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61(2/2)

肃顺之所以失败,也可以说恰恰是因为他不会运用这个忍字的缘故,他既无法忍耐,也不能做到绝对残忍。他“搁车”的这个举措其实也是一把极其狠毒、极其厉害的双刃剑,西太后躲过去了,他却因此而受到十分沉重的伤害尽管当时表面看起来他是成功了,其实他是在“找死”。试想如果没有发生“搁车”这样严重的事件,则无论他与太后的关系决裂到何种程度,哪怕他曾在殿庭之“毫无人臣之礼”的“公然咆哮”,都绝对不至于会掉脑袋。因为那毕竟都是在极其机密的场合,“究非臣民所共见共闻”,既无“实迹宣扬余外”,也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也易于为人所见谅了。

在原本的历史,后来在同治四年慈禧太后打击恭亲王时,曾亲笔写了一道谕指责恭王“妄自尊大,诸多狂傲”,“每日召见,趾高气扬”,“召见之时,言语之间,许多取巧,满口胡谈乱道”等等。宗室里面的大侠,恭亲王的五哥惇亲王奕誴,针对这些指责在给皇太后的奏折,曾以“究非臣民所共见共闻”一语来替他辩护开脱,然后取得了成功。两人相争于暗室,又没别人看见,你非要用这个治人的罪,可是有陷害嫌疑的。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慈禧不得不再次吃了五爷的哑巴亏,让五爷成功保住了六爷。

垂帘听政本身不合清朝的“祖宗家法”,而且违背了咸丰皇帝的临终遗命,其法理基础十分薄弱,细论起来,肃顺等人还是站在有理有利一边的。如此则即使日后成了败寇,也必然能获得朝臣派很大的同情,起码论罪之时,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现在他不计后果的搞出了这样一个令朝野震惊的事件,在皇权不振的明朝或许无所谓,在清朝则已形同公然造反,为开国二百年来所无,不但让“天下臣民共见共闻”,而且足以让“天下臣民共愤共弃”。毕竟欺负皇帝是英雄,欺负孤儿寡妇可是混蛋了。

但载垣、端华、肃顺等“诸公”,此时却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了天下公认的混蛋。他们只看到自己罢工一天之后,两宫太后终于服软了,在那道“痛驳”的旨稿痛快的盖了图章,并发交下来。八大臣以为他们胜利了,以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来挑战他们的绝对权威了,于是他们的“笑声响彻远近”,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他们全然不知,两个服软的人看向军机处方向的眼神里全是杀意,真正的危险正在向他们步步紧逼。

而且因为这次激烈的冲突,肃顺还得出了一个脑回路非常清的结论,两宫太后与六爷奕欣并没有勾结,七爷奕譞是喝多了胡说八道。他也是有理有据,如果两宫与六爷有勾结,断然不会傻乎乎的拿董元醇的奏折说事,反而会大力安抚八大臣。因为奕欣和他的势力都远在北京,两宫太后这个时候拿董元醇的奏折出来和八大臣对刚,根本占不到半点便宜,反而还会暴露自己的意图。她们肯定会等到回北京再闹,到时候可以借助奕欣的势力来和八大臣博弈。起码在北京的时候,有奕欣的人马帮着两宫说话,而且八大臣是绝对不敢“搁车”的。八大臣要是在北京“搁车”,奕欣派系的人马瞬间能接管军机处,夺取八大臣的大权。

两宫在完全没有六爷奕欣的时候,突然与八大臣开始闹起来,完全是解决内部矛盾的套路。虽然闹得大家很不愉快,但是肃顺也彻底放下了对两宫勾结六爷奕欣的戒心。肃顺的思路还是对的,不过忘了一件事,人是会变的。与八大臣闹翻之前,两宫和恭亲王没勾结,闹翻了之后,人家怎么会一样没勾结呢肃顺自己忠于咸丰,把咸丰的遗命当作了金科玉律,他没想到与咸丰更近的两宫太后并不像他一样。

战胜了两宫太后的八大臣,也没能痛快过一天。因为他们处理堆积的奏章的时候,发现握有兵权的都统胜保“违制”给皇太后请安折清朝没有大臣给皇太后递请安折的先例,无例则属“违制”。而且应该在直隶积极剿匪的胜保,还要扔下前线的军务,请来承德叩谒咸丰的梓宫。

