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有满腔言语要说,但觉精力一点一滴的离身而去,眼前一团团白雾晃来晃去,脑中茫茫然的一片,说话也是艰难之极。
然而在她心底深处,有一个坚强而清晰的声音在不断响着:“兵凶战危,生灵涂炭,可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过了一会,她深深吸口气,缓缓的道:“官家,这九年来我大权一把抓,没好好跟你分说剖析,那是皇祖母错了。”
“我总以为自己还有许多年好活,等你年纪大些,再来开导你,你更容易领会明白,哪知道哪知道”
她干咳了几声,又道:“咱们人多粮足,那是不错的,但大宋人文弱,不及契丹人勇悍。”
“何况一打上仗,军民肝脑涂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烧毁多少房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为君者胸中时时刻刻要存着一个仁字,别说胜败之数难料,就算真有必胜把握,这仗嘛,也还是不打的好。”
赵煦怒道:“咱们燕云十六州给辽人占了去,每年还要向他进贡金帛,既像藩属,又似臣邦,孙儿身为大宋天子,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难道咱们永远受辽人欺压不成”
他声音越说越响:“当年王安石变法,创行保甲、保马之法,还不是为了要国家富强,洗雪历年祖宗之耻,为子孙者,能为祖宗雪恨,方为大孝。”
“父皇一生励精图治,还不是为此孩子定当继承爹爹遗志,此志不遂,有如此椅。”
说到这,赵煦突然并指为刀,对着身旁一张椅子挥去,七旋斩刀气飞出,将椅子劈为两截。
高太后见此一幕,不由得吃了一惊,模模糊糊的想道:“他这是什么手段莫非是跟无尘子学的仙法他如此作为,是不许我垂帘听政么这孩子胆大妄为,我废了他。”
高太后掌权既久,一遇到大权受胁,立时便想到排除敌人,纵然是至亲骨肉,亦毫不宽贷,刹那之间,她忘了自己已然油尽灯枯,转眼间便要永离人世。
赵煦满心想的却是如何破阵杀敌,收复燕云十六州,想象自己坐上高头大马,统率百万雄兵,攻破上京,辽主耶律涅鲁古肉袒出降。
想到激动处,赵煦大声道:“国家大事,都误在一般胆小怕事的腐儒手中,他们自称君子,其实都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小人,朕朕非将他们重重惩办不可。”
高太后蓦的清醒过来,心道:“这孩子是当今皇帝,他有他自己的主意,我再也不能叫他听我话了,我是个快要死的老太婆,他是年富力壮的皇帝,他是皇帝,他是皇帝”
想到此,高太后尽力提高声音,道:“官家,你有这番志气,皇祖母很是高兴。”
赵煦一喜,道:“皇祖母,我说得很对,是不是”
高太后不置可否,转而道:“你可知什么是万全之策,必胜之算”
赵煦皱起眉头,道:“选将练兵,秣马贮粮,与辽人在疆场上一决雌雄,有可胜之道,却无必胜之理。”
高太后道:“你也知道角斗疆场,并无必胜之理,但咱们大宋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赵煦嗤道:“与民休息,颁行仁政,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是皇祖母,这是司马光他们的书生迂腐之见,济得什么大事”
高太后叹了口气,缓缓道:“司马相公识见卓越,你怎么说是书生迂腐之见你是一国之主,须当时时披读司马相公所著的资治通鉴。”
“千余年来,每一朝之所以兴、所以衰、所以败、所以亡,那部书中都记得明明白白,咱们大宋土地富庶,人丁众多,远胜辽国十倍,只要没有征战,再过十年、二十年,咱们更加富足。”
“辽人悍勇好斗,只须咱们严守边境,他部落之内必定会自相残杀,一次又一次的打下来,自能元气大伤,前年南院大王之乱,辽国精兵锐卒,死伤不少”
赵煦一拍大腿,叫道:“是啊孙儿当时就想该当挥军北上,给他一个内外夹攻,辽人方有内忧,定然难以应付,唉,只可惜错过了千载一时的良机。”
高太后厉声道:“你念念不忘与辽国开仗,你你你”
她突然坐起身来,右手伸出食指,指着赵煦,赵煦毫不退缩的挺胸看着她,却见她满脸怒色凝固在脸上,就此不动。
第十二卷第七十九章赵煦亲政大刀阔斧
“皇祖母可还有什么教诲”赵煦双手负在背后,也不看高太后,侧身而立。
高鹏苦笑一声,道:“官家,太皇太后已经去了。”
赵煦闻言霍然转身,看到高太后的模样,沉沉的叹了口气,上前将高太后放下,让她躺好,这才高声叫道:“来人,传御医。”
御医很快到来,伸手为高太后一搭脉息,立刻跪伏在赵煦面前,道:“启奏陛下,太皇太后龙驭宾天了。”
“传令下去,为太皇太后行国丧。”
高鹏最后看了一眼高太后,叹息着摇了摇头,随即与赵煦一起出殿而去。
这高太后虽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能否定她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
因而,元祐年间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
然而她对赵煦,却终究是狠了点,且过于保守,没什么进取之心,若她是武则天那种性格的女人,高鹏说不定不会站在赵煦那边,转而与她合作。
其实高鹏要为她延寿并非什么难事,天地灵气有令人脱胎换骨的功效,再让她活上几十年,又有什么困难
但她的政治主张,却是太过消极,与高鹏性格不符,所以他也只能站在与自己能尿到一个壶里去的赵煦这边了。
大宋行国丧,要持续三十六日,高鹏不便在此久留,况且等到国丧过去后,赵煦便要立后,他也要代表大理正式出使大宋,完成大理大宋结盟之事。
到时候,正好将阿紫送过来与他完婚,如此,大宋与大理既为盟友,又有联姻之谊,关系便会更加紧密。
赵煦终得亲政,第一件事便是分别召见了禁军都指挥使及王进等一众禁军枪棒教头,全力笼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