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略与他们进攻佩素尔时的“斩首行动”明显不一样很明显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佩素尔游击队那样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他们在阿富汗战场上从未碰到过的强大对手,所以如果只用空降部队进行斩首行动显然是行不通的,说不定用于斩首行动的部队反过来还会被我们围歼于是他们就弄上了这一套,从山谷两头一层一层的往里打。
我想他们在打下了前面几个山谷后,还会继续往里头的山谷进行伞降,然后继续用两面夹击的方式往里打
我得承认这个计划还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说在苏军强大装甲部队与空中支援面前成功的希望很大伞兵在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还可以事先占领山谷两侧的制高点。装甲部队只要攻破山口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正如我猜想的那样,苏军空降兵一降落到地面上第一件事就是收拢兵力占领谷地两侧的制高点,接着就是分出一部份来与苏军的装甲部队一起夹攻1号山口。
但这个过程苏军空降兵进行得并不顺利原因是我们一早就知道苏军会抢占这些制高点,于是在那些制高点上早已布满了地雷我得承认阿富汗游击队在埋设地雷这一方面的确十分在行。
他们会充分利用地形和周边的环境尽可能的在地雷被触发的时候造成敌人最大的伤亡,比如把地雷给挂在树上那一炸开就会从头顶上射下一片树枝,再比如在峭壁上凿一个洞埋上地雷,外面再用一些碎石给堵上一炸开那些碎石就会像打炮似的喷射而出
游击队的这些创意虽然让我十分意外但想想又觉得理所当然游击队嘛,他们大多时候都不敢与苏军正面对抗,只能想尽办法的埋地雷或搞破坏,所以自然而然的在这方面就会有一手。
这样做造成的伤亡虽说不严重。但面积却广,而且地雷这东西从来都不是为了炸死敌人而是为了炸伤敌人的原因是在战场上相比起一名当场死亡的士兵来说。受伤的士兵更麻烦更会影响全军的战斗力。
就像我所看到的苏军空降兵尽管号称是训练有素的精兵,但也同样没有见识过阿富汗游击队这种千奇百怪的布雷方式,于是连个敌人都没见着已方就已经有二十余人被炸伤这对苏军来说无疑是件很恼火的事,但他们的这种恼火却没地方发泄,因为这些制高点除了地雷之外一个人都看不到
但是他们的噩梦才只是开始还没等他们站稳脚跟,一发发炮弹就涌向了这些制高点阿富汗的山地到处都是石头,每一发炮弹都能掀起成片的碎石,于是那制高点很快就变成碎石和弹片的世界,在上面的苏军只有在石头缝里躲炮弹的份,根本就没有半点占领敌人阵地的快感。
另一部份负责与装甲部队夹攻1号山口的空降兵也不轻松,因为他们要同时面对来自几个方面的威胁
一方面照例是地雷,地雷这玩意虽说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在战场上却是一种防御神器,不管是要防守哪里只要在周围埋满了地雷就可以让敌人手忙脚乱的。
另一方面就是来自1号山口的火力地雷虽好,但如果任由苏军从容不迫的排雷的话,那么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毕竟这时代导爆索之类的东西排雷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如果地雷在配上正面火力就不一样了,这足以让苏军顾首不顾尾。
更厉害的还是来自两侧的炮弹这些炮弹当然是由躲藏在山区深处的迫击炮手打的迫击炮这东西的好处,就是弹道十分弯曲,往往隔着一个高地也能准确的命中目标前提是前线有炮兵观察员在引导迫击炮发射。
当然,我们就不需要什么炮兵观察员引导游击队一时半会也学不会这么复杂的炮兵观测知识,这些数据就是由我军计算好,甚至试射验证过,然后记下方向和数据让游击队按照数据操作就是。
有句话叫“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战场上同样也是如此
第七十三章杰希奥山谷之战四
s:三更奉上票票拿来
所以,深入我山谷内的苏军伞兵在地下有地雷、正面有我军火力以及空中有迫击炮的三重打击下,事实上已经是自顾不暇在这种情况下能保住性命就算不错了,哪里还会想着进攻。
看着这情形我不由满意的笑了笑空降兵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被包围的准备了吗我现在如果不包围你们那不是太对不起你们了。
与此同时,山谷外的苏军装甲部队也朝山口发起猛攻但效果也不尽人意。
按照苏军的想法坦克上有坦克炮、装甲车上有高射机枪,这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分成几排几列在山谷外展开照着那山口一阵乱轰乱打还会有什么活的东西能剩下来就算有东西剩下来那也是被压制得无法动弹了吧
但想像归想像,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首先是坦克存在仰角问题,这时苏军大量装备的是t62这款坦克相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较先进的坦克,但问题是坦克大多时候并不适合山地战就像这t62,它火炮的最仰角只有17度,而且每发射完一发炮弹之后炮管会自动回复到3度30分的位置以方便装弹。这一来就把坦克手累得个半死他们必须先得把坦克给停在一个斜面上,以使坦克有足够大的仰角打到山口上的工事,然后每打出一发炮弹之后就要费力的再次瞄准这不仅是费力的问题,还使得坦克炮在单位时间内能发挥出来的火力十分有限。
最要命的还是这些坦克要想能够打到我军阵地的话。就必须停在斜面上瞄准一离开这个斜面仰角就不够大了。
这就给了我们击毁它的机会吹管式防空导弹虽说打直升机不行。但对付这种静止的目标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于是只听“嗖嗖”的几声几辆坦克就被打得冒起了黑烟,只吓得其它几辆坦克马上开动起来转用炮塔上的机枪扫射。
装甲车就更不用说了它的优点就是速度和为步兵提供基本的防御,现在停在山谷外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这火力的确是够,每辆装甲车都有两挺机枪,数量一多那子弹就像下雨似的密不透风。
这如果是在一般情况下这火力已足以压制住敌人使敌人没有还手之力,但问题是我军在阵地上已经构筑好了完备的工事,有许多工事都只露出一个射孔就算子弹再密集也奈何不了我们,而我军却可以把机枪自射孔中探出居高临下的朝装甲车扫射只听“哗哗哗”的一阵乱响。装甲车就被打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