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22(1/2)

民众而言,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

御书房里。李香君也忍不住问道:“陛下,您会亲自审理此案吗”

秦牧搁下笔,答非所问地说道:“朕明白,百姓之所以如此关注此案,并不是因为此案多离奇,百姓只是想看看,告御状有没有用。正所谓物伤其类,百姓通过此案,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万一哪天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能不能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供依赖。”

“陛下”李香君听了有些感伤。

她原姓吴,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父亲是明朝武官。在魏忠贤打击东林党时受牵连,家道衰败,八岁时漂泊异乡被媚香楼的李贞丽收养,才改姓李。

可以说她也偿过求告无门的痛苦。回想起来不免心有戚戚焉。

见她神情感伤,秦牧伸手把她搂到自己的膝上,和声安慰道:“香君。别难过,都过去了,如果你愿意,可以改回吴姓,朕另外给你册封。”

“陛下,这样可以吗”

本来李香君不是很在意这些的,只是想到卞玉京的例子,她不免有些心动,如水的眸光静静地流淌在秦牧身上,她一双玉臂加了些力,紧紧抱着秦牧,仿佛要把自己融入他的身体里。或许是想到了以前凄惨的遭遇,此刻心里上特别需要一个依靠。

秦牧抱着她娇小玲珑的身体说道:“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你改回吴姓之后,原来的李昭仪的封号也不用撤销,朕再给你封一个吴妃,这样,宫外的人便不会知道,吴妃与李昭仪是同一样个人

香君,你别多想,朕不是嫌弃你的过去,朕只是为咱们将来的孩子考虑,象玉京那样,有了孩子就不用再托于皇后名下了。”

“陛下的心意,奴奴知道,奴奴听凭陛下的安排”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吧,香君你以后另一个名字就叫吴香尘吧。随朕外出时,你依然以李昭仪的身份示人,将来有了孩子,那就是吴妃所出。”

皇宫里的事,向来讳莫如深,只要档案另立一份吴香尘的档案,外头就很难查证。至今有关乐永帝是不是马皇后所出,世人还争论不休,就是因为如此。

“多谢陛下奴奴”李香君高兴之余,想到承恩几年,自己肚子还是没有动静,又不禁有些泄气,但不管如何,若是有了孩子,总得为孩子着想。

这件事让韩赞周去办就可以了,秦牧无须为此多费心思。

他重新把心思转回到杨柳氏击登闻鼓告御状一案上,现在此案已经成功引起百姓广泛关注,这正是秦牧希望看到的。

秦牧有意借此案,推动一系列的政改,进一步完善地方行政构架。

因此就算百姓不关注,他也会想办法让百姓注意。

现在大秦用的还是明代的法律。大秦律还有修订当中。以往历代的法律,秉行的都是“有罪假定”,在以往官员办案之时,都是秉承这种思想,一但怀疑一个人,立即将他当成罪犯看待。

拘押回衙门之后,先是惊堂木一拍,威风凛凛地大喝一声:“xxx,你可知罪”再不承认,往往就是大刑伺候,打到你认罪为止。

在这种“有罪假定”的思想实践下,造成了无数冤案错案。

秦牧首先要推翻的就是这个观念,并将新的“无罪假定”的观念写入大秦律中,如果做不到,也就无法从整体架构上加以完善大秦的司法体系。

司法体系不完善,各种对官员的监督机制、行政构架,也就无从改革。

但“有罪假定”的观念自古沿用至今,想要推翻谈何容易

除非有一套完整的、公认的思想体系作为支撑,否则要推行“无罪假定”的司法理念,将难于登天。

秦牧这些天苦思冥想,最终把主意打到了儒学头上,“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这种“有罪假定”显然是不仁的,它是违背了儒家仁义的思想。

同时儒家推崇的是“人性本善”的思想。孔子虽然对人性善恶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判断,但孔子的仁学体系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人性论思想,它为儒家正统的人性论思想确立了方向和基调。

到了孟子,思想上已经是旗帜鲜明地支持“人性本善”了。

无论是“仁”,还是“人性本善”,都不失为“无罪假定”的观念的有力支撑。

秦牧思索一番之后,略有所得,忍不住问李香君道:“人之初,性本善。香君,你相信人性本善吗”

这其实是一个争论了两千年的问题,李香君却不加犹豫地说道:“陛下,孟子曾用水来比喻人性,他说不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见李香君的反应一如自己所料,秦牧淡淡一笑,在如何推翻“有罪假定”的观念上,或许可以假孔孟的思想,来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秦牧随后又把黄连山招到御书房,仔细吩咐了一番,所有观念的推翻,除了顶层设计之外,还需要有群众基础、舆论支持,这样推动时才更容易一些。

s: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845章堂审上

夏县离潼关不远,发生在夏县临窑村的入室杀人案在秦牧亲自督办之下,所有宗卷及人证物证很快被移送到长安。

甚至连知县关培,也一并来了,县里的公务暂时交由县丞处理。

长安坊间对此已经热议了多日,宗卷一到,秦牧立即下诏命于成龙重审此案,秦牧亦亲往顺天府监审。

因为这是大秦告御状的第一案,百姓极其关注,秦牧特意下旨,允许三百名民众到顺天府观审。

“陛下驾到”

洪保一声高呼,顺天府衙门前,官民齐齐参拜,秦牧一身衮服毓冕,于衙门前下轿,然后径直进入大堂。

衙门前禁卫防守森严,所有获准前来观审的百姓都被告诫:听审过程中,不允许大声喧哗,扰乱堂审。更不准擅自越过禁卫设定的警戒线,否则将以图谋行刺天子论处。

因此衙门前虽然挤满了人,却是鸦雀无声,气氛肃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流岚小说网 . www.hualian.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流岚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