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不绝的营地中央,一座宽敞的大帐内,夏天南正与军机参谋处的人站在一个沙盘前,仔细推演。
在夏天南和林伟业的努力下,重要军事行动用沙盘做军事推演已经成了军机参谋处的惯例。虽然因为观测与绘图技术的落后,这时候的沙盘与实际地形有不小的误差,比例也失真严重,但仍然是推演的重要工具,比起凭经验打仗的旧式军队,在作战部署方面拉开了代差。
这个沙盘是根据知情人的描述制作的京城实景,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前锦衣卫千户卫忠的帮助卫忠既是特务机关的高层,又是京城土著,对四九城的格局非常熟悉。这个特务头子被抓回琼州后,经历了最初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后,随着关押时间的推移,态度也逐渐软化,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性命被人捏在手里,不服软也不行。
等到被带回北直隶,听闻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的惊天消息后,卫忠的态度更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管以往平南侯在朝堂的口碑如何,这种时刻他如果能够挺进京师,驱逐流寇,稳定大明政局,那么他就是力挽狂澜的救世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是朝堂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权势全来自于皇权,皇帝没了,新皇未立,平南侯就是当前最粗的大腿,不抱这大腿,还能抱谁的
司马德和几名参谋紧紧盯着沙盘,进行反复推演,以便为琼海军入城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好部署安排。
夏天南提示道:“我必须提醒你们,你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到两种可能性:一是李自成对我心怀忌惮,除了少量部队,未必肯让我大军入城,那么就只能实施斩首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李自成,趁流寇群龙无首之际再大举进攻;另一种可能是大军能够入城,那么事情就简单了,当面锣对面鼓直接平推过去,我绝不相信这些乌合之众能挡住我琼海军雷霆一击”
司马德皱眉道:“可是李自成怎么可能放大军主力入城若是头脑这么简单,他也不会拿下京城了。”
“这就要看另一枚闲子是否起作用了。”夏天南说,“我已经命人通知苏粗腿,放弃阻拦吴三桂。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乖乖地返回宁远看着我一个人出风头,多半会选择奔袭京城,趁乱分一杯羹。到时我就以合力抵抗关宁军的理由要求入城,说服李自成放我入城的几率就大了许多。”
“将军的这步棋妙极。”司马德抚掌笑道,“情报司说吴三桂只有两万人,又大部分是骑兵,不善攻城,按理说对京师不能造成多大威胁。不过咱们到时候可以夸大其词,渲染关宁军的威胁,相信李自成不敢小觑。用关宁军威胁大顺军,这就叫驱虎吞狼之计。”
第七百零二章“新皇”入城
北直隶境内,琼海军主力和吴三桂的宁远骑兵一南一东,虎视眈眈,而京城之内,李自成并不知道这一切,大顺军全面占领了内城、皇城,除了刘宗敏带领的精锐正在紫禁城清宫,其余人马齐聚内城正阳门一带,恭迎新鲜出炉的大顺永昌皇帝进城。
攻破外城后,李自成驻扎的大营设在钓鱼台,匆忙称帝后,这里就成了他的行宫。选好良辰后,将领们恭敬地走进院子,正要跪下叩头,李自成挥手阻止,问道:“要启驾么”
宋献策躬身说:“臣等正是来请皇上启驾。”
这时,行宫大门外三声炮响,接着一阵鼓声,说明圣驾可以出行了。这些礼仪都是宋献策鼓捣的,李自成也不懂,都交给他去运作。
在一群亲将扈从下,李自成走出行宫。在向外走时,他向走在右边稍后的侄子李过问道:“宗敏进去清宫,可找到崇祯的尸体么”
李过低声回答:“刘将军已经有两次飞马来报:周皇后已经自尽,崇祯不知下落。”
“难道在夜间逃走了么”
“正在紫禁城各处寻找。臣等担心他昨夜从宫中逃出,藏在民间,等待机会逃出城去。此事关系重大,今日非找到他的下落不可。”
李自成心中一沉,用严厉的口气嘱咐:“如若他藏在民间,务必广贴布告:凡敢隐藏崇祯者全家斩首;如有献出崇祯的,可得万金之赏,还赏给高官厚禄”
李过回奏:“臣遵旨”
“圣驾”在一阵鼓乐声中从钓鱼台启驾了。走在最前边的是郝摇旗,他身后是军容整齐的二百骑兵,全是甘草黄高头大马。这二百骑兵的后边是一位传卫武将,骑在马上,身材高大,擎着一柄黄伞。黄伞左右是十名驾前侍卫武将和传宣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仪表英俊,神情庄严。
李自成穿一件绣着飞龙和潮水的淡青色箭袖绸袍,腰系杏黄丝绦,头戴宽檐白毡帽,帽顶有高高的用金黄色丝线做成的帽缨,帽缨上边露出耀眼的金顶。帽前缀一块闪光的蓝色宝石。
黄伞,帽缨,袍上的绣龙,说明他已是帝王,而淡青色龙袍和帽前的蓝色宝玉,表示他是“水德应运”。为着要臣民明白他是从马上得天下,而江南尚待平定,所以事前议定,他今日以箭袖戎装入城。
到达崇文门大街的尽头,有三百多名跪在地上迎驾的人。他们早已下马,一望见黄伞就赶快跪下,俯伏地上。李自成看见这一群跪在地上迎驾的人都是蟒袍玉带、冠服整齐,但同明朝的文官冠服似乎略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这些人的下巴和嘴唇上都是光光的,没有胡须。
他正要向左右询问,忽见一人从地上抬起头来,陪着小心说道:“奴婢曹化淳启奏圣上:奴婢率东厂各级掌事内臣,前朝司礼监内臣王德化恭率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大小掌事内臣,另外有在大同、宣府、居庸关各地降顺之监军内臣,共三百一十二员,前来跪迎圣驾”
李自成一听说都是明朝内臣,心中得意,这些往日高高在上的大太监,如今都要跪在地上自称“奴婢”,一口一个“圣上”,这就是掌握权力的好处啊
他问道:“你也算前朝内臣顶尖的人物了,是崇祯的心腹。如今崇祯下落不明,你知道他逃在何处”
“昨夜奴婢在阜成门,不在宫中。只听说宫中很乱,但不知崇祯皇爷逃往何处。”
“崇祯逃出宫去,必有内臣相随。你知道是哪个内臣跟随在他的身边”
曹化淳回答:“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共有七人,除了新任命的方正化不知所踪外,六名秉笔太监有五人今日随臣和王德化来跪迎圣驾,只有一个王承恩近日常在崇祯皇爷身边,颇受宠信,破城之前还提督内城防务,今日未来迎接圣驾,听说天亮前他跟随崇祯皇爷逃出宫了。”
李自成心中忧虑崇祯的去向,但是不能在这些投诚的太监面前表露出焦躁情绪,所以不再询问,说道:“启驾新降顺的内臣们,有职掌的随在后边,无职掌的都回家去,听候发落”
传宣宫接着高声传呼:“启驾”
“圣驾”继续前行。李自成在众星捧月之下,进崇文门后一直向北走,然后从西单牌楼向东,转上西长安街。所经之处,异常肃静;沿街两旁,家家闭门,在门外摆一香案,案上有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门头上贴有黄纸或红纸,上写“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