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来,继而言及更多细节。虽然乡人互保,但自然也不能向分居郡境各处的乡众们完全集结起来,不过乡勇汇集一处也是应有之义,人多才能势众。
孟家虽然不是什么强大豪强,但也能抽出一两百壮丁助益声势,除此之外还有些许物货奉献,只求这个联盟能够保全自家家业。
正谈话间,孟方看到自家派出的斥候正在廊下探出头来,他也是为了彰显实力,便让人将那斥候冯山唤入,发问道:“你潜进潼关,可曾发现对面王师有何异动”
冯山眼见堂上一个不知所谓的客人所得待遇竟然比自己卖命得来还要优厚得多,心中不免吃味,只是垂首不言。他有这样一身技艺本领,无论投入何方都要受到重用,况且眼下东面动静如何正是关注焦点,能潜进窥探者更是寥寥,也不担心会因此激怒主人。
眼见冯山不语,孟方脸上已是羞恼至极,正待要开口喝骂,另一席中杨时已经开口笑道:“潼关重防,不意孟君麾下尚有如此勇士能够入窥”
说话间他从席中站起,将冯山打量一番而后解下腰间佩刀塞入其人怀内,而后拍着冯山肩膀笑道:“此刀出于天中,锋质远胜四边所出。我虽出入佩戴,但也难恃之杀人。宝器正宜赠壮士”
冯山本就不是什么恭敬礼教之徒,接过刀来抽出一看那锋芒,眸光已是一亮:“好刀”
杨时也并不让孟方过分尴尬,送出刀后便又退回席中,笑道:“还请壮士详告东面关防细务。”
得此宝刀,冯山心内正喜,些许薄怨已是荡然无存,当即便将自己昨日所见种种详细道来。
听到潼关关防如此变化,在座众人神色俱是一凛,他们虽然不与王师为敌,但为自保而计,这异变对他们而言也算不上是好事。
眼下联盟草成,孟氏坞壁已是杨时此行最后一站,得知此事后便也不再久留,需要尽快返回告知家人以期能够尽快与王师达成沟通。临行前他又仔细叮嘱孟方不要再私下与王师沟通,群情一声才能显出乡势严谨的庄重。
待到杨时离开时,冯山却冲出来言道要追随恩主报答赠刀之恩,孟方虽然心内暗恨,但眼下保全家业尚需杨氏发声,只能故作大度笑道:“世兄德行高标竟能感于这伧奴都通晓义气,若是不嫌伧奴性恶难驯,便请笑纳吧。”
那冯山闻言后心内已是冷笑,他是眼见到王师将进,坞壁必然难守才借机离开凶地,讲到自谋他又差了这些人多少
第1172章1167行台四军
经过数年开拓,河洛与潼关之间道路日渐通畅,途中没用多久,沈哲子便赶到了潼关。
潼关所在塬顶,地势虽然奇特,但土质也是非常的肥沃。过往几年除了潼关关防上的建设之外,塬顶的屯垦开发也已经颇具规模,尤其收容了大量来自关西的流人,主要就安置在潼关后方的塬地上,至今已经形成数个容量在万人以上的屯垦区。
当沈哲子所率大军登上塬顶时,所见已经不再是丛林荒芜,一块块新垦的良田接连成片,另一侧便是冬日水位下降已经变得安分起来的黄河。
这个时代的人自然乏甚保持水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前来恭迎的屯垦官员们热情的向大将军讲述着这数年来的屯垦成绩,浑然不觉大将军脸色已经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看来应该把保护环境、植树造林摆上日程了。”
看着光秃秃的塬顶,沈哲子心内感慨道。此前的他,也向来乏甚环保意识,身在这样一个中古年代,哪怕再怎么可劲儿的造,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可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自我补足。
可是黄河这一条大水脉生态环境又有其脆弱的一面,且不说水土流失这样的大命题,单单南北朝至于隋唐这几百年间,因为黄河水位下切,潼关关防便数易其址。生产力的急遽恢复,在短时间内给区域环境造成的负载也实在太大。
其实过往这些年,行台治下区域已经渐渐暴露出此类问题,尤其类似洛涧那样的冶炼基地已经令得周边山岭渐有不毛姿态。
在普世元气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发展区域这一思路不算是错,但过往这些年沈哲子主业虽然不在耕桑这样的猥琐发展,但是对生产力也有了很大的推动,有的地方的确就出现了开发过度,与整体产生了一定的脱节。
说到底还是对全局的把控力不足,既然要保证技术的领先优势,那么区域封锁就是必然的手段,某些地方开发过度,某些地方完全废弃,资源并不能达到一个优化的配置。随着行台统治的疆域越来越广大,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凸显。
“关中战事了结之后,应该进行一个更广泛的调整。”
沈哲子一边思忖着,一边吩咐随行官员们记下要筹划一个速成林圃的培育计划交付行台完善实施。工程院里不乏农学方面的人才,技术上的难题大可交由他们攻克。
眼下的重点自然还是军事,当沈哲子抵达潼关关城的时候,前线众将们早已经在关外列队恭迎。
眼下时令已经入冬,今年的作战任务旨在完成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拿下弘农,所以行台的战略资源也没有必要完全投放过来。
目下潼关前线战将,督护一级的只有潼关守将庾曼之、先期抵达的弘武军主将李炳,以及一路护从大将军而来的奋武军萧元东等寥寥数人。至于归洛休养的谢奕,还有从荥阳调入洛阳的郭诵,仍在整编士伍,准备来年开春投入作战。
随着年岁渐长、历事渐深,庾曼之身上也渐渐褪去年轻时的浮躁,颌下已经蓄起了浓密的短须,在汇报军情的时候也是有板有眼:“潼关旧戍四军共一万两千众,塬上分戍三军九千众,俱整戈待命,另各屯戍正值冬闲,可集发役士三万众”
潼关作为西面重防,长置两万以上军士,与河洛之间轮休换防。
而这一次行台又派遣奋武、弘武两大主力作战部队,再加上南面武关突进的襄阳战卒们,一线作战军队已经达到四万之数,若仅仅只是占据弘农并顺势剿灭更西侧上洛地区的羯赵郭敬等关中外围势力,已经是足够了。
“弘农乡势如何”
进入关城坐定之后,沈哲子便问起对面敌情。
“石生溃走之后,弘农并无大势强军在驻,多为乡徒引众分守。若非大将军告令谨慎固防,我部便可下关次第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