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04(2/2)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指挥部一直都没能接到第一批空降失败以及德军在巴库城内有充分的准备的警告。

于是第二批再次空降到巴库附近这一批与上一批间隔半小时,是彼得科夫集结了新赶到的25架里2运输机及50架特伯3型轰炸机客串运输机组成的。

这让所有德军官兵都目瞪口呆,熟悉空降作战他们简直就不敢相信苏联军队会这么干。

但嘴里不敢相信,他们还是及时出击再一次轻松击溃了那些挂在降落伞上毫无抵抗力的苏军精锐空降兵。

直到这时苏军指挥部才接到警告,因为第二批空降的苏第8旅旅长在逃跑的路上匆忙向指挥部报告:“彼得科夫同志,情况很糟,在巴库的根本就不是一团首批空降的部队,在那里的是德国人,我们刚着陆就遭到他们攻击”

彼得科夫这时才知道事情有些不妙,赶忙对伞降计划进行更改,将登陆地点改在了距离巴库十公里外的盆地这样伞降部队就有时间集结并利用有利的地形进行防御。

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这时天色已经亮了。

第三批飞往巴库的运输机毫无意外的遭到了德军战机的拦载。

苏军当然也有派出战机护航,甚至北高加索的第4航空集团军也派出六十多架战机赶来加入战斗。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德军对苏军运输机的屠杀德军战斗机基本无视苏军的海鸥战机,来来回回的穿插于云层和苏军机群之间,每次俯冲或是爬升总能击落几架运输机。

710公里的时速与240公里的时速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442公里时速的海鸥战机能做的只是在旁边干瞪眼。

而且此时运输机被击毁时还煞是好看,因为时不时的会有空降兵从里头跳出来挂在降落伞上往下落。

最终,苏军运输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打得差不多了,能顺利空降到目的地只有三百多人。

这三百多人当然不会成气候,德军只是派出了一个营,半小时后就结束了这场战斗。

眨眼之间,斯大林打算用于投入到巴库发挥大作用的空降第4军的一万人就折损了一半。

斯大林在接到这个情报后不由气得面如死灰,一向沉着冷静的他在这时也忍不住破口大骂:“可耻、无能,这些废物,他们总是有办法让自己输给德国人”

但客观的说,斯大林这么骂是没道理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切其实都是他造成的比如指挥官的任免,比如运输机的发展以及空降兵训练等等。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斯大林都无能为力,他至少也该知道以里2运输机的航速和苏联空降部队的能力,是没法在几小时内快速集结并投往战场的。

然而骂归骂,这个烂摊子还是要收拾。

冷静下来思考一番,斯大林就知道巴库油田已经夺不回来了。

斯大林虽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他必须要面对现实。尤其是就算苏联把油田夺回来也无济于事因为德军必定会在最后一刻将所有设施炸毁。

另一方面,如果任由战局这么发展下去,整个高加索地区包括外高加索和北高加索方面军在内全都会因为德国a集团军的进攻而彻底被包围。

到时候,两个方面军失去了高加索山脉这个屏障,又没有外高加索的石油和军工厂,这两个方面军除了投降就没有其它选择了。

想到这里,斯大林只能咬牙下令道:“命令外高加索方面军和第4航空集团军,尽可能摧毁炼油厂和油田,然后撤出高加索地区运动到斯大林格勒”

正文第六百二十五章演讲

炼油厂免不了遭到一阵猛烈的轰炸,毕竟炼油厂就在那里无法躲避,而且目标相当大,苏军要是下决心要炸的就无法避免。

但因为德军之前所做的应急准备,苏军的轰炸能造成的破坏也十分有限其实这主要还是苏联巴库炼油厂本身就有做好应对轰炸的防护,比如重要部件的厂房设在地下而且有厚达五百多毫米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掩护。

这一度让德军官兵感到十分意外。

“苏联人在担心什么”库恩在看到这些保护设施时就疑惑的问道:“担心巴库炼油厂遭到轰炸吗”

库恩的疑惑是有道理的,因为巴库对于德国来说处于苏联的腹地,开战前的德国根本就没有轰炸机能到达巴库并投下炸弹也就是说巴库一开始并没有防空的需求。

“你忘了苏芬战争”埃伯哈德提醒库恩:“英国人和法国在此之前对苏联可并不友好”

这话就让德军官兵们“哦”了一声。

埃伯哈德说的对。

事实上,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和德国才是友好国

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苦不堪言,苏联则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被西方国家视为异类。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苏德就签定了拉帕洛条约进入了两国关系的密月期,这也是苏德能瓜分波兰的原因之一。

接着,苏联于1940年打响了苏芬战争。

对这场战争意见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西方国家,但英、法等国也并不是真的会为了一个小国芬兰就与苏联翻脸,同时他们又不能不做出些姿态,于是英、法就共同计划轰炸巴库油田甚至出兵占领声援芬兰

这些计划或许是真的,因为占领巴库油田对英、法也有巨大的利益,工业时代没有人会不对石油垂涎三尺。

但也可能是假的,不过是英、法对苏联的一种恫吓。

不管怎么样,苏联还是对炼油厂做了些必要的防护以免遭到轰炸。

只不过斯大林没想到的是,这些防护却会在德军手里发挥作用。

此时的秦川却和几个军官一起在曼施泰因的指挥部里。

这一回他们却不是在讨论怎么对付苏军,而是在准备庆贺胜利。

原因很明显,苏军全方位轰炸炼油厂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认输了。

“瞧瞧”曼施泰因听着远处炮弹的爆炸声和飞机的呼啸声,说道:“他们希望能跑得快一点,就尽可能的把炮弹和炸弹丢在我们头上”

“一点都不意外”斯莱因上校接嘴道:“我们在非洲已经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了,区别只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