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13(1/2)

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千夫所指,对你口诛笔伐时,光是那气势就能让你百口莫辩。

就像此刻的张垍,面对一大群御史言官的车轮战,被弄得晕头转向,他刚要反驳这个,那边又有人站出来声讨了,理由层出不穷;

象吉温更是含沙射影地说他是太子安插在皇帝身边的暗子,用以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总之什么话攻击性更强,就来什么。

李昂看了心有戚戚焉,这种群狼战术,你便是一头猛虎,最后也只有被撕成碎片的下场,更何况李林甫这种真正的猛虎还隐而未发呢。

s:感谢神域毒刺740930、takzeng、红尘印、飞渡三家村等人的打赏,谢谢

求订阅,求月票,大家的支持,才能让我继续写下去,求订阅啊

第0364章王忠嗣下狱

宣政殿的朝会上,针对王忠嗣的弹劾声浪一波接着一波,王忠嗣本人还能保持淡定,但太子李亨已经有些坐立不安了。

所有针对王忠嗣的弹劾,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实际上要针对的都是他这个东宫太子。

御史言官们含沙射影,都在暗指王忠嗣是与他这个太子以及驸马都尉张垍等暗中勾结,企图篡位夺权。一浪浪的攻击层出不穷,而王忠嗣和张自已经有些百口莫辩,难以应付。

对此,李亨焦甚至求助的望向了丹墀上的高力士,只是高力士在这种朝会上,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高力士对他求助的目光装着没看到,让李亨心里更加不安。

就在这时,李隆基突然转头问他道:“太子,你身为储君,对大臣们弹劾王忠嗣的罪名如何看待”

李亨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诚惶诚恐的出班拜道:“父皇,儿臣”

李亨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这个风高流急的时刻,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会变得非常敏感;

而且他一时摸不清自己父皇的心意,面对朝臣们浪潮般的弹劾,他父皇一直没有任何表示,似乎在放任臣子们对王忠嗣的弹劾,这就更让他难以自处了。

按说,无论如何他应该出面为王忠嗣说句话,但如果他父皇已经决定惩治王忠嗣,他这个时候出面替王忠嗣说话岂不等于是自己往刀口上撞

可王忠嗣现在是他最重要的臂膀,如果不替王忠嗣说话,不仅会让所有支持他的人心寒,同时也可能会因此失掉这个最重要的臂助。

李隆基对他吞吞吐吐的样子有些不满,语气严肃地加了一句:“太子有什么话不能当着大臣们的面说吗”

李隆基这话说得可就有些重了,惊得李亨心肝儿发颤,额头隐隐见汗。

他连忙再拜道:“父皇,儿儿臣事无不可对人言,御史们暗指儿臣与王忠嗣勾结,图谋篡逆。儿臣敢向父皇保证,绝无此事,儿臣自知愚鲁,自被立为储君以来。一直战战兢兢,深恐辜负父皇期望,为此,儿臣只愿多读一些圣贤书,多聆听一些父皇的教诲。岂敢有丝毫不轨之心父皇,儿臣冤枉啊,还请父皇明察”

李亨说到最后,跪地哭诉起来,他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但因时刻担心李林甫的暗算,愁眉不展,夜不安寝,相貌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看上去就象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两鬓甚至已经有些微微斑白了。

他这一番跪地哭诉,显得十分可怜,着实让人动容,发现儿子未满四十岁,竟已是两鬓微斑之后,李隆基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缓和了语气,轻声抚慰道:“太子起来吧。”

“多谢父皇”李亨再叩首,含泪起身退回班列。

李隆基看着他萧索的身影,心里又暗叹了一下。他一向对王忠嗣很信任,说王忠嗣有谋逆之心,李隆基是不信的,至少现在不信。

但大臣们的弹劾的事。也并非没有道理,经历过惨烈的宫廷斗争的他,深知要维护皇帝的权力是多么的重要。

他对王忠嗣的信任,结果却换来了王忠嗣的抗旨不遵,不管王忠嗣有多么个理由,对他而言。这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身为皇帝,特别是象他这样文治武功赫赫的帝王,最容不得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对手握重兵的边帅,尤其希望他们能绝对的忠诚,对自己的旨意不打任何折扣。

王忠嗣的做法,等于是用他的正确来证明自己这个皇帝的过失,想到这些,李隆基里心又不禁有气,他望向王忠嗣冷声说道:“王忠嗣,对御史们的弹劾,你作何解释”

王忠嗣铁甲铿锵,出班拜道:“陛下,臣自幼丧父,托天之幸,得陛下接入宫中亲自抚养,在臣心里,陛下不仅是君王,也是父亲”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违抗圣旨”李林甫一看李亨和王忠嗣配合默契,都想以亲情来打动皇帝的心,他不等王忠嗣说完,立即出班大声驳斥道,“陛下自古以来,圣旨之所以称为圣旨,是因为它神圣不可抗拒,否则若是人人抗旨不遵,君王权威何在政令如何颁行天下,如何号令天下臣民

王忠嗣为陛下亲自扶养成人,岂能不明白不这道理然却还给边帅开此抗旨不遵的先例,实在是不忠不孝,罪不可赦

陛下,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为了祖宗基业的传承,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李林甫一出面,朝堂上顿时站出大批官员,齐声疾呼:

“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请陛下严惩王忠嗣,以儆效尤”

至少有半数在上官员站了出去,黑压压一大片,同声请求严惩王忠嗣,根本没给王忠嗣自辩的机会。

即便是李隆基这样的皇帝,也不可能膜视这么多大臣的意见,更何况李隆基本身对王忠嗣抗旨不遵也相当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当廷下旨,将王忠嗣下狱,命刑部尚书公孙谨、御史中丞杨慎矜、大理寺卿吴尊儒一起,对王忠嗣进行会审。

王忠嗣,终于还是被下狱了,这个结果,有李林甫群起而攻之的原因,但谁又能说,杨贵妃那番话没有起作用呢

在内外夹击之下,王忠嗣能扛过去才真是奇事。

这个结果,李林甫还算满意。

太子李亨则感觉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心惶惶地回到东宫,这个时候,他什么也做不了,就象一只待宰羔羊。

李昂刚刚出了宣政殿,就有宫里的太监过来叫住他:“陛下有旨,宣通议大夫、陇右都督府长史李昂前往延英殿觐见。”

在朝会上站了半天,李昂两脚发麻,又累又饿,正准备回去大吃一顿,结果却被小太监叫住了。

他只得停下,跟着小太监转过宣政大殿,经中书省过延英门,进入延英门后便算是进入大明宫的后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