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权限的开放,朱桂了解了一下。主神级概念,一百万解锁一件。注意是“一件”,而不是一开始的所有。比如主神级神力资料,是“一件”。主神级的武器资料,又是“一件”。主神的神国资料,它还是“一件”。
神王级更贵。一亿一件。
至于创世神没有。
朱桂不就是创世神级的实验体吗
至于本地百姓们,朱桂当然也是要收的。而且由于暹罗王送上的信仰力,让他想到了一个计划:不用信仰成神,单单用它作为解锁能源行不行
这是个很有趣的课题。毕竟用信仰成神,有着各式各样的危害,极受信众的影响。信众多,神力大。信众少,神力小。
但是只用它解锁系统呢总不会信仰够了,解锁了。信徒变少,他又锁上吧
而林遥祝更是激动了。他并不知道朱桂收服这片土地的“野心”,但是朱桂给他一份工作,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不用死了是不是意味着大明十三皇子对自己的接收
自己成了大明十三皇子的人了
有了这份认知,他自然是努力工作的。
于是大明皇子的到来,大明皇子在雇人工作。这是他有心为朱桂省钱。特别是见了朱桂新铸的铜钱,他更是觉得亏了。这哪儿是什么铜钱,分明是金钱。
朱桂现在不知道,但是他很快就该知道了,大明出钱雇人修路,在大海商们的传播下,很快便闹得人尽皆知。对此,朱桂在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开心。
只不过铜钱的消耗一下子大了起来。朱桂一直以为这年代的东南亚人没多少,但是很明显,他错了。
这个王,那个头人的就不说了。甚至还有人拿来了孙权发的藩王印。
而这时候,朱桂也越发理解了“越人”,古称山越人的存在。
西汉时期山越人迁到江淮一带,是汉武帝刘彻发兵数十万攻打山越人居住地,他认为闽越之地多山险阻而且民风强悍,命令军吏将闽越人迁徙于江淮一带,降封居股为东成侯。部分不愿北迁的越人大多逃到今安徽、浙江、福建等省境内深山中,数十家或几百家聚居一处,“水行而山处”,“以渔猎、山伐为业”,大都“未尝入城邑”,“白首於林莽”,并保持着其固有的民族习性,”好武习战,高尚气力”。
伴随着西汉后期和东汉社会战乱和赋税的不断加重,一些汉人甚至地方上的豪族为逃避战乱和赋税的也都躲在山中。东汉末年,“小霸王”孙策开拓江东时,百姓和地方土豪因被孙策威名所震慑,孙策未至就逃入山中。“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孙策传引江表传这些逃入深山之中汉人,为了自保不得不与越人融合,建立自己的组织和社会,不服徭役,不纳租税,自给自足。他们自铸兵甲,常常以五万人为大渠,三万人为小渠,各渠立渠帅,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等诸多称谓,流动于山野之中,老死于林莽之间,入则为民,出则为兵,常利用峻山险谷,易守难攻的地形,凭借山水险峻杀掠官吏豪强。因此,这些未被汉族同化的百越土著后裔和为逃避压迫、奴役或因其他原因自愿弃汉入蛮的汉人,后人统称其“山越”。也是朱桂现在面对的越人主要来源了。
第279章、不浪费的用法
孙吴割据的汉王朝江东之地,地广人稀,人口不足,兵力更是稀缺,与曹魏、蜀汉争雄,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人口来源问题,一则“强者为兵”,满足与曹魏、蜀汉对抗的军事斗争需求;二则“羸者补户”,以获取足以维系政权的赋税需求。孙吴采取的策略是,对外招抚、诱引魏蜀两国的边境居民到孙吴境内定居;对内则是用武力镇抚山越民众,使其为郡县在籍的编户,并将其中强壮的男子充实到军队中。据相关史料记载,“孙权嗣立,先后得山越兵不下十三万人。”
由此可见,这里的人口并不少。
但是这是有些意外的,因为朱桂并没有停下他的计划,反而是用加急信件向郭家提出运送铜锭的要求,同时也在铸币厂的建设。
而这些到来的不同头人,哪怕朱桂没时间见,也会令人送上按人头的“金钱”。
是的,根据林遥祝的建议,他转变行为,故意发铜钱给这些头人们,以吸引他们的贪婪心,向自己出售他们手中的勇士,而不是直接发钱给奴隶。因为哪怕奴隶主把钱从奴隶们手中收回去,奴隶们也不会反。因为这是应该的。
听了林遥祝的话,朱桂也才拍拍头想起来,他怎么忘了人家不会反。
朱桂一直在提醒自己记得他们不是中原人,剥削再严重也不会反。除中原人人外的残酷的剥削,使得很多大部族,哪怕人口数以十万计,土地数以百万倾,依然穷的响叮当。
即使部族的高层,过的生活,也是紧巴巴的。
但没有人敢去反抗,甚至没有人质疑他们王的这种做法。
上至部落高层,下到牧民和奴隶,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所有人都只为一个服务。
而这些“王”们也理所当然的地加重剥削着。哪怕是自家嫡系部族的战士,也没有什么积蓄。
一旦遇到灾害,就要饿肚子。
为了不饿肚子,他们就只能让部族中的老弱去死。
不仅仅是这里,中原北方也是。
不,甚至其压迫和剥削,可以说更厉害了。
比如宋时,女真人一度被辽人逼得饿殍无数,即使这样,也没有人敢反。
只能乖乖的忍受辽国的剥削和压迫,直到完颜阿骨打上位,积蓄了力量,同时看准了机会,才敢造反。
至于蒙古人,那就更惨了。
他们被金国贵族和官僚,肆意凌辱和剥削。
成吉思汗的祖先和他之前的很多位蒙古部族首领,都是被女真人抓走后处死的。
他们反了吗
没有
无论是女真还是蒙古,在他们弱小的时候,不管遭遇怎样的剥削、压迫和羞辱,都敢怒不敢言。
何曾出现过像中国的农民起义这样悲壮的场面
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欺
在这样的起义声浪中,曾经横扫世界的秦帝国轰然倒塌,席卷了大半个地球的蒙元帝国分崩离析。
咱们常说东瀛人的“下克上”,但是他们学的是谁
这些都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但可惜,中原人不知道啊。
中原人真就以为天下人,无论华夷人心都是相同的。
这也是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以己度人,总喜欢将自己的民族特性代入其他民族,完全不顾两者的巨大差异。
就是朱桂,一个不小心也会进入惯性思维。他计划以铜钱勾起南疆头人与奴隶的矛盾,让他们反抗,洗涤一下这东南亚的人口结构。但是很明显,他想当然了。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