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之前程东和东区李润洁一伙的赌赛,众人莞尔。
张成贵一边打开箱子,一边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卖家说是一只南宋龙泉窑的贯耳瓶,我看着还可以,就给收了。”
张成贵嘴上虽然谦虚,可大家心知肚明,但凡他敢收的,一定是真品。
所以一时之间,四个人都对这个南宋龙泉窑的贯耳瓶充满了期待。
龙泉窑是宋代的六大窑系之一。
所谓的六大窑系,分别指钧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以及龙泉窑。
六大窑系各有特色,就以龙泉窑来说,主要以青瓷为主,例如梅子青。
待张成贵缓缓将木箱打开,只见一只青色的贯耳瓶暴露在众人的面前。
整只贯耳瓶高约二十公分,平口直径五公分,瓶底底座直径约有七八公分,整体修长,颜色鲜艳,尤其其他的是,这只贯耳瓶浑身上下布满了冰裂纹,这是典型的哥窑特色。
当然陶瓷业发展到南宋时期,冰裂纹已经不仅仅只有哥窑能烧制了。
不过眼前这只贯耳瓶居然融合了两大窑厂的特色,可见其可贵之处。
当然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尤其是历经千百年的文物,眼前的这只贯耳瓶哪里都好,可唯一的缺陷就是瓶口处不完整,有明显的修补和粘合痕迹。
用古玩行的行话说,这只贯耳瓶,品相不好,就价格来说,会大打折扣。
“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南宋龙泉窑的东西。”程东一边看,一边说道。
古云朗笑道:“龙泉窑位于如今的江浙一带,其釉色以及造型在古代的名窑之中独树一帜,尤其是釉色,更是不同凡响。”
程东看着眼前这只贯耳瓶,喃喃道:“青瓷自古又有青玉的说法,看到它,我才理解是什么意思。”
“是啊。”古云朗道:“小东你是见过翡翠的,而且手里还有三块极品翡翠,你看看,这贯耳瓶的釉色,是不是和翡翠相似”
“嗯。”程东点头。
“我和老林虽然不是古玩界的人,但看着这只贯耳瓶,也觉得它的不凡啊。”华国强插嘴道。
四人再次入座,张成贵站着给他们添水,程东急忙接过茶壶,道:“我来吧。”
古云朗也说道:“是啊,张老板,一起坐下咱们说说话。”
盛情难却,张成贵只好坐下。
程东添了一圈茶水,然后说道:“六大窑系,北方占据四个席位,南方只有景德镇和龙泉窑,而且龙泉窑又以釉色见长,想来它们的釉,肯定与众不同吧。”
古云朗竖起大拇指:“居然能一眼看透这个,小东,你当真是天生干这行的。”
林江道:“我虽然也喜欢收集品鉴瓷器,却不懂那么多道道,两位专家,给我们讲讲”
程东明知林江是打趣自己,急忙道:“我哪儿算得上专家,还是古老来吧”
“你怕什么,你再不懂,还能有我们不懂”华国强道:“你大胆说吧,说错了有我呢”
古云朗也说道:“是啊小东,你试着分析下。”
鉴定一尊龙泉窑,程东还没有必要动用自己的异能。
只见他略微思索一番,随即道:“釉这个东西,还有一个名字,叫石灰釉,它的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温度越高,越是不稳定,所以瓷器经过高温烧制之后,大部分的釉层都比较稀薄,相对而言,透明度也比较高。”
说着话,程东伸手在贯耳瓶上一摸,继续道:“可我看龙泉窑的釉,好像不是这样。”
言尽于此,程东看向古云朗古老。
这叫给人面儿,混古玩行的,除非仇敌,否则有长辈在,绝对不能把话说尽,否则就是目中无人了。
199辨别真伪
古云朗颇为满意地点点头,也不知是因为程东的知礼,还是因为他分析地透彻。
“小东说的不差,龙泉窑的釉和其他窑厂相比,黏度要更高,在烧制的时候,不会随意流动,所以其釉色较厚,有玉的温润感。”古云朗做最后总结。
张成贵道:“古老、程老弟,你们帮我看看,这只贯耳瓶,是真是假”
