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闻言赵敬平不由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探口风这事很快就由赵敬平安排下去了,但结果却是让我们有点出乎意外之外,派了几个人去打听都没有探出点什么,得到的回应都是“四十师的战士嘴巴很严,我们差点被他们当作越军特工了”。
闻言我和战士们不由暗自苦笑,最后只能通过魏参谋联系到四十师的干部,然后让这些干部去做一个调查。
调查的结果就像是我想的那样,四十师的战士们虽然嘴里不说,但其实心里都把眼光盯向了我们布置了“新式望远镜”的723高地
“这还用说”一名战士是这样说的:“几天前723高地新调来一个连的兵力防守,然后还戒备森严谁也不让上。能够进入723高地的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俺早就知道那723高地肯定有名堂,果然没过几天咱们的炮兵同志就狠狠的把越鬼子教训了一顿。嘿这一仗可打得过瘾啊。这让俺都想去当炮兵了”
在听到这个调查结果之后我就稍稍放心了些,转念一想,就对魏参谋说道:“通知一下四十师那边,对723高地加强防守,越军特工很有可能会以723高地为目标”
“是”魏参谋应了声。
其实这根本就不需要我交待,四十师的干部们也不是傻瓜,他们意识到我军炮兵之所以能够打上那一场奇迹般的大胜仗完全是因为723高地之后,马上就增派了一个连加强了723的防御。
但正所谓没有攻不破的防线,最后723高地还是让越鬼子特工给突破了。
越鬼子特工很精明,他们在对付723高地时是利用了我军战士的一种惰性。
这种惰性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潜意识,有一则故事是这样描述这种惰性的:一个养羊人,在将羊赶出羊圈前在出口处横上一根木竿,羊在出圈时必须要跳过这根木竿。于是第一只羊跳过去,第二只羊跳了过去直到最后几只羊的时候,如果这时牧羊人突然将这根木竿抽离,这几只羊其实已经不需要跳过去了,但它们还是自然而然的一跃而起跳了过去。
人其实也有这种惰性,平时也许感觉不到,但在不知不觉也就是想也没想就做出了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这种动作有可能对我们是有利的。
比如在训练中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战术动作,到战场上遇到危险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做出相应的战术动作。
但也有可能是不利的。
比如越军特工,他们每晚都派出一支小部队对723高地发起骚扰,且像征性的进攻一番很快就在黑夜中退去了。
一晚是这样,两晚是这样而且炮兵也一直没有动作,这被我军战士称作是越军炮兵被我军给打怕了。
直到半个多月后,突然炮兵照着723高地一阵狂轰滥炸,而这时我军的炮瞄雷达并没有在开机状态所以无法为其提供支援,接着越军特工再以超常的战斗力从另一面对723高地发起强攻,结果很快723高地就被越军给突破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测试
“营长”
这晚就当然在营地里睡得正香的时候要说现在营地里条件比以前已经好得多了,以前咱们在前线躲猫耳洞时那全都是自己弄的原木搭建的。
用原木搭建的缺点就不用说了,首先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体力、精力。
要知道一线可是让炮火到处乱炸的地方,可以使用的原木并不多,这就需要战士们去后方另一个高地上锯原木并将其抬到一线来,这在泥泞而且还很有可能遭到越军轰炸的道路上绝不是件简单的事。
其次就是更危险。
这个危险不仅是被越军轰炸、偷袭的危险,还有用原木搭建起的坑道容易塌方将人埋在里头的危险。
现在就好得多了,后勤处为我们准备了些“工”字钢或是已经浇灌好的水泥模以及钢筋之类的东西,运上来直接就可以做为搭建猫耳洞的材料。
不过这些也该慢慢完善起来了,毕竟这时候距离79年我军打第一场战时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一开始还可以说是没经验,现在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那就说不过去了。
曾经在一线猫耳洞呆过的我们,很清楚的知道那猫耳洞就不是人呆的,后方做点事情来减轻他们的压力那也是应该的。
当然,像我们这样距离一线的直线距离有十几公里甚至连二线都算不上的地方,猫耳洞就成了一个应急时的防空洞,平时还是住在帐蓬里。
也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是合成营还是为什么,配备的装备特别齐全。蚊帐、驱蚊油、棉被等一应俱全。这让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当然。这些真要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就是基本的生活用品,但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在抢一线战士的资源。
于是读书人就向魏参谋建议道:“咱们部队也不需要这样特殊照顾,特别是战术连,他们都没吃过苦呢,得让他们煅炼煅炼”
魏参谋笑了笑:“我知道,不过并没有对合成营特殊照顾。装备这东西,并不是说咱们没有,虽然我们国家穷。而且最近也在裁减军费开支,但百姓捐钱捐粮足够我们用上一阵子了。”
“哦”读书人问:“你是说一线的同志也有这样的待遇”
“当然没有”魏参谋回答:“东西有,但运不了那么多上去,知道吧”
读书人不由一愣,接着就点了点头。
这话说的是,一线的猫耳洞那都是在敌人的枪口、炮口下的,而且还是完全需要人力往上运,再加上守在一线的部队人数也不少,猫耳洞里又潮湿使物资容易发霉腐烂,所以瓶颈其实还是在运输上。
这一点并不是我们能帮得上忙的。于是只好带着愧对一线战士的心情收下了这些物资。
所以这时候我们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想像中困难,对炮瞄雷达的测试也进行得很顺利在第一次由几发迫击炮就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炮战之后。我们就学乖了,不再像之前一样硬顶硬打。
要是碰到越鬼子打炮,我们的对策就是只以一、两门炮对相应位置进行打击,而且还是有意拖延了一点时间让越鬼子有时间转移阵地也只有这样越鬼子才敢打炮嘛,要是他们一开炮就无一例外的让我们炸成平地的话,那会打炮的才是傻瓜了,我们也就无法继续测试炮瞄雷达了。
在这种对策下,前线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炮瞄雷达在各种气候、各种地形及不同距离下的数据也就慢慢齐全了。
不难想像,这些数据在其真正投入使用时将会是一个很好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