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了是什么意思”斯大林问:“你手里可是有一个方面军,而德国人还不到一个集团军,你是说你手里的部队已经全部死在战场上了”
“不,斯大林同志”秋列涅夫回答:“他们在巴库油田间燃起了几道火墙,把我们全都挡在巴库之外”
话筒那边一片沉默,秋列涅夫用略带颤抖的声音接着说道:“斯大林同志,我们现在只能炸毁炼油厂,以使它们不被德国人利用”
“不”斯大林回答:“停止这种愚蠢的动作”
“什么”秋列涅夫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我们还有空降兵,明白吗”斯大林下令道:“马上让他们停下”
“是,斯大林同志”秋列涅夫似乎从中看到了希望,如果这场战役能斯大林亲自指挥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没过多久,苏军对炼油厂的炮击就停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就是苏军千方百计的火墙中寻找缺口但这些当然是徒劳,就算有缺口也仅仅只是很小的一段,它根本不足以成为苏军的突破口,就算苏军还有坦克也不例外。
曼施泰因这时候就把秦川叫到了指挥部。
“少校”曼施泰因说:“我把我们占领巴库油田的情况向元首报告了,元首对你的表现赞赏有佳,他特地在电报中提到了你”
说着曼施泰因就把电报递给了秦川。
秦川只是瞄了一眼,他对此并不是很关心。
此时的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心情很好,但历史上的他,当第1山地师在高加索山脉上以一师之力力抗苏军三个山地师时,希特勒还一直在怀疑德军对他的忠诚希特勒生性多疑,他不信任国防军,以为国防军的每个将军都在欺骗他,以为a集团军明明有实力拿下巴库油田却不这么做,更不相信高加索山脉上的战斗会有多么艰苦。
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就是第一山地师的攀岩部队登上了高加索最高峰插上旗然后让随军记者在上面给他们拍了个照。
结果希特勒对此就大发雷霆,他暴跳如雷长达几小时之久。
希特勒的原话就是:“我们正集中全部力量攻克巴库,但这些人却在愚蠢的野心驱使下登上了一座愚蠢的山峰。这些该死的体育运动员”
希特勒以为前线的这些士兵甚至将军都不把战略目标放在心上,他们只关心自己爱好用玩乐的心理去征服所谓的欧洲第一高峰殊不知这第一高峰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这就是历史上的“插旗事件”。
希特勒当然不理解这些,除了党卫军之外他谁也不相信,后来干脆就把a集团军群司令李斯特撤职了由自己亲自指挥。
当然,现在的战局并不是这样发展的,第11集团军胜利占领了巴库可以说同样也达成了希特勒的心愿。
“少校”曼施泰因又接着说道:“你是否觉得苏联人有些奇怪”
“是的”秦川回答:“我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先是轰炸炼油厂,接着又放弃这么做”曼施泰因说:“转而寻找缺口突破,难道他们真以为自己可以从这些缺口突破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元帅阁下”秦川回答:“我认为他们可能有其它方法突破我们的防线”
“会是什么方法呢”曼施泰因把目光投向了地图:“南面巴库防线不足为虑,第28猎兵师已经很完美的把苏联人挡在了火墙外,东面我们利用油田把苏联人挡住,北面苏联人要应付我a集团军的进攻”
“我想”秦川说:“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苏联人的空降兵”
曼施泰因抬头望向秦川,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正文第六百二十三章空降兵2
一说到空降兵整个德军都紧张了起来,因为在德军看来,空降兵那都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部队,至少德国的空降兵就是这样。
而且曼施泰因和秦川都知道一点:苏联对巴库实施空降作战的话,是完全有可能将巴库夺回去甚至全歼位于巴库的两个师德军的。
原因是德军兵力相比起苏军来说过于薄弱,这边要守着一道防线那边又要守着一道防线,一旦让空降部队空降至后方,就有可能导致德军的全线崩溃。
另一方面,就是空降部队有很强的主动性,也就是在它没有空降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空降兵会降落在哪里或是进攻哪里。
对此,曼施泰因马上就行动起来做了几点工作。
首先就是将巴库百姓赶出他们的房子并汇集到炼油厂内。
这么做倒不是说用百姓做炼油厂的挡箭牌,而是一旦空降师直接降落到巴库再得到百姓的帮助的话,德军只怕很难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然后,曼施泰因从第1山地师抽出一个团来驻守巴库城。只有占领城内的制高点和要地,苏军空降兵才无隙可乘。
最后,曼施泰因又把第一步兵团从防线上撤了下来做为机动部队。
众所周知的是,对付空降兵机动部队是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事先不知道敌人会空降到哪里,一支快速机动部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敌人的空降地点然后在他们还没做好准备时就将其歼灭。
当然,这支机动部队就非第一步兵师莫属。
于是第一步兵师马上就忙碌起来。
机动部队可不是想像的那么轻松只需要多装备几辆汽车或是边三轮之类的就可以。
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弹药补给、比如估计敌人会在哪里降落,针对有可能和几个降落地点有怎样的作战计划等等。
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补给问题第1步兵团43的弹药快用完了。
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曼施泰因一个电报发往集团军司令冯博克。
冯博克当然也知道防守巴库油田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就调了十架容克52运输机连夜往巴库送弹药。
正如之前所说的,容克52运输机粗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