第三百四十四章大尾巴狼二更

八大臣对待胜保的措施,是没话找话的以谕训斥胜保在大丧期间不该擅递黄折子。按大清的制度,国丧期间大小臣工的奏折均只能用白折子,不得用黄折子。但既是请安的折子,则自应当别论,因为假如以白折子请安,显然含有诅咒“在者”的意思,属于“大不敬”,若是在雍正、乾隆两朝,这是可以杀头的罪名。所以八大臣训斥胜保的谕,除了让人觉得他们是在“故意找茬”之外,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肃顺也有他的“难言之隐”,虽然明知胜保给皇太后递请安折子,也是对垂帘听政的一种试探,而所谓的自请叩谒梓宫更是向自己炫耀武力的一种表现。但一则因为臣下给皇太后递请安折虽属“违制”,但人家既一片“孝心”给皇太后请安,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你总不能让皇太后不识抬举不近人情的给予训斥吧“搁车”事件之后,八大臣已与两宫和解,“四日密谈”的协议依旧有效,这谕还是要经皇太后盖章才能生效,肃顺也不能不给太后留些脸面。

再则胜保的骄横跋扈也不在肃顺之下,他处处学汉朝的周亚夫和雍正年间的年羹尧,常说些什么“军但闻有将军令,不知有天子诏”之类的话。此前甚至公然扬言要率军“清君侧”,所以肃顺对他颇为忌惮,也不敢过份的得罪他。而且在痛驳董元醇一事取得胜利以后,肃顺自我感觉地位已经十分稳固,没必要再图生事非。

肃顺虽然忌惮胜保的军力,但可不是拿胜保没办法,他手里不仅有天下大权,更有两支绝对会支持他的强悍武装。一是正在前方与太平军作战的曾国藩、胡林翼等手里统帅的湘军,肃顺对他们的识拔维护之恩,曾国藩等人一定会全力支持肃顺。二是驻扎在承德的果兴阿的固安军,果兴阿与肃顺私人关系是通家之好,政治也要靠他执行咸丰的承诺,也一定会全力支持肃顺。不过曾国藩远在江南,果兴阿用起来又成本太高,不然肃顺早做了胜保了。现在胜保虽然有炫耀武力的意思,但是也是虚张声势,让他到承德转一圈,速来速回也是了。

胜保也的确做的够过分,他在奏折里声称“叩谒梓宫,俾得跪求圣训,并与赞襄政务王大臣熟商南剿一切机要”,而且还特别声明:“至奴才现统各军,已饬分布直东要隘,派令武大员管带驻扎,操防镇抚。”直东即紧邻热河的直隶东部,原非剿捻战区。他说已在各要隘紧急布防,又说赴热河一大目的是与赞襄政务王大臣“熟商”军事机要,而且另有两折“请皇太后圣躬懿安”,直接挑明了老子是带兵来的,你们许了,老子要来,不许,老子也一样来。

更过分的是胜保根本没等八大臣的回复,折子发出来之后,这哥们儿立马动身了。他是在冀州发的折子,可是等肃顺等人看到折子的时候,胜保都到北京和奕欣面谈了一次了。肃顺等人故意找茬的谕,胜保是在北京接到的。而且他虽然接到了申斥自己的谕,却并不停留,继续往前走,再次拜折谢恩的时候,他人都到密云了。

八月十四日,趾高气昂的胜保到了承德,不仅肃顺等人紧张,连奕欣一派的官员也不安。胜保自从果兴阿离开北京之后,部队又增益了不少,在山东收服了宋景诗的黑旗军之后更是不可一世,尾巴都快翘到天去了。平日里猖狂的没边没沿,在奕欣面前都有点脚不沾地。而且他这个人多少有点没溜,所以即便是奕欣一派的官员,也担心胜保在承德闹出什么是非来。胜保到是没带大军到承德来,随行的只有贴身的卫队而已,不过他的卫队可有些夸张,足足有近两千人。这点人成事是不足的,但是闹事却是绰绰有余。所以胜保一到承德,奕欣一派的干将许庚身跑到了胜保那里,两个人足足谈了一夜,才算是安抚住了这个惹事的祖宗。

第二天一早,胜保拜谒咸丰梓宫的仪式十分隆重,在承德没有要务的由官员几乎都来一同祭拜。由果兴阿在山东的熟人,已经调任直隶总督的煜引路,胜保荣耀异常的在一众官员的注视下,开始祭拜咸丰的梓宫。两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