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黑子点头哈腰道:“可靠,绝对可靠。那些人跟我都是多少年的老交情了。”
他在沱泞岛的老巢虽然都被掀了个底朝天,但是广州一带的“窝主”还在,能够提供官军的动向。这次正是依靠“窝主”的线报,得知大军三日前祭旗,今日渡海的消息其实虎门大营一万五千大军的动静太大,根本不用刻意打听,就能知道大军何日大阅,何日出海。
威廉看了看太阳的角度,应该是8点到9点的样子,按理说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不会太晚出发才对。虽然从广州到琼山的航程不远,但是紧赶慢赶也要一两天时间,如果天黑后才到达,那么以这个时代的照明条件和航海技术,多达三百艘船的靠岸登陆就是一场悲剧。
难道船队避过了自己的视线,已经驶过了珠江口威廉狐疑起来,随即又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天,他指挥“扬明”号在珠江口巡视了一圈,发现为了避开暗礁,正常航行的船只都会经过这个名叫内伶仃岛的小岛与邻近陆地的淇澳岛之间的航道。两岛之间相距只有7海里,那么官军船队航行路线离内伶仃岛大约只有3海里左右,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辽阔海面上,庞大的船队应该逃不掉自己的眼睛。
就在这时,桅杆上的林传宗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官军的船队”
威廉一听赶紧用手伸到额头上挡住阳光,往西边眺望,海平面上果真隐约出现了一串黑点。
“上帝保佑,我们捕捉到了船队的踪迹。”威廉庆幸不已,当即下令:“起航,跟上他们。”
飞剪船解开锚索,借着风力箭一般窜了出去。
而此时,大军的主帅何如宾正在一艘福船上与众幕僚讨论渡海之后的部署,甚至提到了战斗结束后的厘清事宜。
有幕僚建议:“贼人盘踞博辅已久,虽为海贼,但陆上总有与其暗中勾结之辈,大军取胜之后,应该彻底清查一番,凡结交匪类者,一律以从贼论处,家财充公”
何如宾频频点头,击败贼人之后,对勾结贼人的当地士绅进行清查是惯例,至于勾结是否属实,勾结程度多深,全在于官军的心情了。若是知情识趣,孝敬到位,就可躲过一劫,否则就免不了从贼的罪名,轻则破财,重则倾家荡产。
临高虽称不上富裕,但是敲打一番,总还是有点油水的。想到这里,何如宾和众幕僚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名兵士进入舱中,禀报道:“前方船只传来消息,左侧出现一艘古怪的西夷帆船,在我大军船队附近游弋,意图不明。”
“哦,待本官去看看。”何如宾起身出舱,幕僚们紧随其后。
何如宾看到左前方的确有一艘白色的狭长的船只,以很快的速度来回穿梭,似乎在观察船队的情形。
“这是什么船怎么从没见过,而且速度如此之快”何如宾询问道。
众幕僚纷纷摇头,他们多是文人出身,出海能够不晕船就不错了,哪里还认识这种怪船。
“扬明”号来回游弋,官军船队的船型、吨位、数量尽收眼底。威廉不时发出感叹:“我的上帝啊明帝国就是用这样的船发动一场跨海战争,而且没有任何武装船只的保护”
这些临时抽调来的船大小不一,但排水量多数在一百到两百吨之间,其中一些船甚至还不到一百吨,这已经是广东沿海能找到的大型船只了。为了凑足足够运输大军渡海的船,王尊德在沿海封船,无论商船还是货船,只要能拉人都征用了。他不信任广东水师的战力,加上水师十几艘旧船还要防备海贼,干脆一艘都没有调来护航。
第二百五十八章海上伏击二
在威廉看来,渡海的明军这些一百吨上下的船顶多用来做通讯船,传递一下消息还行,用来运兵就够呛,用来海战更是开玩笑。
17世纪早期的英国海军虽然还不是西方最强的海上力量,但是战列舰和线列战术的雏形已经出现,主力旗舰已经有三层火炮甲板、上百门舰炮,排水量一两千吨,就算没有编入线列编队的护卫舰排水量也达到了7oo9oo吨。如果在海上与这样寒酸的船队相遇,别说炮击,就算直接撞上去,也是一撞一个准,不沉也翻。
整个船队中唯一大点的就是位于船队中央位置何如宾的座船了,这是一艘三四百料的福船,排水量约两百来吨,漆刷得簇新,在前后老旧的货船中很惹眼。
观察了半个小时左右,威廉心中有了底,便下令返航。“扬明”号划出一道弧线,大角度调头,劈波斩浪,飞快地消失在海平面上。
怪船前后穿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让何如宾座船上的众位幕僚都没吭声,眼看怪船离去之后,终于有人议论:“这怪船定是博辅贼人派来刺探消息的,被我大军威势震慑,悻悻而归。”
何如宾抚须笑道:“十有就是。虽然船上满载军士,不惧贼人跳帮,但中途不起波折最好。终究是宵小之辈,见我大军堂堂之阵,最终还是不敢出手试探。”他对这怪船也有点憷,但是作为大军主帅,此时自然要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免得涨贼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幕僚们自然一番附和,称大军所至,定所向披靡,贼人必望风而逃,顿时甲板上阿谀奉承之声如潮。
“扬明”号离开博辅港前往珠江口侦察的同时,五艘武毅级战舰也鱼贯而出,驶出了港口,直奔琼山方向而去。官军渡海的目的地是琼山,只要顺着这个方向走,就能迎头碰到船队。
此时的五艘战舰已经不是当初攻打刘黑子的沱泞岛那样寒酸了,不仅“临高”号配齐了所有火炮和炮手,“澄迈”号、“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