贾环是无有不应的,这种好处贾宝玉是拿不到的,他最怕的就是读书。
却说曹公判定,世人皆有正邪两赋,便是林黛玉之善良都有当众拿刘姥姥取笑为母蝗虫这种小小黑历史,更别说邢岫烟现在其实也为了爱徒元义犯下“不尊正妻”的原罪。
贾环当然也是“正邪两赋”之人。
贾环就算有再多的阴狠自私之处,但他在现代没有什么背景能混到当时的地位,智商能力自然不差。当初他那样对辛秀妍,自然有骨子里“邪”的一面爆发出来,初时他是很喜欢辛秀妍的,追她当然也是真心的。
但是辛秀妍和他谈了两年恋爱,却越来越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他也感受不到她对他的热恋,只不过作为农村人,他其实是喜欢她的独立和善良的。
刚开始他还担心辛秀妍看不起他老家很穷,他也为了自己的内心安宁和博得她的好感资助老家贫困学生读书。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她看他的眼神是包容、理解甚至有点崇拜。他父亲来大城看他而他刚好要陪客户,是她去接的父亲,还带他去玩去买衣服看病,这让他非常感动。
只不过后来她的工作也越来越忙,而且当时她有些保守不愿马上同居。他和兄弟们聚会,无意被兄弟们发现,他谈了一两年恋爱,居然还没有上人家,他被人嘲笑。
他很痛苦,打电话给辛秀妍,结果她又在赶项目,说句话的时间都急,他才怨上了她,由从前的喜欢变成了怨。
这像潘朵拉的魔盒被打开了,就像无数纠结的家庭伦理剧一般,人性正邪,善恶好坏有时在一念之间。而他的节操扔掉之后,他有想过一定要让辛秀妍后悔,以至做出后来的事,包括作证辛秀妍嫖窃华珍珠的广告创意。
这些人性的阴微和黑历史却也并不影响贾环的学识文章和做事能力。
却说春闱一开考当天就收到的三道题,要求每题三天内答完。
第一题,诗赋,贾环到底是后世之人,肚子里有些后世存货。从前他引起贾政重视后,并不像其他穿越者一样常常写诗。
因为再学霸,好诗好词也是有限的,好钢要用在刀韧上。在家引起贾政重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就够了。贾政已经觉得他可以培养了,他又何必再把资源用在满足虚荣上。
他需要一路科考,直至将来到了官场往来时,就没有需要做诗的时候了吗?早些年就把后世的好诗好词写完,到遇上可能会是自己贵人的人时又关键时候江郎才尽,那不是太可笑了吗?
贾环不是那等为了短暂的虚荣放弃后续的实利的人。
所以,诗词一题,他将早就准备好的诗词刚好合适的写上去,时间花的很少。
而第二题是经义,有解释四书五经中的经义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也有类似“完型填空”的题,贾环在这部分自然有如神助。
第三题八股文,却是只给了一个字:仁。
这么一个字倒真是让他犯难,儒家的核心是仁,但是老生常谈,他小小年纪,又是个半吊子古人,如何和那些经年老书生比?他在金陵考上举人,还多亏他深得后世的考试技巧,背过贾政那里得来的从前给贾珠准备的一些资料。
但现在是考进士,竞争又激烈得多了,再考那样的技巧如何杀出重围?
自宋代以来,儒生往往抓住“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仁’”,认为仁,就是要嫉恶如仇,必须的。
“仁”怎么解题好?贾环想起当今皇帝登基后的所作所为,犹重法度。于是他以“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仁”这个标准不应以个人好恶左右。个人看法总带着偏见,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好,并看不到自己的不好,而看别人不好就要灭了他,那是多么恐怖。由此,他又写出对策,首先应该仁本应该“兼容并蓄”才为“宽仁”,至于“能好人,能恶人”要嫉恶如仇,其基本的准绳不应看个人好恶,这是非常偏狭的。又基于此,贾环引出不偏不倚的“法”,法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手段,还对今上一些“以法治国”作为,其实贾环还隐含后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暗示,这才是最广泛的仁。然后,他将“仁”与“法”再细细展开论述目的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