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为自行榴弹炮是开放式的,爆开的弹片在战场上乱飞乱射打得附近几辆自行榴弹炮的炮手死伤惨重。
德军的迫击炮和榴弹炮也不示弱,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将雨点般的炮弹朝英军倾泻,霎时就将这个榴炮阵地炸成了一锅粥。
英军毫无还手之力大口径火炮总适合远程射击,7也不例外,它的火炮射角为35度,这使其最近射程为800米,而此时的德军正处于这个最近射程的边缘。这使英军能使用的就只有右上角的自卫武器127高射机枪。
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济于事,因为庞大的车体会使他们成为德军很好的目标,而坐在炮弹上的他们一旦被击中就会瞬间在这个世界消失。
不过这似乎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至少可以毫无痛苦的死去剧烈的爆炸就会在他们意识到痛苦之前就将身体及意识撕成碎片。
这场战斗就没秦川这些步兵什么事了,因为对于那些剧烈的爆炸以及冲天的火焰来说,他们手里的步枪以及射出的子弹实在是微不足道。
轰炸整整持续了十五分钟,英国人总算有机会举起了白旗并让德军看到,于是炮声这才缓缓停了下来。
德军其实一开始就做好了要缴获这款美式装备的打算他们对于机动速度快的装备一向很有兴趣。只不过他们必须得第一时间就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否则事情很可能会失去控制。
最终,德军缴获了五十二辆自榴弹炮及二十辆装满炮弹的汽车。
斯特莱克将军对缴获的这批装备如获至宝。
原因是自行榴弹炮操作简单,它虽然使用的是中型坦克的底盘,但操作起来依旧是炮而不是坦克。
两者的区别在于坦克需要车长、炮手等协同配合,这没有几周的训练是很难做到的,就算勉强投入战场往往也会因为配合不好而成为敌人坦克的靶子。
但自行榴弹炮却并非如此,它只需要一个司机,其它的实际上就是炮手,与操作一门105榴弹炮没有很大的区别。德军甚至只需要将汽车驾驶员和炮手编在一起。
于是斯特莱克将军马上就将缴获的自行火炮交给炮兵团,并命令他们自行调整炮组成员并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操作。
事实证明斯特莱克将军的这种做法是十分正确的,这些自行榴弹炮在其后的战斗中依靠其出色的机动性为第21装甲师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炮火掩护,它们与其它德军火炮配合,甚至压制着英军三百多门火炮不敢轻举妄动。
接着斯特莱克将军就再不敢稍有耽搁了,他果然的指挥第21装甲师直扑亚历山大。
另一边的奥钦莱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有如天塌下来一般面如死灰。
事实上,他是直到半小时后才得到确切的消息印度第4步兵师连同其指挥部被埋,第5炮兵团指挥部第一时间就被炸毁,它们都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向奥钦莱克报告情况。
直到英军侦察兵碰到了溃逃的印度士兵询问了情况,这才发现事态比想像的严重得多。
这也就是速度的魅力,也是德军“闪电战”屡屡在战场上能收得奇效的原因之一快速打击往往能使敌人来不及反应,因为敌人总是会在通讯、协同等方面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成份复杂的部队更有甚者还是在通讯不便且战机无法起飞的夜晚。
“将军,现在该怎么办”里奇少将着急的问。
奥钦莱克将军微微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为他甚至都不知道德国人的位置,这就意味着无法确定德军的进攻方向于是阿拉曼防线就处处都是漏洞处处都要防。
考虑了一会儿,奥钦莱克将军就把目光盯向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奥钦莱克将军说:“他们会进攻亚历山大”
正文第一百八十二章礼炮
如德军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绕到阿拉曼防线后配合其它部队包围英军。
比如第21装甲师可以绕到鲁瓦伊萨特岭后与第15装甲师夹攻驻守在那的印军。可以想像,德军不用花多少时间就可以赢得一场战争并与第15装甲师一同突入英军防线内。
另一个选择就是直奔亚历山大,那是英军的主要补给港口,英军所需的物资和弹药就是从亚历山大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
这两个都是好选项。
但奥钦莱克将军却判断德军会选择后者,原因是德军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五小时,这差不多就是德军赶到亚历山大并发起进攻的时间。
如果让德军攻占了亚历山大,那么整条阿拉曼防线无疑都会崩溃。
反之,如果德军选择前者的话,他们就无法及时赶到亚历山大并且在天亮前攻下亚历山大。
众所周知,白昼是属于英国人的,英国空军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还近水楼台先得月英军在亚历山大和开罗就有机场,而且德军的机场却在两百公里外。
所以,只要天色一亮,德国人的坦克就无法避免要遭到英国空军无情的打击。
也就是说,前者最多就是使阿拉曼防线北段崩溃,英军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可以从阿拉曼撤退并在亚历山大构筑一条新防线。
德国人显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一场小胜仗。
于是,奥钦莱克将军就知道该怎么打这一仗了。
他二话不说拿起笔和尺子,在地图上将迪尔西茵和亚历山大两点连在了一起,然后说道:“这很可能就是德国人的行军路线,马上派出侦察兵跟踪侦察”
“是,长官”里奇少将应了声就去安排了。
随后奥钦莱克将军又下了一连串的命令,他的作战方案可以归结为两点。
一:派出部队沿途打击骚扰德军。
原本应该是围追堵截的,但奥钦莱克将军不敢把目标定得太高,因为他知道英军的战斗力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