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宫里的几个皇子、公主都接种完了,至少今年不用再这么担惊受怕了。
皇后杨芷自然免不了赐下许多东西,说来当初杨芷还准备把她接入宫来给秦牧做嫔妃呢,只是秦牧没有那个意思,杨芷才作罢。
如今的李紫萱身份非同一般,她不但常常出入皇宫给嫔妃看病,深得皇后喜欢。
在医科学院里,院长秦良玉也喜欢这个医术高明,美丽贤惠的女子,并干脆收她做了干女儿。
如今南京城里的高官显贵之家,托媒向李家提亲的不知有多少,只是最后不知道谁家有幸娶到这个好媳妇了。
如今的大秦,接种天花疫苗的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各州各县的官立医院,负责走村串户,一家一家地接种,并且都是免费接种,此举自然是得到了万千百姓赞颂。
由此事,秦牧想到了医保制度。
华盖殿里,秦牧招集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太医院的吴有性等人,就实行医保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秦牧说道:“很多普通百姓之家,本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一但家里有人染病,尤其是染上一些重病之后,往往就是倾家荡产,苦不堪言。
有鉴于此,朕有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个医疗保险制度,大致是这样,普通的百姓之家每年上缴一些保险费用,朝廷将这些款项列为专款,并发给缴费的百姓一本医疗证。
百姓若是病了,就可以凭借官府发的医疗证到医院免费冶病。这样的话,百姓之家就算有人不幸患上了重症,也不至于倾家荡产。”
在场的内阁大臣与六部尚书受历史的局限,不可能想出这样的政策,但一经秦牧提出,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
大理寺卿杨慎点头道:“陛下所言,实为良策,只是具体操作起来,涉及面大,其中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每人一年具体缴费多少,缴多了,百姓不情愿,少了这笔专款恐怕又不够用于医疗;
如果需要国库大额补贴,国库能否承担得起。还有缴医疗保险费后,是不是大病小病都一律免费。如果一律免费,是否合适”
吴有性接口道:“这还涉及到所有民间药铺、医馆,如果人人都缴了医疗保险,人人都到官立医院免费治疗,一来,现有的官立医院肯定应付不过来;二来,民间的药铺和医馆将面临无人买药,无人就医,全部倒闭的可能。”
吴有性之后,李源、邵华、杨超等人也纷纷提出自己的顾虑,众人殿开了热烈的讨论。
总体而言,大家都不否认秦牧提出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创举,是一个为百姓好的政策。但直要实施起来,难题却是不少,而且有些问题一时还很难解决。
司马安沉吟道:“臣以为,此策可放到朝堂上,群策群力加以讨论,把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然后找一些州县加以试点,最后再看看有无全国铺开的条件。”
秦牧也知道此事涉及面广,关系重大,急不来。政策提出了,问题找出来的,这是好事,只要群策群力,总能找到办法把存在的问题解决掉的。
他想了想对吴有性说道:“吴卿,就由你把各位大臣提到的实施难点整理一下,明天交到朝会上去讨论。各位大臣回去之后,也多想想解决的办法,朕之心意,本是为了给万千百姓之家一个保障,可别最后反成了害民之政才好。”
“臣等遵旨。”
大臣们散去之后,秦牧想了想又单独召见翰林学士王夫之,让他把医保的政策和实施难点刊登到大秦时报上,让举国有识之士一起加以探讨,以便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
s:今天的月票突然很疲软啊,兄弟姐妹们,还差十来票就满百了,满百加更,满百加更,各位亲请踊跃投票,求月票喽未完待续。。
第954章还是先试点吧
南京城包含外廓,共分为两个县,北边是江宁县,南边是上元县。
城中百姓习惯上把上元县的外郭称为南乡。
这一天秦牧带着侍卫,微服走仿了南乡一些生活相对贫困的人家。然后从首牛山顺着秦淮河的柳堤回城。
自从他提出医疗保险制度,并在大秦时报刊出向民间广求意见后,引起巨大的反响,民众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民间初具雏形的智库和有识之士为此献计献策,当然,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是好高骛远的大有人在。
但而实际情况是,下层百姓的声音在什么时代都是最弱的。
而秦牧提出医疗保险制度的初衷,更多的恰恰是想保护中下层的百姓之家。
因为他们经济基础差,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弱。家中一但有人患病,或是听天由命,或是因病反贫,甚至因此倾家荡产。
以前的秦牧家就是这样,他父亲本来是个七品小官,生活过得不错,但病重时把家中积蓄全部花光了,最后落得个无药可吃地步,父亲撒手离世后,是他的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
在这件事上,秦牧深感不能只在朝堂上讨论,也不能只听民间智库或有识之士的声音。因为这些社会精英人士,通常家里都是比较富裕的。
是以秦牧特意抽了一天时间,带着侍卫,骑马走访下层民众,听听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有顾虑。
牛万山和李式等人跟在后面,默不作声。因为秦牧的神色有些凝重,一通走访下来,秦牧发现,支持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多是那些中、上户。
而秦牧最想保护的属于弱势群体的下户。支持医疗保险的却少之又少。
出现这种反差,原因也很简单,中、上户生活相对富裕,对于他们来说,拿出一点钱来缴医疗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很合算。
而下户因为生活比较困难,把一文钱都看得很重。尽管现在朝廷的公信力很高,但一涉及到钱,这些生活贫困的百姓还是顾虑重重。
那些家中有病人的当然是巴不得早点实施这项政策。多数家中没有病人的,则舍不得掏这份钱。说难听点叫不见棺材不满泪,不见兔子不撒鹰。
试想,平时有病,他们往往是硬挨过去,不舍得花钱寻医问药,现在还没病,就想让他们先掏钱交医疗保险,他们乐意吗
多数穷困的百姓都存在侥幸心里,认为自己不会病。病了挨一挨也能过去,要消除他们这种侥幸的心里,很难,很难。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一让他们掏钱就会心大心小。
现在大秦还不到六千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