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鸾儿忽然便想起有一回她听于希隐约提了那么一句,说是陶家早先因着老爷子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再加上老爷子年纪大了,又没什么能力,便叫官家厌恶了,陶老爷子也有自知之明,见官家不喜他,便辞了官位带家人还乡。
她将这事给严承悦一说,严承悦立时道:“是了,陶家如今在朝堂上可没什么势力人脉,这陶大爷是举人的身份,想要回京求个官职,自然便要寻个靠山,怕是他们想寻咱们家做靠山的。”
只是李鸾儿还是不明白,寻靠山便寻吧,为何还要认什么干爹
严承悦见她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能耐着性子细细的给她解释:“这陶二娘子是庶女不假,可她的娘亲却是江南妓子出身,当年迷住了陶大爷,陶大爷也不说她出身低贱便带了回去,陶二娘子姨娘也着实的受了好些年的宠,因着这个得罪了陶大太太,后来她姨娘生她的时候难产去了,她便由着陶大太太教养长大,说不得陶大太太因看不惯她姨娘,就报复到她身上,竟是不教她好的,专教她学着那青楼女子的作派,以致于养成今天这个样子。”
说到这里,李鸾儿也有些明白了:“怪不得我说陶二娘子作风怎的如青楼女子一般,却原来陶大太太是故意这么着的。”
严承悦点头:“本朝文风鼎盛,盛世太平,世人便开始喜好男风,只是太宗时候最厌喜男风的官员,好些官员便想了个变通之道,便是认干爹,他们若实在喜爱哪个伶俐的男孩子,便与那家商量好了,两家同意就嗑头认个干爹,之后这男孩子便接到家里去住,说是干儿子,却不过是个玩物,不过,即是认了干爹,倒也是有好处的,且等着这男孩子长大了,官员们也玩腻了,便会出钱与这男孩子买房娶妻,倒也算是一种回报。”
“我竟是没听说过的。”李鸾儿心中大惊,一双眼睛瞪的溜圆,样子倒是有几分可爱。
严承悦笑着捏了捏她脸颊:“后来这认干爹的事便越发的猖狂,以至于到如今,好些富商家里都养些庶女,仔细的培养着,全当瘦马养着,到了一定的岁数带出去见客,瞧着哪个官员看中了,便叫他女儿认了干爹,再送女儿过去,给人充当玩物,说是干女儿,说不得连最低等的小妾都不如,没名没份的,且到了年纪大的时候,或者给她寻个人家送上一笔嫁妆嫁了,或者直接送到庵堂里。”
李鸾儿听到此处想大骂,心说这古人着实的太潮了,却原来这干爹什么的不是现代的产物,竟是自古至今都有的。
第五四三章献俘
李鸾儿对于为着荣华富贵这般糟贱自家女儿的陶家人越发看不上眼了,打定主意以后离这家人远一些。
“以后不许和陶家人有来往。”
李鸾儿拽着严承悦的衣领恶狠狠的威胁。
严承悦笑着点头:“娘子不说我也不与他们家有来往的,只今日这件事情就足够我们疏远陶家了,一会儿我与爷爷说说陶家人的作派去,也叫爷爷防备一些。”
“嗯。”李鸾儿应了一声:“该和爷爷说一说的,我想着咱们该往京里去个信儿,与老爷太太也谈一下,免的他们也不晓得陶家的为人。”
两口子商量好了,严承悦便去严老将军那里走了一遭,回来的时候笑容满面,悄悄告诉李鸾儿陶家的事情老爷子接了,过不了两天便会回绝陶家。
又过几日李鸾儿打听了一回,原想着老将军会去信委婉的拒绝陶家那什么认干女儿的提议,却没想到老将军这般大的年纪了竟然还是霸气十足,竟是把陶家大爷叫到家里来骂个狗血淋头,还警告陶家大爷莫再使这些个手段了,若不然,见他一回打一回。
严老将军的作派将陶大爷吓坏了,再不敢提什么要让自家女儿认严承悦为干爹的说法,陶家也跟着消停了许多日子。
等到严家牌坊修好的时候,李鸾儿寻了县学的山长,托他好好管教小拴子,又去李连山一家,亲自带了小拴子拜师。
为此,李连山一家感激不尽,连连跟李鸾儿道谢。
李鸾儿只说不必谢,又一脸苦恼的样子与李连山道:“大伯应该也知我在严家的日子有些艰难吧。”
见李连山点头表示明白。李鸾儿长叹一声:“说起来,我也愿意叫咱们李家的人都好好的,只我唉,没那份能为,如今也只能顾得上大伯一家子的,我也费了一番力气才拿到相公的帖子,这才叫人家山长收下小拴子并且答应好好照顾的。若是李家旁的人听到这事也来寻我帮忙。我怕是不成的,我也只有那么些余银,帮了大伯一家。哪里还能帮到旁人家。”
李连山一听明白了,立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会叫别的李氏族人去打扰李鸾儿的,李鸾儿又道了谢才离开。
等李鸾儿一走,李连山就和李秋还有小吴氏商量了一番。表示若是再有人来打听李鸾儿的事,打死了都不能说。且若是有人要到京城去寻李鸾儿,他们一家必然得死死的拦着。
李连山和李秋已经是那样了,一家子的希望都在小拴子身上,他们不能眼瞧着小拴子大好的前程给毁了。为了小拴子,叫他们做什么都成。
在李鸾儿还未启程的时候,李秀儿也不知道怎么得了消息赶回娘家。开口就跟吴氏询问李鸾儿的事,还拜托吴氏带她去寻李鸾儿。给她家小子也弄到县学读书。
原吴氏是极疼爱李秀儿的,若是旁的事,必然也帮她,只是这事吴氏却是不能应的。
她插腰泼妇一般将李秀儿骂个狗血淋头,只说李秀儿不安好心,又说李秀儿家那个小子傻乎乎的有什么能为,如何比得过小拴子,就是去了县学又能怎样,还不是小人家先生瞧不上眼,倒不如不去,省的丢人。
说起来,李秀儿重要,外甥也亲,可再亲也亲不过孙子啊,这个帐吴氏还是会算的,她老了养老送终都得靠着儿子孙子,李秀儿可是指望不上的。
吴氏一通骂骂的李秀儿泪水连连,吴氏骂过之后又拉着李秀儿坐下,细细的与她说,只说小拴子有了出息再拉拔表弟,且说小拴子只李秀儿这么一个亲姑姑,他以后当了官,难不成还能不认姑姑只要小拴子出息了,李秀儿也才能好。
吴氏这些话将李秀儿安抚下来,她又悄悄递给李秀儿些银钱,这才将李秀儿寻李鸾儿的心思打压下去。
李鸾儿后来知道这事倒是挺高兴的,如此也才晓得严承悦那话果然不假,李氏族人从来都是一盘散沙,只要拉上一些再打一些,总是能少许多麻烦的。
这样,李鸾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回到京城。
他们出来那么些日子,家里事情也多的很,一回去便开始料理家事,再加上大朝日还有上朝,着实忙了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