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不时举杯,直到深夜,自然也让鲁肃对刘咏大为佩服,尤其是华歆和马良这些人的投奔,让鲁肃心里就想立即拜倒在刘咏面前。但他是个稳重的人,还是决定和自己的族人商议一下。刘咏当然不会逼迫,让寇封将鲁肃送至房中。
虽然那鲁肃还没有答应,但刘咏根本不担心他会再次投向孙权,毕竟孙权还小,刚刚接手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雄才大略,很难和自己相比。一夜好梦,只等天明。
鲁肃是个孝子,本为了躲避战乱,将家安在了曲阿,但前不久祖母病逝,她只能回乡安葬祖母尽孝。而江东孙策死后,江东各处政局不稳,氏族大家都在观望,一些有异心的家族也开始蠢蠢欲动,鲁肃也想借此探寻一下天下其他割据势力,为自己寻到一位明主。
然而他失望了,曹操虽然是个雄主,但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很是反感,其他人都难以让他满意,只能先回到曲阿再做打算。没想到竟然遇到了久闻大名的刘咏。
这几日听闻刘咏被人伏击身亡,还让他感慨了好一阵,没想到刘咏不但没死还让他给遇到了。相见之下,很让他满意,但她还是要为家族好好思索一番。
一夜过后,天空湛蓝,如水洗过一般清澈透亮,雅致舒心。鲁肃一夜未睡,一大早就来拜访刘咏。
“鲁肃已经与族人商议过了,决定投效将军,愿意跟随将军左右,献上一份力量。”鲁肃很郑重的向刘咏拜倒,让刘咏大喜过望。这聚贤客栈真的是聚贤啊,撤席时还给小二打赏了一贯钱,把店小二高兴的差点把他当亲爹拜。。
“这一趟真是来对了,先得刘勋、杨弘,又得鲁肃,刘子扬大约也能寻到,看来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刘咏大笑,也让众人都过来祝贺。
第154章大贤入账
深夜一场春雨悄然而来,雨点噼里啪啦的敲打在屋顶的老瓦上,似乎也在为能臣得遇良主而庆贺。
春雨来的快去的也急,天亮前就风停雨歇,乌云四散而去,黎明时分已经是满天星斗。
天色大亮后,刘咏和华歆等人又再次上路前往成德,鲁肃自然欣然通往,一群人浩浩荡荡北上而去。
一场春雨一场暖,昨夜一场大雨,今天太阳刚出一个时辰就有些火辣,温度又升高了,刘咏额头已经见汗。节气已经过了谷雨,最是适合耕种。
一行人走了数十里,听探子报来前方十里外就是承德县城,刘咏立即大喜,抖擞精神,俨然一副一方诸侯来视察民情的派头。
这里已经进入了承德县境内,这里情况似乎完全不受战乱的影响。没有任何田地荒芜的样子,阡陌交通,横沟纵垄,一派祥和恬静的田园风光。
刘咏和鲁肃、华歆等交谈得知,虽然天下大乱,四处征伐,但这里原属于袁术的地盘,但袁术兵败时,这里并没出现征战,因此还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农人也未受太大影响,不断能见到农人耕作的情景。
刘咏听的啧啧称奇,此等地方不受战乱影响就算了,竟然也没有贼盗侵扰,此处若是没有一个牛人治理绝对不可能。
“咦,那农人的锄头似乎和一般的锄头有些不一样”寇封忽然开口道。
寇封一开口,刘咏等人也注意到了,那农人的锄头要比一般农人使用的锄头锄刃长一些,也宽了一些,看那明亮的光泽,应当也是使用的上好精铁打造的,铁如今可是紧俏物资,难道这里的百姓能如此富裕刘咏也是一脸的疑惑。
“这位大叔,小子看你这锄头似乎比一般的锄头要好用许多,难道你们都能买得起精铁打造的农具了”刘咏拦住一个路过的农夫问道。
那农夫看刘咏一行应当是某个有身份的人物,也不怠慢,上前拱手道:“回这位公子的话,这农具可不是我们能买的起的,这是子扬先生打造了发给我等使用,等收了粮食再用粮食置换的。子扬先生真是厉害,这锄头是在太好用的,比以前的锄头干活快了一倍呢。”
“这么说来,这子扬先生真是一位才华出众之人啊”寇封惊讶道。
农夫立即自豪道:“这话真是说对了,我们承德县能够到现在还如此丰泰祥和完全是子扬先生之功。你看那边耕田用的犁,都是子扬先生发明的呢”
刘咏顺着农夫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那耕田农夫用的犁也和普通的犁不一样,辕头有些拱形,更符合力学原理,可谓是一大发明创造。
刘咏看的更加好奇不已,对这子扬先生才华佩服的不行,难道这就是刘晔
“这子扬先生可是姓刘名晔”刘咏问道。
农夫回答道:“正是,他们家可是成德大族。”
“既然是如此大才,我等也想去拜访一番,还请大叔告诉一下他们府邸在何处。”刘咏确认是自己要寻的刘晔后立刻就询问。
“进了城往东城去,那里最大的一处红门府邸就是刘家了。”农夫厚道,自然有问必答。
刘咏大喜,让寇封打赏了农夫,立刻就进城向刘家大宅而去。
红漆大门,高大巍峨,门楼上雕梁画栋,显示着刘家的辉煌。但那些漆面上的裂纹和剥落的碎片却向刘咏一行说明了刘家如今的落败。
敲门后,一个下人打开门探出脑袋来,等听闻是来拜访刘晔的,立刻一惊,但看刘咏等人都以礼相待,才惊疑不定的进去禀报。
过了一会,大门打开,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儒雅青年拱手道:“在下刘晔,不知几位高姓大名,如何得知在下之名,竟来拜访,真是惭愧。”
刘晔几句话说的不卑不吭,进退有方,让刘咏立刻心里大赞。马上就报上姓名,当然,其他几人也都介绍。华歆从证人身后闪身出来,让刘晔马上大喜过望,立刻请众人入府内大堂上高坐,安排筵席。
“承蒙刘将军远道来访,刘晔不胜感激,略备薄酒,不成敬意。”刘晔向刘咏致谢。
刘咏赶紧还礼:“子扬先生不必多礼,这一路走来,你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原来成德百姓安居乐业都是你一人之功。尤其对于农具的改造发明,可是让我等大开眼界,先生真当是天纵奇才,实乃百姓之福。”
刘晔淡淡一笑道:“雕虫小技,何足挂齿,都是闲暇无事所做的一些小玩意,怎入得将军和各位大贤之眼。”
刘晔对自己的成就轻描淡写,完全不当一回事。
刘咏假意询问刘晔身世,得知还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当下起身大礼拜见。
刘晔倒并没有把自己的身世当做一回事:“晔家道中落,已不算是皇亲,如今早已成为庶民,怎可当如此大礼,将军不必如此。”
刘晔所说家道中落,但那也是相对于前几辈祖先而言,实际上,在成德,刘家还是当地豪门,他们家的话,比县丞还要好用。而且家族产业也遍布各行各业,家中良田千顷,门客仆人数千。
酒过三巡,刘咏起身道:“各位都是汉室后人,先是宦官弄权,何进愚昧被杀,董卓篡权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