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有戏的,段菁菁高兴起来,一不做二不休,决定继续厚着脸皮黏缠,抱着母后的胳膊道,“惠贵妃还等着呢,咱们不好叫人家等太久的,您别等有空了,回去就去信,好吗”
哎,这小女子动了春心,可真是一刻都留不住。
王后叹了口气,轻点女儿的额头,却终是没说不字。
罢了,她也年轻过,能理解女儿的心情,倒还好,看来这李尚林,倒像那么回事。
眼看着自己的寿诞在即,却冷不防的收到晋封李妙淳的消息,此时的太后甚为诧异。
当着诸位宗亲,太后还强撑着,等这福宁宫里清净下来,老太太的脸色就没法看了。
临近晌午,前来请安的人终于散了,侍茶的春桃送了莲子羹来,瞧见暖榻上的太后脸色阴沉,一股子怒气要发作的模样,吓得大气不敢出,匆忙搁下碗盏,便匆匆退了出去。
韩嬷嬷心里头暗叹,上前请示道,“娘娘,甜羹做好了,您吃一碗吧。”
太后终于肯出声,却是冷笑一声道,“陛下可真是愈发厉害了,封个贵妃就跟家常便饭似的,连招呼也不打一声,眼中大约没有哀家这个母后了。”
韩嬷嬷虽是太后的人,却也清楚着呢,皇帝敢同太后打招呼吗,以太后对李妙淳的看法,封妃都是不该的,更何况现在是贵妃。
但心里头就算清楚,也不敢明说,韩嬷嬷试着劝道,“陛下甚是喜爱皇长子,常言道母凭子贵,此次册封,大约念在惠贵妃生养皇长子的功劳。太后这几日宫里热闹,陛下此举,是喜上添喜啊”
“荒唐”
韩嬷嬷话未说完,只听太后打断道,“哀家做寿就做寿,这个节骨眼儿,叫李妙淳来凑什么热闹你甭为他们说什么好话,哀家心里清楚,他这是因着那日哀家给他说亲的事,故意跟哀家作对越知道哀家看不上她,越来抬举她”
这话里怒气尽显,可实在不妙,从前太后再怎么生气,好歹也不会说皇帝什么,今次可倒好,对皇帝的不满尽显。
幸亏这殿中没有外人,否则若叫外人听了去,还不知要生出多少风波来。
哎,太后自己的孩子,别人能说什么呢韩嬷嬷只好无力劝道,“娘娘可千万别生气,明日可就是您的寿诞了,今次陛下特意下旨大办,宗亲们进京,连番邦都派了使臣来,您可得高兴,否则岂不叫外人看了笑话”
太后哼道,“哀家的笑话他们还看少了吗哀家好心好意要给他定下段家那个丫头,结果呢,他丝毫不领情”
总算提起那夜的事了,这才是太后生气的起因。
韩嬷嬷试着劝解,“奴婢也知娘娘是好心,可是您看,这段三公主也说自己另有意中人呢,想来就算陛下愿意,她也未必就愿意啊。”
太后冷笑,“她不愿意国家大事面前,还有她不愿意的余地哀家看上她,是她们大理国的福气,否则她还以为我大梁国土上选不出来贤良淑德的贵女来当皇后”
话说到此,太后又忽然一顿,隐约觉得情况有些不对,赶忙问道,“听说皇帝此次,还一并给她那个死去的爹追封了爵位”
韩嬷嬷点头,“回娘娘,听闻,陛下的确给惠贵妃的父亲封了怀恩候。”
太后听完后沉吟,“一个死人也能追封,皇帝此次这样大手笔,到底是想干什么”
这话可叫韩嬷嬷不太好接,到底要干什么,只有皇帝自己知道。
抬眼去看太后,却发现太后渐渐皱起眉来,“他一步一步给她抬位份,该不会”
话未说完,却听门外宫人进来通报,“启禀太后,邹淑容求见。”
这个时辰邹淑容来做什么
太后顿了顿,答道,“传吧。”
宫人应是,躬身去门外传话,须臾,就见邹淑容脸色发白,被两个宫女搀着迈进了殿中。
见她这幅模样,太后不由得很是意外,忙问,“这是怎么了前两天不是还好好的吗”
邹淑容虚弱的给太后行了礼,又虚弱的回话说,“启禀太后,臣妾不争气,不小心染了风寒”话未说完,一阵咳嗽。
贴身宫女香兰忙给主子轻轻拍背顺了顺气,待主子平复下来,又替主子开口回话,“启禀太后娘娘,我们娘娘前日身体不适,请御医诊断后说是受凉,交代要好好修养。”
瞧这副模样,站也站不稳,话都说不完,的确是病得厉害,太后便发话说,“那便回去歇着,还跑出来做什么有什么事派个人来交代一声就是。”
邹淑容气理顺了一些,忙回答说,“太后看得起臣妾,前几日才叫臣妾帮着料理宫事,现在又病了臣妾觉得对不住太后,特来此请罪。”
太后便明白了,这是跟她撂挑子呢。
这病来得也真是时候
算了,扶不上墙就是扶不上墙,白费自己看得起她
太后登时垮下脸来,凉声道,“既这样,那就好好歇着吧,你到底没福气,哀家另择贤能便是。”
太后脸色不好看,邹淑容却松了口气,忙叫丫鬟撑着躬身谢恩,而后不再碍眼,知趣的退出了殿中。
回到景福宫,香兰担忧的看她,“娘娘,此次差事倒是卸了,但奴婢看着太后很不高兴,往后会不会找您麻烦啊”
此次可是真的病了,邹淑容又咳了两声,喘着粗气道,“太后最多甩个冷脸,要事得罪了惠妃,哦不,是惠贵妃,那可是没命啊,我宁愿不招太后待见,也还想多活几年”
主子从小就是胆小怕事的性子,香兰叹了口气,“现在好了,太后免了您的差事,惠贵妃总不会再给您找麻烦了可您这身子总得快些好起来啊”
邹淑容也叹了口气,“我知道,我也想快点好啊不说了,你快点去端药吧。”
香兰乖乖应是,垂首往小厨房里去了。
第一百一十章
原就不痛快着,经历邹淑容这一出,太后的脸色可就更难看了,哼道,“一个一个的,就没有顶用的”
韩嬷嬷对静瑶没什么意见,心里倒想说,棠梨宫的那位不就很顶用么,又能生皇子又能管事,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呢,只可惜您看不上眼,硬是嫌弃人家的出身啊
只可惜这话只敢在心里想,太后眼下似乎有些魔怔,硬是纠结出身,看不过皇帝宠李妙淳。
太后钻进了牛角尖,开始事事往坏处想,忽然又道,“听说今儿棠梨宫做东请了段家母女”
韩嬷嬷垂首道是。
太后长长的出了口气,“昨日晋了位份,今日就做主请客,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架势,哀家从前倒是小看了她”
话听到此,韩嬷嬷终于忍不住劝道,“娘娘不妨往好处想想,段三公主去年来时就与惠贵妃交好,此时正是梨花盛放的时节,摆一桌赏花宴也不是什么大事”
太后可不会想的这么简单,又联想到皇帝近来的表现,顿觉事情不妙,一拍坐榻,道,“不成,不能叫皇帝如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