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先谈如何退兵。谁再纠缠此事,本末倒置,拉下去廷杖三十。”
几名言官立刻闭上了嘴,不敢再说一句话。
温体仁有些意外,送上门的锅,只需顺水推舟,就能扣到杨嗣昌头上,化解今日的困局,而皇帝居然不接招,摆明了要袒护他,这究竟是为何
不过他很快想明白了,多半是因为议和之事不便诉诸于口,皇帝袒护杨嗣昌,也就是袒护自己的名声。
不过这节骨眼上,必须给盟友多争取些利益,而皇帝要袒护杨嗣昌,保住议和的秘密,势必要付出代价,正是狮子大开口的好机会。温体仁作为难状,说:“既然陛下不打算答应夏天南的条件,是否另行给些甜头,以便说服他退兵”
崇祯压抑住心中的愤懑,恨恨地说:“只要他退兵,朕可以不追究纵兵冒犯皇城的罪责,难道这还不够吗”
温体仁愕然,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殿上群臣也陷入了沉默,所有人心里在想:陛下啊,到了这个时候,怎么还看不清形势,如果对方还有一丝畏惧之心,又怎么可能胆大包天杀到承天门下呢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句话能打发走,除非对方是傻缺。
最终还是作为当事人的杨嗣昌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他苦涩地说:“陛下,夏天南的胃口不是一句不予追究就能满足的,还是给予封赏吧,否则时间长了,他有可能铤而走险,而且皇城被围对陛下的威望也是极大的损害”
听到杨嗣昌都这么说,崇祯心头堵得慌,往后一仰,靠在龙椅上,无奈地说:“既然长卿、文弱都这么说那就内阁、兵部、礼部商量着办吧给他加爵、升官,让他赶紧退出京城”他不想认怂,可是形势比人强,而且重要的大臣都不支持自己,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选择退让。
承天门外。
夏天南抬头看了看逐渐要升到头顶的日头,自言自语道:“难不成崇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打算服软了这不是他的风格啊”
正在他考虑是不是真的用炮轰开承天门时,对面城楼上一阵喧哗,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朝下面打招呼:“琼海镇夏总兵可在本官温体仁,奉旨前来商议退兵之事。”
夏天南大喜,自己人到了,这么好的里应外合的机会,不好好讹崇祯一笔简直对不住自己。他回答:“原来是温阁老,下官在此。如有诚意,请阁老下来面议。”
城楼上众人一听,大惊失色,纷纷劝道:“阁老千万别听他的,谁知道会干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来,差使固然重要,性命也是要紧的。”
温体仁“大义凛然”地回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圣上交代的事必须办好,个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来人,缒我下去”
众人不免阿谀奉承一番,称赞阁老忠肝义胆。
坐在吊篮里被缒下城之后,温体仁径直来到夏天南面前,板着脸说:“本官要带圣上的话给夏总兵,还请屏退左右。”
等到所有人都退到几丈以外后,温体仁松弛下来,埋怨道:“知文啊,你怎么如此冒险,要知道,纵兵入京,可是本朝从未有过之事,难道真想学赵九重来一出陈桥兵变”
“呵呵,杨嗣昌逼人太甚,皇帝又是幕后黑手,如果一味忍让,日后免不了明枪暗箭,不如痛快点,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夏天南轻描淡写地解释,“我只字不提皇帝,只针对杨嗣昌,已经是很克制了。”
第八百八十八章策略与决心
温体仁摇了摇头,叹道:“也就是你,才敢这么做,还能够鼓动山西和宣府两镇给你助威也算是你的本事。说吧,你要圣答应你什么条件才肯退兵先申明,圣摆明了要袒护杨嗣昌,你想这一次取他性命是不可能了,而且,一个武将要挟皇帝将即将任的兵部尚书斩首,未免也太惊世骇俗,劝你还是不要如此招摇的好。”
夏天南笑了笑,不置可否,反问道:“皇帝给了什么条件,阁老且说来听听。”
温体仁回答:“琼海镇总兵一职不变,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改左都督,封平南侯、加太子少傅、授从一品建威将军,如何”
“都是些华而不实的虚衔。”夏天南不满地问,“阁老,你明白我要的是什么,是山东和两广的地盘,是无限制的兵权就算这两块地方不能成为国中之国,最起码也要保持半独立状态,朝廷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我差点命丧黄泉,提这么点要求不过分吧”
“稍安勿躁。”温体仁安抚道,“这些只能慢慢谈,由你自己说出来,总不能由我在朝堂主动提出来吧”
“那好,劳烦阁老回去跟皇帝说。除了这些虚衔,必须答应我三个要求:第一,我的直属军队扩军不受限制,兵部不得过问,另外,未经我允许,不得征调我的部队第二,只要是针对流寇或鞑子的军事行动,我可以自由决定,无需请示,同时所到之处可先斩后奏,调动当地驻军增援第三,山东、两广境内兵马由我全权管辖,除了地方的刑名和科考,其余诸如赋税、开矿、经商之类我都可以过问。”
温体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三条比起之前提过的“废除山东巡抚、两广总督”更激进,也更具体,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哪一条都可以让皇帝抓狂。听封不听调也就罢了,染指地方兵权就很敏感了哪怕是为了对付鞑子和流寇至于插手地方军务、赋税、采矿、经商等事务,简直就是明初藩王的翻版啊,甚至权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