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采薇轻声道:“杜姨娘怀孕了,所以夫君肯定没问题。”
胡氏突然凑近孙采薇,在她耳边轻声道:“小姐,您不觉得这安哥儿,长得一点都不像姑爷吗?”
孙采薇猛地转过头,看向一脸怀疑的胡氏。
胡氏继续道:“姑爷那长相可是没得说的,就是那杜姨娘,长相也算美的,可您看安哥儿,塌鼻梁,小眼睛,那脸盘子,跟姑爷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
孙采薇震惊得有些语无伦次,“可...可杜姨娘是在家中生下的安哥儿啊!绝不会是在别处抱的孩子...”
胡氏一脸不耻,“小姐,这个中腌臜事儿,小姐您怎么会听说过。这杜姨娘可是在外边怀上身孕的,谁知道...”
胡氏没有说完,孙采薇却明白了胡氏的意思。
震惊,不可置信。孙采薇家教良好,母亲也极有手腕,从来没有让孙采薇接触过大户人家的腌臜事。
孙采薇看过安哥儿太多次了,胡氏不说还好,一说就意识到,这安哥儿,长相真的和林行周越看越不像。
......
梁珩没想到一直对他很冷淡的徐恪竟然会派人来叫他。
也许是想问江淮的事吧,梁珩想。
等梁珩到了徐恪的政事房内,徐恪正在翻看着书册。
听到敲门声,徐恪抬眼看了梁珩一眼,就示意他进来。
梁珩进来后,给徐恪行了礼。徐恪又示意他在一旁坐下。外面当值的监察御史给梁珩送来一杯茶,顺便把徐恪面前已经凉了的茶换了。
徐恪边看边批注,似乎忘了一边还有梁珩在等待一般。
两刻后,徐恪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
“江淮这一行有什么体会?”
梁珩猜想徐恪会问他这个,对于江淮这一行,梁珩体会很多。
“御史台没有尽到纠察百官的责任。”
徐恪点点头,示意梁珩继续说。
梁珩缓缓道:“御史台要想纠察百官,还需自纠。”
徐恪抬眼看向梁珩,梁珩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句话得罪了整个御史台一般。
梁珩说的是实情,御史台也不都是正义清廉的御史。虽然徐恪以前是御史中丞,但是水至清则无鱼,且御史选拔他干预不了太多,一批揪出来,另一批又进来了。
梁珩其实还想说,大齐官场沉疴已经沉积了太多,已经到了必须要清理的地步了。继续下去,大齐这棵大树,迟早有一天会千疮百孔,无法痊愈。
梁珩没有说出来,有的话,真的不能乱说。官场已经教会了梁珩这初出的牛犊一些必学的东西。
徐恪似乎知道梁珩心里在想什么一般,深深地看了看梁珩,而后,说出了梁珩终身受益的一席话。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跟皇上要你要御史台来吗?因为你没有背景,你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清贵。这朝中,除了皇上,没有任何能让一个清贵顾忌的事和人。所以我相信,你会是一个秉公正直的御史。”
徐恪说着顿了顿,“可我现在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看错人了。”
梁珩看着面色严肃的徐恪,静等下文。
“你还记得你第一天来御史台述职的那天吗?我和几位中丞大人一起过来,你见礼,口称诸位大人。我印象中,你不是这种圆滑的人,御史台也不需要圆滑的人。你要记住的只有一件事。你是清贵,你更应是一个公正廉明的御史。你最应该做的,就是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其余的,你不需要考虑。”
第122章
又是三年一度的秋试,隶属京城的考生开始涌入京城,其他各地也有不少考生进京赶考的,京城一下就拥挤了起来。
易旭被调去做巡考,提前十五天就进了贡院,直到秋试结束才能出来。
梁珩作为侍御史,自然不用为秋试操心,但是百官都为此紧张了起来,朝堂上一片安静和谐,以往每日早朝必会唾沫横飞的群舌之战,都偃旗息鼓了。
这日下午,黄梵过来接如意。
两人已经将婚期定下了,就定在冬月十八。沈蓁蓁作为如意的娘家人,如意到时候会从梁家出嫁。
菱儿很喜欢和畅,经常过来陪和畅玩耍。和畅以前都没有人陪伴,咋得一个大玩伴,也极喜欢菱儿,每次菱儿走的时候,都依依不舍,想跟着菱儿回家去。
黄梵和如意虽然要成亲了,虽说男女定亲后不宜见面,但两人情况特殊,都住在一家宅院里,丝毫没有未婚男女见面的羞涩。
沈蓁蓁留三人吃饭。
梁珩也很快散卯回来,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珩哥。”黄梵见梁珩回来,忙站起身来打招呼。
梁珩进京后还没有见过黄梵,咋一见到黄梵还有点愣,随即反应过来,上前两步,使劲拍了拍如今比他还略高一些的黄梵,笑道:“梵弟都长这么高了。”
沈蓁蓁笑道:“梵弟都要成亲了,瞧你这话说得梵弟还像一个孩子似的。”
黄梵笑了笑,“在珩哥面前,我当然还是孩子。”
梁珩笑道:“最近太忙了,都没来得及去看你。”
“珩哥哪里话,应该是弟弟该来拜访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