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张文燕的意思,但这个事背后有王永梁的影子是确然无疑的了,否则也不可能把这事吃得这么透,市长是什么人物会考虑这么细吗弄不好,这件事就是王永梁的主意。
陈保国不愧是精明人,脑补的这些基本都是事实。
“王科长,我回去后,会把这些事再细细研究研究,尽快写出一份具体的实施报告,交市长批阅。王科长,如果长辉县蔬菜产业成功,你就是长辉县的恩人啊。”陈保国说道。
“陈县长,言重了。我也是根据市长的意思琢磨的,可不敢居功。”永梁谦虚地说道。
“老弟,不喊你官职了,以后就叫你老弟。你这个人有才不说,还爽快,我非常喜欢。不说了,以后有什么事需要老哥我帮忙的,尽管开口,绝无二话。”陈保国爽快地说道。
“那好,张县长,如果有事,我不会跟你客气”永梁说道。
人家喊他老弟可以,他可不能喊人家老哥,毕竟年龄和级别都差着不小的距离,况且,如果他不是市长秘书,你再有才,人家一个正县级也不会跟你一个副科长干部称兄道弟。这一点,永梁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两人把事情谈完,然后又喝了两杯酒,永梁就建议吃饭。陈保国急着回去办事,也不客气,就吩咐上饭。
吃完饭,永梁要去结账,却被王超抢先把账付了,无奈,永梁跟陈保国说:“说好我请你的,最后又成了你请我了。下次吧,一定让我尽一尽地主之谊。”
“老弟,你跟我客气什么咱俩谁掏钱都一样。再说,我的工资也比你高不少呢。”陈保国说道。
工资你会用到工资
永梁腹诽着跟陈保国道了别,上了黎洪林开的车。
“王哥,回家”黎洪林问道。
“不,去张市长家。”永梁答道。
不一会儿,车就停在了张文燕的二号楼下。
按响门铃,张华梅打开门,一看是永梁,连忙说道:“王科长,请进。”
永梁进了门,没见到张文燕,问张华梅:“小梅,市长呢”
“在书房打电话呢,你坐沙发上喝口茶等等吧。”张华梅说道。
“好。”永梁坐到沙发上,张华梅给他沏了一杯龙井,放到他跟前。
“小梅,谢谢你。”永梁道了声谢。
“王科长,你太客气了。”张华梅说完,自去忙活了。
永梁只所以来找张文燕,是想提醒她,要未雨绸缪。如果不出意外,长辉县政府的报告一周内就会报到市政府,市长办公会的情景永梁是见到了,这份报告在市长办公会通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提前做工作,真要出现那种情形,做成了夹生饭,对张文燕的打击是巨大的,毕竟这是她上任以后主持的第一项工作啊。
永梁边喝茶,边谋划着。
张文燕打完电话,从二楼书房走了出来,见到永梁,惊喜地问道:“永梁,你不在家休息,怎么跑我这里来了”
“市长,我有事要跟你汇报。”永梁见她一脸兴奋,闪了一眼正在忙活着打扫卫生的张华梅,张文燕见了,立即会意,旁边还有一个大活人呢。
她无奈地叹口气,说道:“什么事你说吧。”
永梁就把陈保国来访的事跟她说了一遍,当然也说了自己的担心。
“这个事利国利民,谁要反对,我就跟他斗争到底”张文燕听了永梁的话,先是兴奋,继而心烦,有些生气地说道。
“不可意气用事。人家要反对,自然会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怎么会让你抓住把柄”永梁说道。
“那怎么办”张文燕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永梁,她不愿动脑,知道永梁一定有了办法,否则他不会急急地过来,把难题推给自己这不是永梁的作风。
“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动”永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动”张文燕重复了一遍,眼睛立即亮了。
她看张华梅进了卫生间,飞快地在永梁唇上啄了一下,低声说道:“谢谢你,永梁,处处为我着想,你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第三十二章调研五
陈保国开始就县政府的工作进行汇报。
他也按照总体指导思想、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这几方面进行汇报。
在谈到农业工作时,他说道:“目前,农民的增收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以三才村为中心,周边已经建起了三千多个蔬菜大棚,从目前情况看,经济效益还不错,尤其是反季蔬菜,更是供不应求。目前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建大棚成本高,一个大棚需要一万多块钱,一般农户根本承担不起;二是冬暖式大棚技术要求较高,而且易发生病虫害,而我们在蔬菜技术这方面是一个短板;三是由于信息不畅,容易与市场脱节。当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府应不应当介入如果介入的话,以何种方式介入一直都争论不休。主要论点有两个:一是政府不能介入,让农户自由发展。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产生了效益,政府乐见其成,二是如果出现问题,政府没有责任。第二种观点是政府全面介入,利用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从种到销全面进行指导,利用行政命令,强制扩大规模。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肯定可以快速见到效果,但也存在巨大风险,如果出现菜贱伤农事件,政府就得背锅,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现在我们还没有拿定主意。”
陈保国说到这里,汇报就结束了。
马学祥又问了班子其他成员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众人都表示没有。
马学祥说道:“下面,请张市长做指示。”
张文燕合上笔记本,不紧不慢地喝了口水,放下杯子,缓慢而有力地开始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