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6(2/2)

“大郎,其实辽国并不是龙潭虎穴。”西门青不知道是说真的还是在安慰武好古,“贼人固然不少,但只要空身来去,是不会招来歹人的。便是遇上贼人,花钱买路就是了。而且马二哥他们家是燕云四大家族之一,势力很大,足可保你来去平安。”

“燕云四大家族”

“韩、赵、刘、马四大家族。”西门青说,“韩家是韩德让的族裔;赵家是后晋降将赵延寿的后裔;刘家则是唐时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怦之后,世代都是燕云豪强;马家则是后晋青州刺史马胤卿的后裔,被辽人拘去燕云的,马二哥的族伯,医巫闾山马家的族长马人望还是辽国重臣,如今官拜判南京三司使事。你若是医巫闾山马家的客人,在燕云哪里会有人动你半根汗毛”

医巫闾山在辽西显州,是后晋青州刺史马胤卿一族最初在辽国居住之地。马胤卿本人并没有投辽,而是终身在医巫闾山隐居。不过他的儿子马延煦出仕辽国,做到了南京留守,孙子马源做到了中京副留守,重孙马诠做了中京文思使。

不过医巫闾山马家最牛逼的还是马人望这位第五代族长,别看他如今只是判南京三司使事,但却是皇太孙耶律延禧的亲信。一旦延禧即位,立即就将位极人臣了。

而马植又是马人望的侄子,在燕云一带绝对可以横着走了,哪怕是寻常的契丹人,恐怕都不敢惹他。

武好古却依旧眉头微皱,“如小乙所言,马二哥出身如此,还为何要矢志灭辽呢以他的才干,在大辽那边还不是早晚能位极人臣到了我朝,未必能有超过在辽朝的前途吧”

西门青笑了笑,用佩服的语气说道:“马世伯想要的可不是位极人臣,而是名留青史。以他的才华出身,一个辽国进士还不手到拿来若要官,早就出仕了。”

辽国的科举其实是笼络汉人和渤海人大族的手段,考科举是要拼爹的。马植的爹虽然早死了,可是人家的伯父厉害,又是燕云四大家族出身,自己也有本事,还怕中不了进士

而他这样的出身再加个进士,高中后肯定是平步青云,位列宰执恐怕也是早晚的事儿。

可是在大宋这边,即使他有复燕平辽的大功,又能给个什么官他又不是宋朝的进士,不过是个南归北人,最多给个高品虚职。

这马植仿佛是在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买卖啊

西门青接着又道:“可马世伯自幼便有为汉家克服燕云的大志这也是他们医巫闾山马家之祖马胤卿平生之志。而医巫闾山马家也一直有人不忘祖先之志,就如我们阳谷西门家一般。”

原来这医巫闾山马家是一边有人在辽国做大官,一边有人不忘祖先之志,在积聚力量,等待机会。

还真是有点身在辽营心在宋的意思。

只有燕云四大家族中的另外三大家族,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意思呢

想到这里,武好古又问:“燕云四大家族中的韩、赵、刘三族,是否都和马家一样不忘南朝呢”

西门青一笑道:“燕云汉人,谁都不忘南朝。只是过去一百多年,都是北强南弱,克复无望,因而渐渐心冷。可如今契丹人的衰弱是人人都能看得出的,腹心溃烂,四肢又过分强健一个草原上的酋长麻库斯便叫契丹人疲于奔命,打了六七年也不见分晓。而附庸辽人的西贼又屡败于我朝,降伏大约也是早晚之间。这宋强辽弱,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儿了。你说燕云豪族,会有何想法”

“小乙。”武好古看着西门青,“你真的认为如今是辽弱宋强”

西门青笑了起来,“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郎你就是没去过辽国,才会一味恐惧。若是你去了辽国,见了那些只知道吃斋念佛的契丹宫帐兵,便知道他们绝不是西军精锐的对手。况且那点契丹宫帐兵早就是四面受敌了,不仅要对付我朝,还要草原上奔命,还得防着东面的女直诸部,根本就不足用了。”

西门青和马植的乐观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武好古心说:大约十几年后就是护步达岗之战了

