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74(2/2)

“对。”蔡京笑道,“只有大郎你能办好,西军的那些人是不行的。因为他们没有钱,也得不到官家的信用,更无法蛊惑燕地的豪强名门。所以我知道这事儿只有你来了”

复燕云其实是五分经济,三分政治,一分外交,一分军事

历史上的童贯既没有经济上的准备,也没有政治上的准备,只有外交上联络了女真和军事上很不充分的准备,也勉强成功了。

这事儿如果让武好古来,估计不需要动武,靠收买和拉拢,靠界河商市对燕云经济的辐射,就能兵不血刃收复全燕了。

而全燕如果得复不是被打成白地,而是全须全尾的收复,那么以燕云的力量抵抗女真也就是可能的了。

不过这事儿并不容易做到。

“既然相公知道此事只有我才能做到。”武好古看着蔡京说,“那么北方之事,就得听我的,不能胡来,也不能冒进。”

蔡京笑着:“行啊北方之事,你说怎么办,老夫就在朝会上怎么提。”

“好”武好古举起酒杯,对着蔡京笑道,“那咱们就合力同心,一块儿为官家,为大宋收复了燕云失地”

“就是这样啊”蔡京大笑了起来,“咱们文武合力,定能随了官家的心愿”说着话,他也举起了酒杯,“老夫就先干为尽了”

第五百九十一章没有永远的朋友

大宋西京洛阳城内外,和开封府的拥挤繁华相比,又是截然不同的味道了。

如果说开封府是一位正值妖娆年华,姿色无双,引得万千宠爱的美艳佳人。那么作为汉唐故都,被壮丽山河所簇拥的洛阳,则是美人迟暮,风韵犹存。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荣华喧闹,却有一种宁静幽雅之美,有一种跳出红尘,笑看风云的气度。

而这种山河壮丽,底蕴深厚的迟暮之美,并不是武好古那样的商人可以欣赏的。开封府的烈火烹油在武好古看来都显得过时,他钟爱的是半只脚已经踏进了资本主义深渊的界河商市,而不是城内外遍布公卿园林,处处弥漫着仿佛永不消逝的太平安乐气氛的洛阳城。

所以身为洛阳人武好古祖居洛阳的武好古,即便在发迹之后,也没有去过洛阳,更不用说在洛阳购置园林长住了。

不过他的二弟武好文,却是异常钟爱繁华以逝的洛阳城。因为他虽然长与开封商家,但是却没有沾上多少商人的市侩,始终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士大夫。

在他看来,开封府是政治的舞台,界河商市和海州是充满铜臭的商场,洛阳才是高贵而宁静的士大夫之乡。而这里,还是旧党和关、洛之学的大本营。在洛阳拥有一座园林,在将来退隐之后可以居住其间,同一般旧党君子和关洛大儒诗书往来,大约就是他入仕之后,在个人享受方面最大的梦想了。

这样的梦想,对于首富的兄弟而言,似乎就是开开口的事情。不过他却并不愿意多花哥哥的钱,本朝毕竟是厚养官员的,他又是少年得志,今年不到二十二岁就做到了知县。而且因为试点府兵成功,减了一年的磨勘,而且还得到了越级升迁,跳过了文林郎,直接升到了正九登仕郎。虽然还是个九品芝麻官,却已经是选人四阶中的第三阶,再升一级。只要再来一次“超转资”有进士出身的文官可以越级升迁,称为超转资,就能跨入京官的序列了。

以他这样宰相女婿,天子垂青,科举第六的资历,二十五岁之前怎么也该位列京官了。有这等光明的前途,还需要为在洛阳买个园林接受商人兄长的馈赠吗

虽然还没有在洛阳购置宅邸,但是武好文依旧把洛阳当成了家乡,上次去蓝田上任的途中,就在洛阳白波的祖宅中小住。这一次奉命上京的途中,也在洛阳停留,他想在洛阳城南伊皋镇上的伊皋书院上住上几日。

因为他得知自己的老师侯仲良和师公程颐,前些日子回到了洛阳的伊皋书院。

这座书院本是文彦博赠送给程颐的旧园,周遭良田数千亩,也都属于书院所有。

被书院的一位知客在前引着,武好文穿廊过户。他看着前面知客所穿的衣服,竟然不比他这个首富弟弟兼宰相弟弟身上的差多少。同时他又发现陈旧不堪的书院里面到处堆放着质地优良的建筑材料,还有一看就是有点身价的都料匠和大匠在绘制着什么图样。

在廊道上左绕右转,最后武好文在知客的带领下,终于走进了一间门额上端端正正的写着“天理一”三个大字的小厅中。厅门内,迎面便是一张单扇屏的立式屏风,上面挂着一幅画有儒生舌战“剑客”的白描人物画。见到这图画,武好文就是一愣,呆呆的站住了。

因为他认出这幅画是李公麟的手笔

“望道,这是李龙眠托人从龙眠山送来的坐而论道图,画得是国子监论道的场景。”

侯仲良的声音隔着屏风传了过来,武好文连忙绕过屏风,就看见侯仲良和程颐对面而坐,正在对弈。

武好文连忙上前,躬身向两人行礼:“弟子拜见老师,师公。”

程颐指了指旁边一张玫瑰椅子,“坐”

武好文看过去,发现椅子旁边有一张案几,几上放着两本崭新的线装书。

他依言在椅子上坐好,拿起线装书看了看,封皮上分别写着天理说和实证论。

“先看看。”程颐又说。

武好文闻言就开始翻看,先看起天理说,然后再看实证论。就在他看书的时候,一个书院的仆役还端来了刚刚点好的云雾山茶。一股清香,顿时在不算太大的厅堂内漂浮起来。

不过武好文并没有留意茶香,他完全被手中的两本线装书吸引了。虽然他早就了解程颐的“天理”和武好古的“实证”。但是他从没想到这两者可以如此和谐的融为一体,非常圆满,似乎毫无破绽,至少他看不出破绽在哪里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武好文放下手中的实证论的时候,他发现程颐和侯仲良的对弈已经结束,两个大儒正捧着茶碗,笑吟吟看着自己。

“怎么样”

程颐开口了,说得话多了一点:“圣人之问,终于在我辈手中得以圆满回答了。”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从现在开始,关、洛之学,要变成显学了。”

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吧武好文心里想着:天理说和实证论解决的只是“道”和“求道”的问题。其实是儒学对佛、道等神鬼之说的反击。但是并没有涉及儒家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伦理纲常和治国理政之说。

现在的情况,不过是天理说、实证论和王安石注释的五经并驾齐驱。后者恐怕还占了多数

武好文想了想,又问:“是不是天理说和实证论要入科举了”

“没错。”侯仲良说,“日前官家已经批准了东坡先生上的奏章,要各地官学从明年开始教授天理说和实证论,再下一次的科举考试就要考了儒门怕是要从此多事了”

“多事”武好文皱着眉头,“难道是新学还要和咱们斗”

“岂止新学”程颐道。

“除了新学还有谁和咱们过不去”武好文有些不明白了。虽然天理说和实证论有侵犯佛门、道门的嫌疑。可是道教本身就喜欢搞实证啊炼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