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秋生脸上,硬挤出的笑容,王阳明心中得意,但他并不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对方。
“咳咳,”只听他轻咳了两声,一脸严肃的说道:“秋生跟我开玩笑,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我确实有一个表妹年方二七,待字闺中。
无论是天赋还是相貌,都和秋生你十分般配,我觉得”
“停停停”没等王阳明把话说完,武秋生便一把捂住了这人的嘴。
他还真怕,这家伙的话,传入自己父母耳中,引发又一轮语言轰炸。
被武秋生捂住嘴,王阳明也不挣扎,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他,等待他的答复。
纠结了片刻,武秋生似是下定决心一般,缓缓伸出了一根手指,咬牙切齿道:“一篇文章,此事就此作罢”
王阳明一把拍开武秋生的手臂,摇了摇头,伸出了两根手指。
“两篇不行,太多了,你要知道这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虽有空空妙手,但要写出一篇好东西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武秋生开始讨价还价。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明阳听到这句话,立刻眼前一亮,暗道这小子肚子里果然有不少货,一定要好好压榨一番才是。
原本,他确实只想在武秋生这里,得到一篇文章,但武秋生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他觉得,既然武秋生这么有才,至少也要从他那里,拿到两篇才行。
本着这种想法,王阳明再次伸出了一根手指,道:“别跟我讨价还价,三篇”
“什么三篇你这是得寸进尺难道你不怕我一咬牙,一跺脚,把你那远方表妹抬进门”武秋生瞪了王阳明一眼,恶狠狠的说道。
“果真”王明阳挑了挑眉,一把拉住武秋生,表现的十分兴奋。
“看来秋生已经想通了,也罢,我这就去向武叔、武婶,说说我表妹的情况,争取在今天就把事情敲定下来。
反正婚姻大事,要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你的关系不大。
以我的口才,想来叔叔婶婶必定不会反对”
说话间,王阳明已经来到了武家门前,抬起了手臂,握住了门上的铜环,做出一副要敲门的样子。
“别别别,算你狠”武秋生最终还是妥协了,一把拉住王阳明伸出去的手,道:“两篇就两篇,不过你得答应我,以后不能再用同样的事威胁我”
事实上两篇文章,对于一个穿越者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事。
之所以会表现的这般不情愿,完全是做给王阳明看的。
在王阳明住到武家旁边的这半年时间里,类似于这种形式的较量,已经发生了多少次。
无论输赢,两人都不会放在心上,反倒是乐在其中。
每一次较量,不仅不会发生不愉快,反倒是让他们的友情,更加浓厚几分。
“一言为定”王阳明赢了一局,心中愉快,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看着王阳明的这张笑脸,武秋生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哐啷”一声,推开了他家的门,自顾自的走了进去,一边往里走,还一边不断吩咐对方,帮自己准备笔墨纸砚。
武秋生是个乡下的穷小子,而王阳明出生圣院,身家比武秋生不知富裕了多少。
也没怎么忙活,直接从储物袋中,拿出了自己的笔墨纸砚。
想到武秋生之前,因为不满意笔墨纸砚,有过耍赖的经历,所以这次王阳明拿出的,无一不是精品。
“上好的狼毫笔,精心挑选千年黄鼠狼尾部的毫毛制成。
千年黄鼠狼,身高足有十丈,尾巴长约丈余。尾部的毫毛,更是不计其数。
但这么长一条尾巴,只能制成3支这样的笔。
不知秋生是否满意”
武秋生看了一眼毛笔,试着写了两个字,很快点头认可道:“尖、圆、齐、健,四个要素都全了,勉强配得上我的字”
“新样龙香墨制佳,九重颁赐倍光华。团团玄玉真无价,馥馥乌云自起花。永镇文房为世宝,便书国史进皇家。珍藏什袭重加护,感激君恩岂有涯。
镂金花函砚背书题岁月官名。天眷儒臣宠数新,赐来端砚自枫宸。金函宝相花偏异,奎翰云章世共珍。色炫紫霞光映日,润凝香雾细含津。马肝龙尾那堪比,赵璧连城漫儗邻。
这龙香墨、端溪砚,想必应该能入武兄法眼吧”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看着王阳明递上这两样宝物时,脸上那肉痛的神色,武秋生不由一阵暗爽。
又折腾了王阳明一会,等他铺好了纸,磨好了墨,武秋生终于开始奋笔疾书。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三立”,现在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
在儒家体系中,能够同时做到这三点的,方可称之为圣人。
中国历史上,能够被称之为圣人的,唯有二个半人。
其一为孔夫子,孔子是儒家创始人,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桃李满天下。他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历朝历代统治者采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主流学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力无人能出其右。
其二为王阳明,王阳明在前人基础上,独辟蹊径创立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王阳明的学说传播甚广,流传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近现代许多思想家都受到王阳明的影响,在其学术界流传一句话“一生伏首拜阳明”。武功方面,他以一介文官身份,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堪称出将入相国士无双。
另外半个,是曾国藩。
武秋生这次写的两篇文章,正是第二位圣人王阳明大作传习录以及大学或问。
至于原因么,也很简单,因为站在他眼前的这个男子,也叫王阳明。
他想试一试,这个男人会不会受到这两本书的启发,领悟出自己的学术,创出心学。
第130章128章,日月
“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学、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师征思、田,将发,先授大学问,德洪受而录之。
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
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武秋生挥毫泼墨,刚开始的几十个字,几乎是一挥而就,没用多少时间便写了下来。
然而当他写完前三句时,笔尖微微一颤,速度开始慢了起来。
倒不是武秋生有意如此,而是他发现,写完三句之后,每多写一个字,自己的精神力,就会被消耗一部分。
即便他的精神力,因为领悟燃灯之法后,增加了不少,因为一碗水观想法,精纯了许多,也很难支撑到,写完这篇大学问的前两百字。
“以我的精神力,都只能写出两百个字,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阻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