号称七十万的辽兵竟被两万女真铁骑摧破,大辽从此一蹶不振

可是西门青和马植怎么都不会想到,大宋其实和辽国一样,早就腐朽不堪了。

西军现在表现出来的战力,其实也是建立在西夏的腐朽衰弱之上的。

不过西门青刚才的话也有道理,去辽国见识一番是很有必要的。这靖康之耻,归根结底是因为契丹的衰弱而起的。而这靖康之难的解药,也许就在辽国武好古若真有救国救民的理想,也该去辽国亲眼见识一下契丹武士、蒙古勇士和生女直的壮士都是什么模样的。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好吧。”武好古终于点了头,“待我了结手头的几桩要事,便寻个机会去燕云走一遭吧。”

“大爹爹,马世伯,武大郎同意去燕云了。”

把武好古等人送到码头后,西门青马上就赶回了西门堂。

在西门堂的内客厅,西门青向自己的祖父西门鹤和马植报告了武好古的决定。

“好”马植抚了抚掌,“大事又进了一步这武大郎若真有恁般大的名气,我们日后便可在开封府有一副喉舌了。”

原来马植的计划就是先把武好古捧成名士,然后再通过他去宣传契丹的衰败,以促使大宋君臣北伐燕云。

“喉舌之事好办。”西门鹤品着清香扑鼻的云雾点茶,一边轻轻摇头,“只是大宋的腹心,恐怕和辽国一样朽坏”

马植笑了笑说:“世伯此言差矣,这大宋和辽国可不一样。辽国的根基是契丹腹心部,号称四十万的宫帐兵都是从腹心各部中征来的。现在契丹国族只知道吃斋念佛,四十万宫帐兵早就徒负其名了。想要振作,除非能把大辽的佛教铲了而大宋这边,向来就没有根本腹心之部,乃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大宋的武力全靠兵募,兵募朽坏了怕甚底朽坏的撤了,花点钱再募一些就是了。如今大宋又不是没钱,花个几千万练上十万精兵,还怕打不过一个分崩离析的大辽”

第九十九章商社一

在西门青的陪同下,武好古和潘巧莲、米友仁、郭京、刘无忌、林冲、张熙载、花满山等人,很快到了官船停泊的码头。在码头上,他们遇到了已经把货物和行李从船上卸下,并且装上雇来的车马的林万成和陆谦。

离了码头,众人便依着潘巧莲给的地址,寻去了潘孝庵在海州的庄子。庄子就在朐山县城之外,海州湾的边上,遥遥也可以望见海对岸的郁州仙岛。

庄子占地大约几十亩,面宽十余间,前后有六进六出。虽然还称不得豪宅,但还是让两世人生都住得不是那么宽敞的武好古大开了一番眼界。

庄子的大门是朝南开的,进了门就是一排平房,是给庄客和仆童们居住的,现在大部分都空着,然后是一个栽满柳树的院子。第二进是会客的厅堂,两侧各有一个小门,通往第二个院子。这座院子两侧的廊房,被潘巧莲安排给了林万成、林冲、陆谦、张熙载和花满山等五人。第三进是内厅堂,用来接待亲近的客人,两侧有书房和暖阁。后面的两进属于内宅,原本一进归潘孝庵居住,一进归潘巧莲居住潘巧莲还是第一次来。现在潘巧莲和小瓶儿占了她自己那一进,武好古、米友仁、郭京和刘无忌四人,则住进了原本属于潘孝庵的那一进院子。

最后的一进院子则是个后花园,面积不小,假山池沼、曲桥游亭样样齐全,池畔种满了桃、杏、梅、竹、兰、菊、蔷薇、荼靡各色花树。院内两角各有一座小楼,都面朝大海,取名“观海阁”和“听涛轩”。

除了这座大宅院之外,周遭上万亩的田地树林,还有一个小小的码头,都属于潘孝庵所有的。

这样的庄园,在如今的宋朝可以说遍地都是了

宋朝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而且也不禁止勋臣官员经商敛财。因此开国一百多年后,宋朝国内的贫富差距变得非常显著开封府的高房价其实就反应了贫富差距的巨大,如潘孝庵这样的豪门巨富,在经营商业致富的同时,都将资本投入了比较容易管理的土地之上。

武好古在自己的卧房中安顿了一番后,就来到了内堂客厅。一个潘家庄园的管家,正在给潘巧莲报账就是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