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别人是出了钱的,楚琛并没有说的模棱两可,就委婉的说道:“甘先生。您的这尊佛像还是不错的,不过和您认为的明代。距离还是有点远。”
男子愣了愣,随即连忙问道:“那是什么时候的是古董吗”
楚琛有些抱歉的说道:“它的制作时间应该就在这几年之内吧。算是一件现代的工艺品。”
男子对这个结果很难接受:“不会吧卖我的人明明说这是宝贝啊,楚老师,要不您再看看”
一般情况下,楚琛帮别人鉴定的时候,别人说他给出的结果不对,除非这人说的话实在不好听,不然很少会生气,换位思考一下,别人花了大价钱,却买了件不值钱的赝品,不相信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于是,楚琛耐心解释道:“甘先生,您这尊佛像,是典型的癔造品,咱不说别的,光是风格来看,佛像的开脸是北齐的风格,衣服是明代的风格,而莲台则是清代的风格,您觉得这会是真品吗”
“怎怎么会呢”男子一脸的迷茫,心里对这个结果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要说,癔造的佛像在古玩市场上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现在佛像收藏渐热,而且国外拍卖会上的佛像屡创新高的情况下,那就更是如此了。
老外一般对传统的、有立体感的雕塑艺术非常感兴趣,对我国古代雕塑也有着非常悠久的收藏历史。而且,由于欧美收藏界在学术方面下得功夫深,对佛像的认识、解读和历史价值定论方面早就走在了前头,自然也掌握了拍卖市场的定价权。佛像的拍卖价屡创新高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其中,北齐、北魏的佛像多受到欧美人追捧,这是因为那个时期佛像的脸部、身体的骨骼、肌肉及衣服的纹路等塑造符合欧美人对雕塑的审美,因此,这个时代的佛像大多都在海外成交。
对古玩作伪者来说,只要是赚钱的东西都能造假,佛像的行情好,他们的目光放在这上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由于门槛较高,于是一些像楚琛面前这尊佛像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臆造品也就混迹在市场中了。
这样的癔造品,一般都是把不同年代、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生硬地凑到同一件东西上,比如将唐代的服饰搭配在清代的开脸上,再坐在明代的莲花座上,上演了一出“关公战秦琼”的闹剧。
但由于现在许多追逐利益的人加入到古玩这一行,这样的佛像居然也有人收藏,而且还不少,楚琛想想都觉得挺无语的。
:感谢书友“泪雪暗夜”的支持
“小蛀虫的牙牙”、“无忧无虑”、“谁伴风行”、“段匿名”投的月票
“疯狂的小小树”的打赏
昨天天气突然降温,结果想来大家应该想到了。现在头还有些痛,码字也不给力,不过就冲这么多书友的支持,一会熬夜再晚也会再发一章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难以判断
想到这,楚琛暗自摇了摇头,男子这个模样,就是外行人兴冲冲的跑来投资、收藏古玩,最终却撞的满头包的典型例子。这种人你要说可怜吧,造成这样的结果又是咎由自取,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楚琛可没时间和男子就这么耗着,于是就提醒还呆愣着的男子,说自己要鉴定另外一件东西了。
男子挠了挠自己的额头,张了张嘴准备说什么,不过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随后苦笑道:“楚老师,那您看看这幅书法作品吧,是石涛写的。”
“石涛”
楚琛闻言马上正了正神色,石涛可是明末清初时期,书画双绝的名僧,先不说其它,其在书画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拍卖会上,石涛的作品也一直受到广大藏家的追捧,成交价也屡创新高。
当然,在拍卖会上,成交价高的主要是石涛的画作,但这并不是说,石涛的书法作品就不珍贵,就说96年的时候,他的一幅扇面作品,就拍出过五万多的价格,这可不是一般书法家能够享受到的待遇。
看到楚琛郑重的神色,男子也高兴了起来,不过想到自己的东西时,他又有些忐忑,说道:“就是一把折扇的扇面,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好的扇面价值当然也不菲,不过到底怎么样还需要要看过之后才知道。”
楚琛边戴上手套,边回了一句,心里却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这幅作品和佛像的来源不一样还是说,这人买的时候。连东西的价值都没考虑过,就直接买下来了
楚琛摇了摇头。不再多想,小心的把扇面从锦盒里拿出展开之后,就仔细观察起来。
在历代众多书法家中,僧人书法家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隋唐是我国佛教最发达的时期,也是僧人书法最发达的时期,僧人书法家辈出,据陶九成书史会要,单单唐代就有杰出的书僧28人。
与隋唐相比。宋元明清时代真正自创一派的杰出书僧已很罕见,僧界的书法成就也相对暗淡,这多少与宋以后禅宗的败落有关。
这个时期,出家为僧者大多不是出于好佛,而是出于其他的原因,比如避乱求隐、贫穷求食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出家动机下,真正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僧人自然会减少。
但是,此一时期书法上较有造诣的僧人还是有那么几位的。其中又以石涛和尚和八大山人为最杰出的两位。
石涛和尚又称苦瓜和尚,其是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石涛的书法于真书、行书中多含隶意,有六朝写经的体势。清健灵秀,颇有雅韵。同时他的书法也和他的绘画一样。富有山野味,这反映了石涛和尚在一生游荡江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山水灵气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正因为如此,石涛的书法,面目多变。大凡聪明之人过目即能化为己有,与天天死临某一帖者不同。此扇面为行书作品,笔法圆厚而又跌宕生姿,学云林而显得灵动活泼,很有个性。
这幅扇面的纸张、铃印等方面看着都对,一开始,楚琛也觉得这幅作品应该是真迹,但随着观察的深入,他却感觉到书法之中的意境有些不对,这让他不由皱起了眉来。
见此情形,那男子有些急了,连忙问道:“楚老师,难道这东西也有问题”
“说不好”楚琛慢慢地摇了摇头,不过,他马上抬起头来,看到男子的表情开始变得僵硬,连忙说道:“甘先生,您先别急,我的意思是,我对这幅作品有些疑问,暂时还不能判断这幅作品的真假。”
男子的神色缓和了一些,他有些疑惑的问道:“楚老师,难道您也看不出东西的真伪”
楚琛笑着说道:“专家不可能是万事通或者万金油,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在古玩这么多领域都面面俱到。”
古玩专家,一般只要在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一类事情上有独到的见解、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