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真的是相信他的话,那他就在这村子里开设个学堂也不错。
他隐隐怀疑,儒道的湮灭,或许就是因为上古与现今的历史断层太遥远了。
导致儒道彻底湮灭在历史中。
而现在他激活了文曲星,获得了才气加身,想来应该会成为另外一个儒道的创始人。
儒,儒家思想,儒家道法,儒家儒学。
一种全新力量的创始人。
要想儒道变强,那么就得天下遍布儒生。
没有儒生,何来儒道
所以为了儒道变强,李白想从这个小村庄开始。
直到有一天,他有能力的时候,再把学堂开设天下,教化世人,让人人都成为真正的儒生。
李白的话让众人齐齐用力的点头,张大妈道:“小白,你的能力我们有目共睹。”
“这些天,你在村子里教我们这些老人家做人要懂得开化,不要有太封建的思想等”
“我们尝试过你所说的做法与看淡了事情之后,确实没有了以前的偏见与执着。”
“由此可见,你是一个懂得教化世人的人,如果你愿意,我现在就把我那三个孙儿交给你”
“是啊小白夫子”
正文第55章置办学堂
“小白夫子”
李白感觉浑身一阵舒爽,好像被人喊他一声夫子,特别的长脸一样。
李白谦虚的笑了笑,道:“承蒙各位叔伯兄弟们看得起李白。”
“李白之前就看到村中二十余孩子到了启蒙阶段,奈何才学不高,不敢提议。”
“今日承蒙你们看得起,那李某人就代劳诸位叔伯兄弟,替你们子女启蒙,教他们知书达理,人生哲学。”
“如若教的不好,也请诸位叔伯兄弟们多多见谅。”
“不会不会,小白夫子,这会不会耽误到你正常学习啊”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李白笑了笑道:“只是不知道这学堂,我们要建造在哪里”
“啊你打算开学堂”
众人只是想让让李白带他们的孩子做个启蒙导师,李白倒好,直接想着给他们村子开设一个学堂了。
李白点了点头道:“孩子们的教育,就应该在幼小的时候就在正规的学堂中成长。”
“学堂是一个给孩子们创造气氛,给予压力的地方,孩子们有压力了才会积极向上与小伙伴们用功读书。”
“不然在外面这些空空荡荡的地方讲课,只会让他们无心向学,总想抬头看鸿鹄飞过,却不知鸿鹄之志。”
“所以我想,如果要教他们,就要找一座干净的院子,给他们书桌,凳子,有个地方认真听课。”
“早上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剩余时间也不可压榨孩子太严重。”
“毕竟最美的是小孩的童年,不能让他们的童年都在了埋头苦读中去。”
听到李白这话,众人齐齐鼓掌了起来,张大妈赞道:“小白夫子,你说的有道理,就依你的,回头我跟老头子说下,让他把村里宗祠旁院给你让出来。”
“那院子够大,放二十三小孩的书桌不是什么难事。”
“对,小孩的桌椅就由我来操办,回头我就弄好置办进去。”
“那我去镇上给你们买点油墨笔纸回来。”
“哪能全让你一家负担,我们给你钱。”
众人东凑西凑下凑出了十文钱来。
这十文钱,李白看着有些心酸啊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么清贫如洗。
李白从怀里摸出一两奉银来,笑道:“张大妈是村长的妻子,大家也相信张大妈的为人。”
“这是一两银子,是我李白以夫子的名义捐赠给学堂的。”
“希望这一两银子能用在正确的事项上。”
张大妈双手颤抖的拿过这一两银子。
一两啊就是他们家,一个村长的家庭,一年也未必能摸上一两银子,李白出手就是一两银子。
站在一旁的一些大妈顿时露出了懊悔的神色来,之前李白来投靠的时候,怎么就不答应李白呢
如果答应了李白,现在李白应该就住在他们家,给他们家的孩子做专门的辅导夫子了吧
一想到这,他们又懊悔不已。
坐在不远处乘凉的王真真看着这一幕,嘴角扬起一副得意的神色来,还是她的眼光好啊
前面田地里有两个不怕劳苦的人在除草开荒,家里面又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夫子在教村里面的孩子读书写字。
她第一次感觉活着的人生是那么的美妙,也因为这一次收留了李白而让她们家荣誉加身而感到开心。
虽然李白拿出了一两银子来,但这一两银子也不过是造福村庄孩子罢了。
她也没有小气到在这方面计较什么。
张大妈认真的承诺,这一两银子一定会认认真真的花在学堂的建设中。
李白表示相信他的人品。
回头众人齐齐散去,木匠的去制造书桌凳子,一些大姨和大妈什么的就去收拾宗祠旁边的别院。
这别院占地有一百多平方,看起来挺宽敞的。
被他们一番收拾干净之后,也确实挺敞亮的。
李白在马汉的陪同下,两人往镇子里赶了进去。
这个镇子叫平安镇,距离江陵不远,但这平安镇却怎么也发展不起来。
镇子并不大,只有一条街道,李白和马汉找了一路上才找到一些卖书籍与毛笔的商铺。
李白前世读大学,练习过书法,倒也不怕写出来的字见不得人。
他大肆购买了一批纸张与毛笔墨水这类东西,为的就是那回到村子里给小孩他们可以用来学习。
李白决定了要成为孩子们的夫子之后,他就没有任何犹豫,投进了全心全意下去。
马汉跟着李白的时候,一路上嘴角都挂着淡淡的笑意。
李白路上问道:“马汉,是不是觉得出来一趟很舒服”
“额”
“农活很累吗”
“嗯”
“那你想过的舒服点吗”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