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准备高远不回来的预案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三丰奖评奖日就要到了,元泰岳在弟子们的簇拥下又露了两次面,高远却依然没有音信。
这个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坊间流言四起,许多人都怀疑,高远是不是不敢领奖
或者说,这个人早就死了,之前全都是炒作
没死的话,为什么不出来,露一面接受一次采访让大家知道你还活着也好啊
就在种种担忧和猜测之中,一年一度武学研究界瞩目的大事件,三丰奖的评奖拉开了帷幕。
来自全球十九个国家的九十五位评委从各国出发,云集在评委会所在地:熊国的果岭市。
果岭市是熊国的首都,也是最大城市,比起华夏的京都也不遑多让。这里风光秀美,山水一色,十月末正值晚秋初冬的时节,风一吹落叶沙沙脆响,随风飘落,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冰凉细雨和黄红落叶之间,再加上满街红砖绿瓦蓝墙的缤纷建筑,处处都充满了唯美和伤感的古典气氛。
在这种气氛之中,三丰奖的评奖会议召开了。会议将会分成三个阶段,初筛,二筛和决选。
初筛淘汰一个提名人,二筛淘汰两位提名人,决选则在最后剩下的两个人中选择一人成为当年度的获奖者。
每一年三丰奖的评选,既是提名人成就的比拼,也是他们背后国家的实力比拼。
大部分宣称公平的评选,暗地里选的其实是人脉和关系,这其实是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公平,却又无人能够抗拒。
真是悲哀
第七百一十六章三丰奖评委会
熊国,果岭市,李科夫大剧院。
这座大剧院号称是世界十大艺术建筑之一,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熊国音乐家李科夫而建造的,历时十三年,耗费无数资金,外观美轮美奂富有艺术气息,是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们的朝圣之地。
十月二十八日,秋意浓,白鸽懒洋洋的溜达在大剧院门口的广场上,时不时有游人们掰碎面包给它们喂食。
可惜天就要冷了,鸽子们马上就要被抓到室内去喂养,明年春天才能放出来。
大剧院这几日关闭,不再接待游客,各种艺术表演也都推迟到十一月。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三丰奖的评选委员会将会占据此地,进行为期四天的会议,并且在十月三十一日傍晚六点钟的时候,向全世界公布本年度三丰奖得主。
大剧院里,九十五位来自十九个不同国家的评委正在认真的看着大屏幕。
屏幕上是关于五位提名人的详细讯息。
姓名,年龄,种族,国籍,出生地,各种各样的信息事无巨细,一五一十的呈现在大屏幕上。这些讯息都是三丰奖评委会下辖机构以及雇佣的三十几个侦探事务所共同调查的,所有信息来源保证真实可靠。
元泰岳,查理,艾伦,罗曼诺夫,前面四个提名人的信息看过之后,来到最后一位高远。
高远的信息一出来,剧院里响起一阵哗然之声。
来自华夏的五位评委则是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们早就猜到,当高远的信息出现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反应。
高远太年轻了,而且跟其他四个提名人相比,实在特别。
其他四个人,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唯独高远,一清二白,两袖清风,既没有来历,也没有背景,干干净净。
元泰岳是武道时代开辟时期的元老级人物,出身草莽,号称和华夏七圣都打过交道。虽然评委会提供的信息里没有采纳那些带有明显吹牛痕迹的说法,却依然是五个人之中名气最大的。
查理,他的父亲老查理是鹰国著名的武道开创者,放在华夏那也是武圣一级的大人物。老查理创造的修炼法至今仍然是鹰国法律规定的基础修炼法,查理则在他父亲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真空修炼法”,算得上是虎父无犬子。
来自仙人掌国的艾伦,他也不是无名之辈。艾伦出身贫寒,但在高等武校求学期间和同班女生恋爱结婚,岳父则是世界知名的矿物学家纽顿。
正是在岳父的提携下,艾伦才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外星物质,为他发明的“矿物修炼体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至于熊国的罗曼诺夫就更不用说了,罗曼诺夫家族是熊国第一大家族,甚至比秦家在华夏的地位还要尊崇一些。近五十年来,熊国有三位总统都姓罗曼诺夫,剩下的一个名叫叶普金,则是罗曼诺夫家的女婿。
有如此雄厚的家族背景,罗曼诺夫有今天的成就也就可以理解了。
过去几十年的三丰奖得主里,类似有来历有背景的提名人太多了,比如前些年拿奖的高定胜,他也是华夏高家的后裔。
真正出身平凡,白手起家,靠一己之力成为提名人的不是没有,而是很少。就算他们曾经一无所有,可如果是想要登上研究界的最高峰,迟早也要依附于某个势力,或者为某个团体代言,成为某些利益共同体中的一员。
这世界,终究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够成功的地方,尤其是在研究界这种对武力对脑力对财力对人脉都有极高要求的地方,个人英雄主义是要不得的。每一个最终得主的背后,其实都代表着许许多多人的利益。
而今,又一个没来历没背景的人踏上了这个舞台。
高远,男,二十一岁零一百九十五天,华夏人,出生于华夏松江府洪山县,父母双亡,出身贫寒
高远过去二十年的经历被列成图表,呈现在众多评委眼前。华夏的五个评委早就知道,却也看的津津有味,从高远的生平之中,完全看不到任何一个利益团体的影子。
因为这个人就如同一棵参天大树,而不是一条藤蔓,他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来生存和发展,反而是靠着个人的魅力和实力,吸引其他人来依附他。
这种情况,在三丰奖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几乎不曾出现过。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评委们看了高远的信息之后,全都十分的惊讶,甚至不顾纪律的窃窃私语起来。
“如果信息属实的话,这个提名人倒是有点意思。”
“这么年轻,华夏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人才”
“命门之火理论,我知道。但我第一次知道作者是这样一个人,华夏以前就出现过很多年轻天才,这难道又是一个吗”
“居然没有任何背景,真是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