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就是好朋友,现在移居日本,也是西京的名誉鉴定师。”
吴天缘笑道:“李老好,我是吴天缘,中正新晋鉴定师,请您多多提点。”
“好好,年轻人有前途,多学多看,以后都是你们的天下”
“李老,这次我们准备和中正谈合作,请他们来看看拍品,您也在,一起讨论一下”
井下不敢怠慢李老,人家是大行家,西京要靠着他掌眼鉴定很多拍品。本身也是大藏家,每年都要上拍,和大老板关系很好。
“嗯,你去拿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几个人都带上白手套,这次都是字画古籍,不能直接上手触摸,带上手套安全。
几个工作人员把拍品都从保险柜拿出来,放在鉴定桌上,四个人开始看东西。
“这是吴昌硕大师丁卯年行书立轴,150乘以80,尺幅大,款识亦梅陆君要饮茅亭下,率成三绝句,博笑而已,未敢言诗也。印鉴昌硕,吴俊卿。”
井下一脸自豪,得意的用日语解释着,这次是谈合作,主次要分清楚。西京想利用中正打击国内市场,而不是让对方利用自己做强做大。所以态度要强硬,占据主动
“怎么样”井下得意的看着孙雨瑶和吴天缘,笑道:“就算在你们国内也难得一见如此大尺幅的大师行书吧是不是雨瑶”
第33章打肿小鬼子
“还有这个幅,吴大师己丑年篆书立轴,140乘以70,款识右临石鼓弟三,书次尚有劲起,八十二叟吴昌硕,也是绝对的精品力作。”
“这幅是大师庚子年行书手卷,230乘以30,款识石墨老弟邮寄佳纸索书近作希正。是给至交好友的力作,没有见过吧”
吴天缘一皱眉,什么东西就没见过看了看孙雨瑶,低声道:“要不要打脸”
孙雨瑶也是很不舒服,虽然知道这是对方的谈判策略,但一个日本人当面用吴昌硕大师的作品指点江山还问中国人见过没
“尽量打不用给我面子”
吴天缘嘿嘿一笑,低声道:“你给我翻译,一个字都不要少”
吴天缘对着李老点点头,以示尊重,然后站起身,大声打断井下的话,指着第一幅行书道:“尺幅不小,但不算精品,款识都说是吴昌硕大师酒后所作,你们看这里,开头笔力刚劲,但到十几个字后明显气息开始散乱。”
吴天缘一边说,一边让孙雨瑶翻译,用手指着一处道:“特别是这里,大师明显手抖了几下。虽然用拖笔掩饰过去,但能看出明显痕迹。到三十多个字以后,更加明显,无论布局还是笔法都不如开头,所以不算什么精品”
等孙雨瑶把吴天缘说的全部翻译完,井下一脸惊讶,死死的盯着吴天缘。旁边的李老也是好奇,期待那个年轻人下面表现。
“再说这幅篆书,看题识就知道,那时候大师已经八十二岁,己丑年是1925年。我记得那年秋天大师因为肝病入院治疗,身体不太好,这幅字明显看出气力不足,远不能和大师巅峰时候相比。”
“这个看底款是上海朵雨轩旧藏,吴昌硕擅长篆书,这个临摹石鼓文也是经常题材。相比较其他时期的作品,水平不算最高。”
吴天缘侃侃而谈,越说越有劲,用手一接触就知道大致内幕,哪里有瑕疵,哪里有缺点,一耳了然。
“这幅行书是给朋友的应酬之作,就算是至交好友,也不能随大师自己的创作心意纸张虽好,但创意受到限制,不能随意所至,自然不会酣畅淋漓”
吴天缘一口气说完三幅书法,看了看井下呆滞的脸,微微一笑,喝了口水,轻描淡写的坐下。
“好”李老站起身,忍不住拍手称赞道:“小友真是眼力过人,小小年纪竟然对书画研究如此精深,老朽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吴天缘赶紧站起身,客气道:“李老您客气,不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不过一个日本人当面指点咱们国家的大师,一时气不过罢了”
“小友是真性情不错”
李老点点头,顿时对吴天缘刮目相看,不光是眼力高,也有血性,他对井下也不太满意,不过毕竟不是自己公司,表达意见不方便。今天有吴天缘出手,也是很爽快
“井下君,我们的意见你是否能明白”孙雨瑶一脸笑意,故意道:“要不要我再重复一次”
“这”井下一郎好容易回过神,他也是行家,对吴昌硕很是了解,自然知道吴天缘说的含金量。赶紧深鞠一躬,正色道:“对不起天缘君,没想到您对书画如此了解,真是让井下佩服”
吴天缘一看,心里舒服一些,不管怎么说,人家尊重强者的态度很真诚,有本事就是有本事,这点很直爽。
“我也是就事论事,在专业上在座都是行家,好坏肯定要分个清楚井下君不要见怪”
李老一看,笑着打圆场道:“都是行内讨论,有争论更好,井下君,我的意见和吴天缘一样。这批吴昌硕的书法尺幅大,都是晚年力作,这是特色和卖点。但大师七十五以后毕竟体力不如壮年,笔力有所衰退,这也是事实,不能否认”
“嗨您说的对,这点我以后会注意,请两位多多指点”
井下一郎现在态度恭敬很多,特别对吴天缘,李老六十多岁有眼力很正常,吴天缘才二十出头,现在就这样,以后还得了
“三位,这是吴昌硕大师1926年作梅石图,请鉴赏”
这个小鬼子现在学聪明,自己不说,让别人先说完,再补充。李老是老板的好友,随便说几句话就能影响他的前途,不敢怠慢。
“小友,这幅你看如何”
李老带上眼镜,一起和吴天缘开始鉴赏,现在他完全是同辈之间讨论的态度,刚才表现已经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孙雨瑶现在已经成为专业翻译,听着两个的对话点评,用日语跟井下交流着,四个人正式开始讨论。
“这幅梅石图我记得在吴昌硕墨芳日本版著录过,好像是株氏会社思文阁”
井下赶紧点点头,笑道:“天缘君果然博闻强记,真是思文阁著录过,昭和四十六年,也就是1971年。”
“嗯,好像还在中国近代绘画的巨匠永远的吴昌硕和齐白石一书里出版过,应该是60多页好像是”
李老感叹道:“小友真是高人,不错,67页著录出版我也是查了好久才知道”
吴天缘一脸高深,点点头,心里暗笑:“什么博闻强记,问问不就知道”
“这幅画也是大师八十二岁时候所作,但笔法老辣,无论布局还是留白都一气呵成,个人感觉题识书法要比刚才那幅好的多,气息稳健,刚劲有力,这才是大师的手笔”
“不错,这幅尺幅不大,但绝对是精品。还有东鱼松丸的题词,他也是日本有名的书画大师,传世有序,名家递藏,是难得之物。”
吴天缘不知道什么东鱼丸子,估计也是个名人,看井下的样子估计名头不小。这种最有收藏价值,两个大师相互唱和,一张书画有特别意思,上拍价格很高。
四个人兴致勃勃的开始看画,一直到中午才休息一会,下午继续。吴天缘的眼力已经完全征服所有人,引经据典,就连什么时候出版著录过都一清二楚。别说小鬼子井下震惊不已,就连李老也大加赞赏,羡慕孙中正有个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