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每一年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些称呼。
光是一个开篇致词,就已经让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昏昏欲睡。
“最后,我在这里再做一次强调,希望在演讲之后,各位老师能够得到更多教育的方法,同学们也能够明白学习之用处,为自己,为父母,为祖国,好好学习,争取做栋梁”
官高俅最后一句话落下,台下一片掌声。但是大多数都是老师职工,学生们也只有大一大二一些学生鼓掌。
“谢谢官校长的致词,那么我们有请第一位上台演讲的老师,他便是刘旭青老师”主持人喊道。
刘旭青,香江大学政法系的一名资深老师,为人厚重负责,一上台,便是伸手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镜,然后开始了演讲:“各位领导,各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在这之前,这一次的演讲到底讲什么我思来想去也没有得到答案,只是莫名的想起社会上一直传唱的读书无用论让我恼火。”
刘旭青声音大起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认为,一个个认为读书无用那么国家还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大力建设教育究竟为什么难道就为了仅仅一些例子,就全盘否定读书作为一个教了二十多年书的我,大大的不认同”
一长篇下来,刘旭青可谓是声情并茂,讲到愤怒之处,声音都喊破了。许多老师和领导相继点头,表示讲得很好。
然而,台下的学生则是一边倒。
不少学生听着听着就开始“点头”起来,偶然被刘旭青的一声愤怒的呐喊给惊到,然后抬起一看,嘴里不禁发出“啧”的一声,然后继续闭上了双眼。
直到最后讲完,掌声也只有少数。
之后第二位是一位学生代表。讲得内容也是大道其行,呼吁同学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等等。
虽然这些讲得没错,但是在座的所有,听得都不下十次。
接下来,一位位上台,皆是老生常谈。
“刘老师讲得不错啊”
“是呀,陈教授讲得也很好,角度选得不错”
“我看哪,刘同学讲得也很好,从自身出发讲到学习,值得学生学习啊”
“是呀,下一位到谁了”
“林若枫吧”
“林若枫他呀不知道会讲什么”
“不知道,不过他讲课很不错,不知道演讲行不行”
“好多学生都是冲着他来的呢,若是讲得不好,恐怕下不了台吧”
“那是当然了,前面那么多老师,讲得那么好,林若枫要是讲差了一点,那还不得翻了天”
“比起演讲来,林若枫也是差了些火候啊”
“是啊,哪能跟上台的老师比啊”
一些老师议论起来,那些上过台演讲完的老师听着对话,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特别是知道这里大部分学生竟然只是冲着林若枫来听讲的,他们就更加气愤了。
讲课讲得好他们承认,但是要比拼这种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们这些年年上台演讲的人岂会比林若枫差
坐在一边的林若枫也听到周边的议论声,内心一笑,也不看看他们演讲的时候台下学生在干什么,一个个昏昏欲睡,这叫讲得好
虽然林若枫肯定他们讲得很有道理,很正能量,但是这种演讲,学生们听都听不进去,讲来又有何用意义在哪里对于周边老师的议论,林若枫是不敢苟同的。
这时,官言妙一只手搭在了林若枫手背上。“若枫,到你了”
“嗯”
林若枫点点头,缓步走上了讲台。
“是林老师”
“哈哈哈,终于等到林老师上台了”
“林老师可要好好讲”
“不知道能不能说点有趣的我都快被闷死了”
“是呀”
学生们一见到林若枫上了台,一个个打了鸡血般,目光全部汇聚在台上,露出渴望的眼神。
见到这一幕,那些个上台演讲的老师顿时妒忌得要死,他们上台演讲的时候,这些底下的学生像是几天没有吃饭一样,软弱无气的。
就连讲完之后,鼓掌的也没有几个。现在倒好,一个林若枫上台,还没开始讲,却是一个个跟见了金子一样的。
货比货得扔
人比人气死人
香江大学上台的老师们恨得牙痒痒
林若枫站在讲台上,望了一眼台下的学生,笑道:“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够在离别之际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之前各位老师和同学都演讲得很好,但是呢,看见台下一个个心不在焉的同学们,我心里有些纳闷,我这不像是我心目中的少男少女,不像是这样啊”
一个开场,几乎都听了许多次了
底下上过台的老师对此嗤之以鼻,这说话的方式早有老师讲过了,无非是挑出问题,然后在自己阐述劝解罢了
底下学生一听这话,顿时如打了霜的茄子一般,一下子泄了气
“什么嘛很一般啊”
“这讲得什么样啊,又是老套路”
“还以为会讲些不一样的东西,又是老办法,接下来是不是要劝我们打起精神来啊”
“我已经能够猜测接下来讲什么了”
“真是无聊”
学生们一个个摇头感叹,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原本他们会以为那个讲课不同的林老师,即便是演讲,也会别具匠心,却不料,依旧是老套路。
s:考察回来了,明天恢复正常的更新时间不会再这么晚了
第两百二十五章:感染全场的演讲求订阅
“真没意思”
“就是,哎呀,能不能走啊”
“没想到林老师也落了俗套”
“对呀,反正就这么几分钟,能不能离开啊”
好多学生发出这样的抱怨,期待了那么久,盯着脑袋听了这么久,就为了听点不一样的,结果还是老掉牙的一套。
然而,那些个媒体记者,却是全部讲镜头汇聚到了林若枫身上,然后掏出纸笔,全神贯注的听着,生怕落掉了一个字。
要知道,最了解林若枫的,不是这一群学生,也不是老师同事,而是这些个媒体记者。
林若枫,一个不管走到哪都有新闻的家伙,这么反常的一件事,作为一线的记者们,能不敏锐的发觉
果不其然,就在学生们硬被老师喝止的时候,就在那些上台老师不屑一顾,认为没有两样的时候,林若枫演讲终于进入了正题。
“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在我的心里面,有一个少年中国的存在”林若枫一句转折,竟是将前世少年中国说给搬上来了。
“少年中国”
“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