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或许很容易理解,评价坦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性价比及产量。
但是这时代的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
尤其是德国,在坦克方面近乎偏执的追求防御、火力,而完全或是部份忽略了它的性价比甚至是机动性。
正文第八百四十八章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五更了,老朽写书不容易,各位看官多打赏几张月票呗
“这么说吧”秦川对康拉德说道:“在对苏军的战斗中,第48装甲军与党卫第2装甲军,他们在装备上明显是党卫第2装甲军更强坦克也更多,为什么第48装甲军反而能进展顺利而党卫第2装甲军却深陷泥潭”
“那是因为第48装甲军装备了63”康拉德回答。
“这就是问题所在,上校”秦川回答:“t34相比起虎式来说,是一种廉价的、可批量装备的,并且可以快速布署的装备,而63对t34来说,则是一种更廉价的、同时一样是可以短时间内大批生产并且快速布署的装备,所以我们才能在科沃平原及普罗霍罗夫卡取得胜利”
“中校”康拉德笑着回答道:“你似乎完全忽略了你的作用,据我所知如果不是因为你利用了苏联人的反坦克壕的话,第48装甲军同样无法取得胜利”
秦川一时无语,他没想到康拉德居然会以这个做为论据,而且说的似乎还很有道理。
“上校”秦川说:“难道你完全没看到虎式在战斗的过程中超过一半发生故障无法作战吗”
“但那只是因为虎式刚生产出来的问题”康拉德说:“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不可能解决”秦川说:“因为这些故障是由虎式自身过重导致的,除非你们减轻它的重量”
顿了下,秦川接着说道:“还有,因为虎式的重量,很多桥梁和公路都无法承受它的重量,这使它在行军和作战中有许多麻烦”
“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康拉德说。
“不,你们解决不了”秦川表示反对。
事实上秦川很清楚,直到战争结束“虎式”的高故障率和维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没能解决。
最后康拉德上校似乎没办法了,他两手一摊,说道:“中校,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对虎式带有偏见,但它在战场上的确是一款深受士兵们喜受的坦克,很多人都以能驾驶它为荣”
这一点秦川不得不承认,主要是因为它有超强的防御力和火力,许多装甲英雄就是以“虎式”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比如之前在马利沃村碰到科尼斯佩尔,再比如魏特曼及卡尔尤斯,都是以虎式创造了上百辆敌军坦克的惊人战绩。
“我不是对虎式带有偏见,上校”秦川说:“我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研发装甲更厚、更重的坦克了,那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也是浪费资源和生产力”
“为什么”康拉德摊了下手。
“就像你之前所说的,我们一枚63就能轻易穿透坦克厚重的装甲,哪怕是两百毫米甚至更厚”
“可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不是吗”康拉德反问。
秦川被噎住了,今天的讨论,康拉德把“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句话演译得淋漓尽致。
“中校”康拉德说道:“这么说吧,如果你认为我们不该在虎式或是更重的坦克上浪费时间,那么你认为我们该使用哪款坦克呢”
秦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豹式,它的前装甲同样达到100与虎式相当,但侧装甲和后装甲比虎式薄得多,这使它的重量比虎式轻了12吨,于是故障率、机动性,以及造价等等,各方面都比虎式好得多”
“豹式”也就是“五号”坦克,最二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整个二战时期德军共生产了6000多辆,在战场上与“四号”坦克一起是德军的主力坦克。
“中校”康拉德不由笑了起来:“但两者使用的火炮不一样,虎式可以远距离摧毁豹式而反之却不能,如果两辆坦克相遇你认为谁会取得胜利”
康拉德这么问显然是不公平的。
不过这个难题却给了秦川一个启发
“上校”秦川说:“刚才我们说到63时,你说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我们不用担心火箭弹的问题,于是可以放心发展更厚装甲的坦克”
“可以这么说”康拉德点了点头。
“但是”秦川说:“如果有另外一种装备,同样可以轻松的穿透数百毫米的装甲呢”
康拉德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望着秦川,犹疑的说道:“我不认为会有这样的装备,中校”
“当然有这种装备,上校”秦川说:“我们可以为豹式坦克换一款炮”
“换一款炮”
“是的,为它换上一款滑膛炮”
康拉德愣了下,然后就笑了起来:“中校,我想你不明白,滑膛炮射程远不如线膛炮”
“我当然知道,上校”秦川说。
“你知道还认为我们应该换回滑膛炮”康拉德有些糊涂了。
坦克炮的变化有个过程最初因为技术和炮塔空间的问题,所以普遍装的是短管迫击炮。
滑膛炮虽然有寿命长的优点,但却因为没有膛线炮弹发射出去不稳定有可能在空中打滚,所以射程远不如线膛炮线膛炮的膛线能使炮弹发射出去时高速旋转,于是能在空中稳定飞行提高射程和命中率。
于是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国都装上了线膛炮。但二战之后绝大多数国家再次把线膛炮换成滑膛炮。
原因是膛线炮有无法解决的缺点:比如寿命短、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以及初速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