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是刘咏建立的另外一个军营,都是以步兵为主,将来就是战场上的排头前锋。月奉也仅仅低于北营。
“这”两人显然有些不太满意。
“不愿意”刘咏笑了。
“俺们愿意”其实东营也不错。
想了想,两人马上高兴起来,连忙拜谢,站在一旁。
能干重活的过来,某的酒坊里还缺些人手。
一听这话,刚刚还有些失落的人马上欣喜起来,纷纷上前,连几个明显干不了这些活的也跟了来。
最后只能被请了出去。
剩下的就是一些妇女和老人了,他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刘咏,希望能有个活计。
大他们自己也明白,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只是心里还有一种期盼而已。
诸葛瑾也不知道怎么办:“主公,这些人,我等也无法帮了。”
刘咏摇头:“不,一定要帮。我等需要军士,而这些人是军士的家人,要让军士安心和忠心,就要让这些人有活路。养士先养民”
“养士先养民”诸葛瑾、步骘、严畯都在细细品味着这句话。
刘咏看了看眼前的人,开口道:“你们哪些人都会纺纱”
“纺纱”众人有些愣了。
纺纱,是自小就就学习的一种技艺,也算是家务活了。难道大人需要纺纱,那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啊。
“俺会”
当第一个人喊起来的时候,马上所有人都喊起来了。
刘咏笑道:“好,既然都会,那就先回家去,五天后,来太守府门前,自然有你们活干。”
这下所有人都高兴起来。
众人开始千恩万谢的离开,兄弟,父子,夫妻,相互道别,纷纷落泪。
刘咏带三人离开了。
这里的动静早就惊动了城里的巡卫士兵,他们自然会安排人带路过去。
回到府上,刘咏独自在房中用毛笔画出一副图,上面是一架纺车,但又和农户家里的不同。
这是刘咏根据后世的纺车画出来的,自然要比当前的先进许多。
仔细看了看没有什么错误,就叫来诸葛瑾,将图交给他。
“让木匠赵此图,做出一千件,尽快,五天后在府门前发给百姓。”
诸葛瑾看看图,这个像是纺车又不是纺车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也很奇怪。
见诸葛瑾好奇,刘咏解释道:“这还是纺车,但比他们手上的要好用许多。”
端详了半天,诸葛瑾也不看了,反正等做出来就知道了。
但他想了一下又道:“主公,发给他们,他们手上也没有蚕丝和棉花,对他们也是无用啊。”
“库里棉花还有许多,发给他们让他们纺好纱交回来不就行了”刘永随意道。
“主公不可。”诸葛瑾立刻反驳道。
“为何”诸葛瑾很少反驳他的意见,这次竟然反驳,刘咏也奇怪。
诸葛瑾说道:“主公有仁者之心,不愿见到百姓受苦,这很让人尊敬。但是主公也别忘了,人性有贪欲,而且欲壑难平,若是给百姓养成了不劳而获的恶习之后,他们怕是会造反,再次成为贼盗。”
第100章玉不琢不成器
刘咏听诸葛瑾说到这这里,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还真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老祖宗的圣言啊。
“那以子瑜认为,当如何做”刘咏干脆不想了,诸葛瑾既然能说出弊端,应当依据相处了解决办法。
诸葛瑾道:“这车还是要发,但不是一开始就发。
主公可以先把人组织到一个地方,让他们纺纱,按照他们纺出的纱的质量,给出不同的价格,好的给高价,差的还要处以罚金。
等他们有了一些钱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买纺车,和棉花,带回去纺纱,直接把纱交回来换钱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他们用血汗挣来的,不但能让他们愿意劳作,而且还能让他们牢记这是主公您给他们的活路。”
“恩,不错,子瑜此法甚好,就如此办。”刘咏大手一挥,马上赞同。
送走了诸葛瑾三人,刘咏总算是安静下来。
至于步骘和严畯,就让诸葛瑾去安排吧,他也懒得费心,反正没人反的了天。
如今这些人,基本都是刘咏一个个从各处寻来的,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三心二意之人,也不必太担心。
七月二十五,是个大日子,这是刘咏说的日子。
太守府门口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
虽然有预料,但诸葛瑾还是被门口的人吓住了,这人也太多了,少说也有三千。
刘咏自然不需要出面,自有下面的人搞定一切。
不久,诸葛瑾就来禀报。
外面的人挑选了其中一部分,去纱厂干活,当然,上次跪拜的人全部选出来了。又选了数十名进了军中,其余人也只能遣散。
不过,自从江夏治安稳定下来,慢慢的繁华起来,这些人也不愁找不到活路。
刘咏之是倒纱厂去看了看,纺纱人人都会,对新纺车上手也很快,而且新纺车纺出的纱粗细匀称,不容易断,效率也高出许多,很多人一用就喜欢上了。
看着忙碌的百姓,刘咏放下心来。
七月就要过去了,这个月也出了一些大事。
首先就是张绣和贾诩背叛刘表投靠了曹操。当然,张绣是暗中派人跟刘咏打过招呼的,同时也在南阳留下了无数探子。
张绣的投靠,让曹操避免了两线作战,自然是什么分欢迎。给予二人很高的地位和官职。曹操为了拉拢张绣,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结为亲家,并封他为扬武将军。
贾诩也不错,曹操对他,比张绣还要上心,直接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随着两人进入曹操内部,刘咏的探子也进入曹操势力范围各地,不断的为他传来各种消息,这些人中,就有当初在宴会上的那些刀斧手在内。
也不怕他们不尽心,这些人的家属可都被安排前往了江夏,都由庞统一手控制。虽然刘咏不屑这么做,但在这个时代,一切不得不妨,最终他还是听从了庞统的建议。
还有件和刘咏有关的事就是庐江太守李术叛乱。
孙策刚死,孙权继位,江东大族多有不服,纷纷叛逃,李术是第一个直接反叛的人。这也是孙权派周瑜主动向刘咏示好的原因。
刘咏倒是不在意,只要你们慢慢打,自然就没时间关心他的动静了。李术叛乱,刘咏当然高兴的很。
转眼就到了月底,出征的日子即将来临。
粮草官从军司马,刘咏早就给了马良,马谡也跟着做了参军,娄圭为军师,先锋的争夺自然就成了最厉害的话题。
其中,又以甘宁、赵云、黄忠、廖化、关平五人为主要竞争者。
这几人都是刘咏手上的强将,也是相对较早跟着刘咏的人,自然都有这资格人人都憋着一口气,希望能立下大功。
诸葛瑾等人都不断劝刘咏制止,但刘咏只是跑出一句话就不再理会。
“争一下无妨,不争才是大问题。”
现在,眼看着几人明争暗斗越来越厉害,几乎都要动手时,刘咏才开口道:“出征人选某已定下,你们不必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