程东与古云朗对视一眼,笑道:“张老板既然都已经收了,想必不用我们多说了吧”
“哪里。”张成贵道:“这只贯耳瓶,说起来是我一个远房亲戚的东西,因为大家比较熟,而且我对他们家也算是知根知底,想来他不会骗我,所以才收了的,不过既然两位在此,还是烦请你们看看吧。”
林江和华国强颇为识趣地走到一边,他们深知即便自己在前面也看不出什么。
“龙泉窑兴盛于宋元,但其实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窑系。”古云朗言道:“随着历史的进程,龙泉窑的制瓷技术、规格也一再变化,所以想鉴定它的真伪,的确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还有一点。”程东补充道:“因为龙泉窑历史悠久,所以仿造的龙泉窑瓷器古已有之,这就又给鉴定师的鉴定增加了一个困难。”
华国强打趣道:“你们这一老一少说配合如此默契,让你们鉴定龙泉窑,想来定然没问题的。”
林江插嘴道:“索性没有外人,你们也不要藏拙,一边鉴定,一边给我们介绍介绍如何辨别真伪。”
张成贵一脸笑意,急忙来到门口,对着自家的服务生喊道:“再上一壶好茶,还有四色点心。”
“瞧,张老板都大出血了,你们这趟买卖要是做不好,不但砸了生意,还顺带掉了我们的面子。”华国强笑道。
古云朗看看程东:“小东啊,咱们今儿可得加把劲了。”
“那是,那是。”
众人莞尔。
一会茶水、点心都上齐了,五人围坐在一起,古云朗指着桌上的贯耳瓶言道:“大家上眼,我们这搞鉴定的,第一要先观器型,所谓器型,简单说就是样式,比如它是壶、是盆还是缸。”
“就拿仿制品来说,造假者选的器型肯定是市面上流传最广、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典型产品,以龙泉窑来说,有北宋五管瓶、南宋凤耳瓶、元代的牡丹大瓶、古香炉等等。”
“至于这贯耳瓶嘛,仿烧的倒是不多。”古云朗笑着对张成贵道:“张老板放心,你这件贯耳瓶,是十足的开门到代。”
林江笑道:“古老,您这可是有偷懒之嫌了,这真的如何,假的又如何”
古云朗挠挠头:“我这想省点口水呢,想不到你们如此威逼,罢了,你们看这贯耳瓶,真的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众人点头。
“假的毕竟是假的,和真的相比缺乏神韵,局部的线条也会参差不齐,呆滞生硬。”古云朗道:“要是能够仔细测量地话,还会发现,赝品的比例和真品相比,也不尽相同。”
“看来鉴定还真是一门细致的学问。”张成贵笑道。
华国强提出疑问:“我虽然不懂器物的鉴定,可在玉石珠宝行业里,这高手的造假之能,比之那些凡夫俗子可不是强了一点半点,他们造出来的赝品,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像古老方才说的线条呆滞的问题,在高手的手中,想来可以避免吧”
古云朗笑呵呵地端起面前的茶杯饮了一口,然后看向程东。
程东心领神会,喃喃道:“以上古老说的器型乃是普遍意义上的,就特殊性来说,鉴定龙泉窑,还要看其胎釉。”
“胎是器物的本体,龙泉窑历时一千六百年,每个时代的胎,其造型和工艺都各有不同,这一点一验就能看出真假。”
“至于釉色,方才也说了,龙泉窑比较出名的是青瓷,粉青和梅子青都是,所以历代仿制的最多。”
“小东,我记得你之前说过,龙泉窑的釉和别的窑厂不同,想来是比较难配制的吧”华国强插嘴道。
“是的,龙泉窑的青釉是他们的独特配方,绝不外传。釉色的配制,其实是一种化学变化,而造假者为了减轻成本,所以沿用古已有之的配方,那是一种物理变化。”
“简单说,就是在瓷土中加入草木灰,当然也不是任何植物的草木灰都可以的,烧制之后,它必须显示青色才行,用这种釉制成的瓷器,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