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辛亥革命时,人们选择了民族革命,以为推翻了满清,中国就一定会富强,而后又选择国民革命,当然在这条道路上是存在分歧的,可是他们却都忘记了一点,人心,是国家崛起中最关键的环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教育界人士,试图通过教育国民以实现国家富强,但是,如何扭转人心呢”
在傅斯年的感叹中,胡适默默的点了点头,然后轻语道。
“最终,还是在民20年,日本人用了6年的步步进逼,“帮助”我们完成了人心的准备,激起了我们的民族情绪,由此,才有了举国上下的人心之变”
“确实如此,”
傅斯年肯定道。
“民27年,当蒋管两君不记代价亦要停战时,有许多人反对,甚至直至今天,依然有许多人反对,但在另一方面,在人心大变之时,战争,对于中国实际上并不重要了,对于中国而言,是应该在抓住时机,利用人心大变之机,谋求政治制度上的突破,同时寻求器物与经济上的改变,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在政治制度、工业经济上都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六年前,中国除了华北以及武汉,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工业,而现在,除去华北之外,武汉工业圈、株洲工业带、京沪工业带,五年前,中央甚至尚不能制造重炮,而现在却可以制造军舰、战车以及飞机,且中央之统治较六年前更为稳固,人心、政治、器物和经济上的变化,已经”
顺着傅斯年的话慢慢分析的胡适话声,突然一顿,抬头看着傅斯年时他似乎明白了。
“中国已经完成了战争的准备,所以,现在与其说是为列强滔火,倒不如说是在完成战争准备后的必然之举,而之所以有为列强滔火之嫌,实际上却是,想卖个好价钱”
卖个好价值,虽说傅斯年的话说的有些粗俗,但是胡适却知道他所言非虚,在“密支那事变”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便宣布向中国提供第三次租借法案援助,总额超过二十亿美元。源源不断的美援对中国最大的帮助,就是中国不需要负担过多的军费,即可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击败日本。
“但是,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
“没有宣战的战争,可能随时会终止”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看着会客厅内坐着的几十位来自华北学界的知名学者,在过去的几年间,他倒是经常与这些知名学者们联络,在过去的五年间,他系统地找了一批顶尖的学者给自己讲座,他曾像冯友兰学习了新儒学,以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承继,亦曾和胡适在一起讨论过教育,在自身学识提高的同时,他亦与这些人结下了较深的友谊。
而之所以会召集这些知名学者召开这场“座谈会”,实际上是应南京的要求,游说这些学者支持中央,尽管他们早就纷纷表态支持中央,但对于中央而言,依然会有些担心。
“我知道,这是众人担心所在,大家担心,这场没有宣战的战争,随时可能会被中止”
见管长官直白的道出了这句话,众人只是微微一笑,或许,他们会全力支持政府作战,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却不得不去担心这个问题,毕竟上一次战争就停止于“一场大胜之后”,那么这次事变呢
“况且,现在南京亦正在与日本进行外交协调,”
“华北至今亦未进行动员”
他人一句看似抱怨的话语,换来的是管明棠朗声一笑,
“嗯。”
笑罢,他看着说话的梅贻琦,在某种程度上,他亦是管明棠的“老师”之一。
“梅先生所言甚是但”
借着点烟的空,管明棠稍作思索,吸了口烟后,才看着他说道。
“华北至今之所以未进行动员,一是因为,华北早已完成动员,二则是因为,无需动员”
管明棠的言语中透着浓浓的自信,现在的华北军远比过去更为强大,尽管部队的武备尚未完成,但是在他看来如果不记代价,收复东北完全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他必须要考虑更多的事情。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中央亦无进一步动员之计划”
在众人的不解中,管明棠又接着说道。
“如各位了解当前国际局势的话,应该知道,我国之参战,甚至已关乎世界之未来,在“密支那事变”前,无论于轴心国亦或是同盟国,都希望我国至少保持友好之中立,所有才有了一年来的诸国示好于我国”
管明棠的一番话,只让众人纷纷点头,对此他们倒是亲眼目睹,自大战爆发后,中国不仅取得众多的外交突破,更重要的是获得众多的“实利”,比如割让他国或为他国窃战失地的收回,其中既有中国主动采取行动,又有他国主动让步。而归根到底,都是因尚未参战的中国在战场中越发重要的地位有极大的关系。
“现在“密支那事变”后,于我国而言,所面临的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加入同盟国,这似乎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如果我国冒然加入同盟国,对日德意三国宣战,那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现在,已经不需要管明棠再继续说下去了,众人已经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意思。在众人似恍然大悟时,管明棠却是感叹道。
“说实话,在国际事物中,我不知何为正义,可为非正义,明棠唯知,国与国间的交往中,唯利益至上,方为国际事物之核心,而如何维持我国之利益,想来,便是南京首要之任”
第1040章魏德迈访华
在国民政府的委员长办公室的会客室内,这间会客室的主人,蒋介石坐在办公桌的后面,他依如过去一样穿着一套毛呢制服,因为多年前于遭遇兵变摔伤了脊椎的关系,使得他无法再像过去一样保持新着标准的军姿,甚至他整个个看来很疲倦。比奇中文网首发而宋美龄则做为他的英文翻译坐在他身边,此时这间不过只有三十多平方的办公室中再也没有别人。当穿制服的礼宾官把两个美国人请进去后,蒋介石便站起来,和他们握手,默默地做了个手势请他们在椅子上坐下来,然后将目光投在魏德迈准将的身上。
魏德迈准将交给他一封信以及一个用发光的蓝纸包着的圆盒子,用英语说道。
“主席先生,我还是不要再用我糟糕的汉语来使您难受的好。”
蒋介石小心地用裁纸刀拆开白宫的信封。待夫人翻译后,他稍稍侧着头,然后看着眼前的这位美军准将说道。
“请便吧。”
他把单页的手写的淡蓝信纸递给宋美龄,信纸上角印有白宫字样。那是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信中的内容在蒋介石看来,几乎没有任何新意,无非是用热情洋溢的话语赞扬着中队的英勇善战,祝贺中队在未来取得胜利,表示将不惜代价的支持中国进行战争,而在信中真正是罗斯福想说的却只有一句话“中国何时对日宣战”。
在翻译将信的内容大声翻译出来的时候,象沉思似的静默了一会以后,蒋介石转过视线,看着随魏德迈这位罗斯福总统的派来的代表说道。
“对日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