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79(1/2)

乾隆爷最著名的三希堂也就是这个配置。”

“什么你想布置三希堂”

胡建民大惊失色,三希堂是什么地方,乾隆爷每天读书批阅奏折都在那里,保存有三王的真迹宝帖而闻名。现在是故宫最重要的展厅,帝王的顶配。

“有什么不可以,现在有一整套宫廷御制家具,瓷器也有三青花三彩瓷,有书法,有玉玺,有文房,有茶具,就连龙袍和宝刀也有”

胡建民眼前一亮,兴奋的一拍手,大叫道:“对啊现在博物馆现有的宝贝绝对能布置成一个帝王书房,而且是乾隆爷的正宗翻版”

“现在就差三希宝帖,三王的真迹太珍贵,每一件都是国宝,不过事在人为,说不定下一次就能遇见不是”

胡建民对吴天缘有绝对信心,早晚天缘博物馆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三希堂,两个人商量以后,拿出两个展厅,一个做三希堂帝王书房,一个留做圆明园展厅。这样让参观者最直接感受到当时的气氛,更有震撼力。

吴天缘休息了一天,处理完中正的事物,然后按照线索来到天津,寻找民国四公子之一,袁克文的宝藏。

袁克文,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

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来天津。

“袁克文可谓是真正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赌、抽样样都干。还花钱加入青帮,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除元配妻子刘梅真外,他还娶了5个姨太太,没有名分或一度春风的情妇那就更多,据知情人讲有七八十个。”

吴天缘研究完他的资料,很是佩服,看人家这个民国公子当的,比窝囊的末代皇帝都强

这次的目的地就是当年的青帮旧址,现在听说成了一个茶楼会所,吴天缘就是来看看,有没有线索。

他走进茶楼,装修一般,就是个普通茶楼,转了几个房间,来到最高级的雅间,点了龙井,自己一个人喝。

“老板,你这个茶楼卖不卖”

吴天缘让服务员找来老板,直接开门见山,要收购茶楼。

几次讨价还价后,一千五百万买下这个不大的茶楼,等所有人离开后,吴天缘来到地下室,找来工人打碎地基,然后自己开始挖宝。

“当年战乱袁克文把最珍贵的收藏埋到地下,既然旧址没有拆迁,应该还在,挖”

吴天缘和雅间里当年留下的旧家具交流完,才买下茶楼,看宝藏还在不在

袁克文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能书善画,常以巨资广购古籍、金石、书画、钱币、邮票等。

靠着他爸的关系,没有几年先后得卢文弨、莫友芝、徐坊、吴昌绶、杨守敬、邓邦述等藏书大家的宋元明精椠数百种。

袁克文生性豪放,见到宋元刻本,必设法购得。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本,对收藏的宋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8种,尤为喜爱,辟“八经室”贮之。

并在1926年委托陶湘影印行世,购得盛昱家藏精品数十种,如南宋绍熙年间刻本礼记正义70卷,史家称“海内第一孤本”,刊刻极为精美,每卷中都有季振宜的藏印,后来这些宝贝都不知所踪。

“果然在这里这就是传说中的礼记正义70卷”

吴天缘终于找到宝箱,果真发现不知所踪的孤品古籍,还有不少书法碑帖在箱子底部。

“这是王献之的丙舍帖还有王羲之的篆书临碑”

第151章三希凑齐

吴天缘兴奋的蹦起来,刚说要收集三王真迹,今天就在这里发现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珍品

三王,王羲之、王献之、还有王洵乾隆的三希堂就是因为收藏有他们的真迹而闻名。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

乾隆十一年,他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古代墨宝,被乾隆帝所珍爱,特意贮存在此,不时把玩。

至乾隆十五年时,三希堂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成为最重要的书法碑帖重地。

后来“三希”在近代经历颠沛流离,1951年离宫之后四易其主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被国家收购后送还故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此时距离“二希”离开紫禁城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七年。

命运多舛的快雪时晴帖飘泊了大半个中国,最终却流落到了千里之外的台湾,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有三希堂的复制品。

“这次天缘有两王的两个真迹,只要再找到最后王洵的书法或是碑帖,就算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三希宝帖”

这次真是捡到宝,两件书法比最近所有加起来的都珍贵,二王真迹,举世罕见

“虽然我不能用异能鉴定真伪,但能让袁克文如此重视估计真迹几率很大,回去找个权威鉴定一下。”

这次发现的最晚也是宋代孤品古籍,现在吴天缘只能听见清代,通过吸收能量鉴定明代,离宋代还远,只能找人鉴定。

吴天缘连夜赶回家,放好这次发现的宝贝,第二天还要去天津,因为还有溥侗这个满清遗老要寻宝。

“这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红豆馆,现在成了一个旧仓库”

吴天缘来到当年的天津红豆馆,爱新觉罗溥侗,京剧票友,别号红豆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

溥侗生于光绪二年,因排行老五,内外行尊称其为“侗五爷”而不呼其名。从小酷爱昆曲与京剧,因是清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兼常接触一些当时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化境。

“当年的公子哥不但出身名门,每个人还都有真才实学,各有所长,比现在的富二代们强太多了”

吴天缘感叹着,古时候有钱有势只是一方面,自己有真本领才能赢得尊重。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喽

他走进仓库转了一圈,听到线索,花钱直接租下,老规矩,挖宝箱。

“这是三希堂法帖”

找到宝箱,最上面的是32册古籍,竟然是三希堂法帖。

该书是乾隆十二年,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丛帖中之巨制。完成之后,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

后于乾隆十七年,复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心挑选出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三希堂法帖始成完璧。至清代末年,其传始广。

“太有缘分了,我刚准备在博物馆设计三希堂展厅,就先后找到二王真迹,现在连三希堂法帖都有”

吴天缘不可思议着,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不过也正常,溥侗毕竟是皇室子孙,有宫廷秘藏也说的通。

“和珅的华严经”

另一个手卷是和珅为乾隆抄写的华严经,洋洋洒洒上万字,落臣字款,工整大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