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这次我们又把他们眼看就要吃到嘴里的希杰奥山谷抢了去这可谓是新仇旧恨啊,不气得苏军指挥官跳脚骂娘才怪了。
当然我是没有看到苏军指挥官气急败坏的样子,但却是感受到了在苏军撤退后不久,很快又从远处打来一批批的炮弹,紧接着就是几个航空燃烧弹只炸得那段山谷就像是火焰山似的。
好在我们早就料到了苏军会有这一着,而且这山谷面积也很大五十公里长,平均有两公里宽总之是一大片的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都需要一整天。
所以,我们只需要随便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苏联这一番轰炸也就白费心机了。
但苏军炸蛮炸他们却没有派兵对我们进行清剿
这原因是什么自然就不用说也知道的苏军之前的清剿打得太猛了,以至于现在都没有充足的弹药来对付我们,而且苏军指挥官也不傻的之前只是打一支游击队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虽然差点就打下来了但最后还是功亏一篑那么现在。希杰奥山谷已经换上了一支战斗力更强的部队。那还得花多少力气才能打下来啊
所以这么一合计还是下一次等弹药准备充足了再慢慢解决吧,反正现在这支敌人的位置已经掌握清楚了。
其实我觉得苏军指挥官这是想错了虽然我们的战斗力明显比佩素尔游击队的强,但问题是我们并不熟悉希杰奥山谷的地形,所以如果苏军这会儿真的拼着一些弹药再来跟我们打上一仗只怕我们还真有可能吃不消,毕竟这时我们的防空能力可以说是相当薄弱的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硬伤
当然,苏军指挥官也无从得知我们是否熟悉希杰奥山谷的地形,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说选择不打也是对的
于是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喘息的时间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让基地早已准备好的骡马队开始往山谷远送补给,这些补给包括粮食、武器、弹药等等这时之前修的山路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想像。如果巴基斯坦通往希杰奥山谷的山路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有两条的话,那么苏联军这只要这么一封这封锁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山路旁的制高点处修筑工事,要想经过山路就必须得打下制高点,再比如说在这山路上布雷这倒是又简单又快捷的方法,就像阿杜扎伊说的,苏军的直升机是可以布雷的,派上直升机把那地雷往山路上一洒这条山路基本也就不通了。
但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原因是苏联的地雷也不适应阿富汗这里的地形苏联这时的用直升机布的雷有两种,一种就是普通圆形。这种地雷比较重,这玩意要是在苏联用的话就没什么问题因为苏联很多时候都是白雪皑皑。直升机把这地雷往地上一抛地雷就天然的陷进雪地里了。
但问题是
阿富汗的地面大多是石头,所以这地雷往阿富汗的地面上抛那就是“叭叽”一下摔个稀烂或当场就被引爆了当场就爆的地雷那不叫地雷,那叫炸弹。而且因为它体积较大,所以就算没摔烂也没被引爆一个这样扁圆形的玩意摆在路中间就像秃子头上的風子似的,谁还会往它上头踩啊
另一种就是蝴蝶形的,而且还是塑料的,里头装的是液体炸药,金属控测器控测不到其爆炸的威力就是正好炸断目标的脚掌佩素尔就是被这种地雷炸伤的。
不过十分坑爹的是这种地雷用的塑料是清一色的绿色这要是在苏联用的话就没什么问题,苏联除了雪地就是草地、森林了嘛这绿色的蝴蝶炸弹往里头一抛,还真是天然的掩护色。
可是这里是阿富汗灰黄色的土地或是石头上躺着个绿色的东西,有眼睛的都会看得到嘛佩素尔之所以会被这玩意炸到完全是因为在夜里,而且周围还潜伏着许多的苏军不敢打手电
所以苏联的地雷封锁并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据负责后勤运输的赵敬平说,骡马队的游击队队员们,就把那些地雷当作练枪法的目标老远看到几枚地雷在路上,就摸下枪来“砰砰”几声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苏军的地雷也完全不够封锁我们的所有山路这同样也是由于苏军要封锁的山路太多而后勤运送能力却十分紧张的矛盾造成的。
事实上,后勤运力不足一直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一个弊病
这时的苏联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怪圈,为了要保护好后勤补给线,就要求有更多的装备和更多的兵力,而更多装备和更多的兵力又需要更多的给养,要运送更多的给养又需要更多的运输工具和兵力保护
这就使得苏联在入侵的阿富汗的整个过程都是处于给养不足的状态最后没办法了,苏联只能在不增加兵员的情况下考虑提升派往阿富汗士兵的素质,因为一名素质好的士兵与一名素质差的士兵他们所以消耗的给养几乎是一样的,但好的士兵明显能提高整支部队的战斗力。
第六十一章迁徒
s:三更来了,感谢各位书友的推荐、月票还有打赏
因为我们修的山路较多,而苏军的兵力和补给却严重不足的原因,使得苏军无法有效的对我们进行封锁事实上,整个阿富汗战争中苏军都无法对巴阿边境及伊巴边境进行有效的封锁。
有苏联将领估计,如果要能有效的对这些边境进行封锁的话,那么苏军至少需要50万的兵力但后勤补给线对苏军的制约又使得他们只能投入十万的兵力,这种现实显然与需求相去甚远。、
于是很自然的,各种补给和弹药就源源不断的流进了希杰奥山谷
只是让我感到有些郁闷的是在这些补给的运送中有相当一部份是粮食药品等物资,这些粮食和药品不仅仅是给游击队的供给,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山谷内百姓的基本所需。
战争就是这样战火烧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工业农业就会被无情的摧毁,特别是农业农业靠的就是土地,而战争却是在土地上打的,希杰奥山谷这地方也不例外。
希杰奥山谷原本是种植庄稼的好地方,这山谷两边有几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海拔一高就会有降雪,有降雪就会有水源,于是希杰奥山谷就有了自己的水源,而且还不只一条这几个水源汇集在山脚下就形成了一条河,这条河贯穿了整个山谷孕育着山谷内的所有生命,于是山谷里的百姓都将其称之为“生命之河”。
正是因为这条“生命之河”,使得山谷里聚集着许多的百姓。他们平时就靠着河水种植灌溉种植各种作物维持生计。但苏军进来这么又是枪又是炮的。再加上地雷和燃烧弹没两下子就把这些作物给破坏得差不多了。
于是这山谷里头的百姓就成了我们的负担,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和女人人口多达数万人,这还是苏联入侵逃走一批后的人数。
这些百姓无疑给我们的后勤带来相当沉重的负担这些百姓得活吧,活着就要消耗给养吧,消耗给养就得从巴基斯坦运吧
从巴基斯坦运送一袋米进入阿富汗,那就得一个人牵着一头驮着米的骡子,在夜色里冒着被苏军打死的危险、被地雷炸死、摔死等危险走上一夜这才能把这袋米运进希杰奥山谷,于是这袋米的价值直接就翻了好几番这可是玩命的活。不给个高价谁干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