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1/2)

d

以武秋生这个年纪,最多读过几年书,怎么可能写出象数入门、形性初解这两本奇书来。

任老先生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武秋生根本就是个异数。他本身就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在加上大梦心经的帮助,前世的记忆就像刻在脑海中一般,无比的清晰。

稍微修改一下,写出中小学数学,初中物理、化学这点东西,对他来说还不简单

“额区区不才,那两本书正是小子在练武闲暇之时所写。”武秋生抓了抓脑袋,有些不好意思。

他在孙家白吃白住半年多,心里自然有些过意不去,于是趁着练武的闲暇时间,按照后世的教科书,写了点东西,准备教孙家第三代。

本来他一个本科生,教一下小孩子并无不可。

哪知孙家看不上他那点东西,至于他写的书,更是没被当回事。

毕竟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孙家的小孩没用上,书自然没了用处,被武秋生随手扔在了书架上。

后来不知被孙家哪位客人给带了出去,这一来二去,兜兜转转,不知怎么的就落到了马老先生手里。

马老先生可不是普通人,那可是真正的学霸,不但精通几十种语言,懂哲学,在数理化方面也不含糊,自己看完,又把书给了教育界的好友观看。

这一下看,就看出了这两本书的价值。

以他的性格,世间有如此大才,怎能不见一见。

经过多番打听,终于打听到这书出自孙家,所以才会登门,寻找武秋生。

第9章008章,争论

“利用练武闲暇时间所写,你练武多久了”老先生瞪眼看着武秋生,语气愈发严厉。

“额满打满算,差不多七个月。”武秋生很惭愧,原本他认为自己的脸皮厚度已经够了,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还有待修炼。当一次文抄公,居然都会不好意思。

“差不多七个月哼”

老先生闻言,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若不是本身涵养好,怕是都要爆粗口了。

这倒也不能怪他,武秋生这话确实很难让人相信。

马老他们一群搞教育的,辛辛苦苦了十几年的教材,都没弄出这么一本教材。

而这小子,花了七个月,还是在练武闲暇时抽空,就写了两本书

这特么蒙谁呢

我信你个鬼

“混账,马老先生你也敢骗,那两本书到底出自何人之手,还不从实招来”孙禄堂看老先生气的吹胡子瞪眼,也是脸色一沉,开头训斥起武秋生来。

“从实招来”武秋生看了看孙禄堂,又看了看马老,最后有些委屈道,“我真没说谎,那两本书真是我写的。

之前的两本,只是最基本的,伯父和老先生若是不信,我可以现场写一些更深奥的”

“还有更深奥的快快写来,若是你真个儿写出来了,那我便相信那两本书是你写的”听说还有更深奥的,马老也顾不得生气了。

数学是科学之母,是人类理性思维的根基。至于物理和化学,没这两门学科,诸国列强又怎么可能造出坚船利炮

把大半辈子都花在教育事业上的马老,又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三门学科的重要性

一心想靠教育救国的马老,哪能还能忍得住,哪会不开口催促

武秋生肚子里有货,对于写书完全不虚,拿起钢笔就奋笔疾书。

为了增加信服力,他甚至把后世在图书馆里看到的,一些钢铁的冶炼工艺,也写了进去。

其实那个年代,华夏的钢铁冶炼工艺,并不算落后。

晚清时期,江南钢铁厂的碳素钢产品,甚至可以通过英国海军的验收,也在是那个时候,清朝造出了50吨级,305毫米口径巨型阿姆斯特朗大炮,光是炮弹就有363公斤,这已经与当时世界上的最先进水平持平。

但后来却有资料显示,整个抗战时期,我国仅生产出90多门炮。

八年90门,平均一年12门都不到,虽然这跟几个兵工厂丢失有很大的关系,却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钢铁冶炼工艺落后所致。

民国期间,各路军阀混战,大家都没有心去干工厂自己生产,都去买武器,再加上一些技术保存的不完善,工艺能不落后

写完钢铁,武秋生来了兴致,又写了一些国家欠缺,而他又正好知道的知识。

马老先生看到武秋生写字,刚开始是不以为然,即便这笔字,和之前那两本书上的字一模一样,他也不认为书是武秋生写的。

等武秋生写到tnt的原理,他脸上的不以为然,立刻变成了难以置信。

待武秋生写到钢铁冶炼工艺的改进时,他脸上的难以置信,演变成了震惊。

最后,武秋生写到其他方面的工艺改进时,老先生的脸色不断变化,又惊、有喜,有苦涩,却又有兴奋,表情之丰富,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他知道,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单凭这本小册子,就能对国家工业发展,有不小的帮助,就能让他的强国梦,更容易实现一些。

如果武秋生看到老人家现在的表情,一定会立刻停笔。老人家年纪大了,情绪大起大落,对身体不好。

可惜他正专注于回忆,专注于记录。

这一专注,就持续了足足三个时辰,直到感觉手臂累的有些受不了了,才长舒一口气,揉着胳膊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老先生就把他写的东西揣入了怀里。

“那个”等了三个时辰,终于等到武秋生写完,孙禄堂刚准备说话,但话到嘴边,却怎么都没说的出来。

因为他见到了很让他吃惊的一幕一向不怎么看得起自己这种武夫的马老,居然给武秋生敬了一杯茶。

武秋生刚要推辞,却听老先生道:“这杯茶,是为了我之前的鲁莽赔罪。先生年纪虽小,然胸中才学却远胜于马某人,我为我之前的鲁莽,向先生道歉。

我知道,光是敬茶,诚意还不够。

他日,若证明先生今日所书属实,老朽必当再次登门,负荆请罪”

还没等武秋生那句使不得说出口,老先生就揣着小册子,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武秋生知道,老先生这是急着找人,验证自己所写东西的真伪去了。

老人家是真的热爱这个国家、这个名族,才会显得如此匆忙,因为他认为凭这本册子上的东西,能够救国,再不济,也能为强国做出一些贡献。

但真的这样吗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武秋生不这么认为。

诚然,这些东西肯定会起作用,但要说作用会很大,武秋生不敢苟同。

当然,这不敢苟同是建立在,他所熟知的民国,和现在这个民国类似的条件下的。

据武秋生所知,民国时期,文学大师辈出,但理科人才,几乎没有。

1916年,朱自清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1917年,罗家伦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1929年,钱钟书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数学零分还有说15分的。

1931年,吴晗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