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到了西北,两年多了,统帅着几十万西北军,可是寸功为立,战局依旧僵持,也可以找无数理由,但是无法掩饰张浚的尴尬
宋朝上下,皇上无能,臣子无能,打仗不行,内斗最行,也的确是如此。
金军骂得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找你不到一丝反驳的理由,反而更加有威慑力。此刻的宋军将士,除了羞耻,还是羞耻、羞耻、羞耻、羞耻而无限的羞耻之后,是强烈的愤怒。
人不要脸无敌,树不要皮能活。
很显然,宋军将士们没有将厚黑学,练到极致,感到了羞耻,感到愤怒。
“元帅,杀吧”
“元帅,末将宁愿死了,也不愿听金狗乱叫了”
“元帅踏平金营,血洗金军,不破金军,誓不会寨”
“杀吧,老子忍不住了,不让末将出战,就砍了末将”
“丢人丢大发了,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打仗打到了现在,英雄狗熊都已经分出来了。能来到这里参战,共击金军的,没有一个孬种,都是铁血之士。
众多将领立时嗷嗷直叫,张浚有些压不住的感觉。
一旦强行压下去,极可能引发军变。
在西北,一直处在战争时期,一些制度也游离在宋朝的统治范围外。在其他地区,多是兵不认将,将不认兵;可是在西北,军队更多是世代相传,有些私兵的性质,有些军阀的性质。若是在其他地区,早已经被宋朝瓦解了,大宋范围内,岂能允许私兵存在。
只可惜西北一直处在动乱中,尤其是与西夏对抗。
为了局势稳定,宋朝容忍了西北存在这种特殊的形态。
这让西军一直是大宋最强军,战斗力最强,当然也是最难控制的军队,一些空降过去的元帅,往往是不接地气,最后黯然离去。
张浚深知,他是外人,始终与西军上下,有一层隔膜,将士们可能敬佩他,可能听从他指挥,但是在某些时刻,也会失控
比如现在,就有失控的局面
张浚心中苦涩,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这些天,张俊也巡视过金军大营,宗弼不愧是将才,还是有两下子的,营盘坚固,强攻之下,胜算不大。
只是此刻,即便是胜算不大,也得拼上一把。
咬了咬牙,张浚道:“全军出击,踏平金营”
s:这几天心情糟糕透了,一天的时间,才写了两千多字。心情太差了,烦心事太多了,烦不胜烦,总算是码完了这一章。新书在筹划中,新书可能是仙侠类,猪脚获得了至宝轮回盘,可以不断让灵魂,在诸天万界穿越,不断历练,不断成长的故事。
只是构思有些简单,写起来,觉得水平有些不足。
第392章富平之战四攻寨
乌云密布,此时天色昏沉沉的,似乎随时就要下雨,可就是迟迟不下雨。
地面上,一个巨大的金军营垒,好似洪荒巨兽一般耸立在那里,而在四周好似蚂蚁一般的宋军士兵冲杀着,各种攻城器械密布,围绕着金军营垒展开猛烈的攻击。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形态很简单直接,无非是三种,一种是正战,双方下了战书,摆开大阵冲杀一番;二是设置下伏兵,出其不意的击溃敌人;三是,敌我之间兵力悬殊,一方守城寨,一方则是进攻。
而在战场上,名将们最不愿意打得莫过于攻城战,攻寨战。
这个时代,没有导弹打击,没有飞机轰炸,也没有坦克开路,更没有重炮轰击,一切都是冷兵器为主,想要攻破一座防守严密的营寨,难比登天,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彻底攻破。
有时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没有一丝收获,反而是在敌人的反冲锋之下,摧枯拉朽的败北了。
攻城战,或是攻寨战,是张俊最不愿意打的
只是此刻不得不打,因为金军好似缩头乌龟,呆在营寨中,就是不动弹,让宋军上下没奈何。长久下去,粮食消耗严重,师老将乏,必败无疑。
此刻只能是进攻为主,不断死人,用尸体铺开道路,攻破金军。
一个个宋军士兵,向前冲杀着,一部分拿着盾牌。抵抗着射来的利箭,一部分则是推着小车上前,车子前方。顶部,左右都有简单的隔板,可以抵挡射击而来的箭雨羽。
在车子推到壕沟前,把车子中的沙子倒入,使壕沟填平,以便后方部队顺利攻击。
而防守的金军则是利用精确射击,射杀宋军。箭羽不密集,却胜在精确。而在大营的后方,一个个投石机发射着石弹。轰击着进攻的宋军。
“杀呀”
“轰隆”
宋军将士冲杀着,眼睛中血红,杀气腾腾,不断向前压着。冲击金军营寨。
各种攻城器械。纷纷登场,或是撞击寨门,或是火球乱飞,砸入金军营寨,或是箭雨如飞,床弩射击,各种攻击器械纷纷上阵,五花八门。纷纷扰扰,好似万花筒一般。将冷兵器时代攻击武器发挥到了极致。
还掺杂着一些低级的火药武器,很是猛烈。
而金军的防御也是密不透风,首先是一丈宽的壕沟,而这壕沟不是直线,而是弯弯曲曲,或深或浅,给前进的宋军带来了极大麻烦;而在壕沟后面,则是竹子、树干等做成的栅栏,栅栏之间用手指粗的草绳捆着,上面还带着刺,在一些不易差距的焦炉,地上扎着竹签。
一个个两丈多长的竹矛,透过栅栏的孔洞、缝隙,形成密集的矛阵,第一排的人矛长两丈,第二排的人也是两丈,那么,如果全方阵直刺,那么正面的敌人只需要面对一杆长矛,这是很容易避开的。但如果第一排的人将长矛向左或者向右转动45°,那么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根据余弦定理,右转45°的长矛正面长不过3米多一点,如果第一排和第二排间距是1米多一点,那么第二排的长矛正向长矛和右向长矛处于同一个正面。每一个敌人都需要面对两杆长矛。当然,这不算太过分,因为如果他们还向前冲击1米多的地方,第三排的正向长矛还在等着他。在战友的掩护下,正面刀盾方阵是不可能近身的。即便是最左边的一个士兵也必须面对一杆长矛,希望十分渺茫。
密集的矛阵,根本难以靠前,靠前就是死亡。
当然,这并不是牢不可破。
世界上,也没有牢不可破的营寨,只是愿不愿意付出代价。
而战斗中,矛阵也没有让宋军畏惧,宋军士卒拿着一人高的盾牌,组成密集的盾牌长阵,密集推进,不留一丝缝隙,长矛刺杀效率大大降低。而这时投石机发射着,炸药包轰击而来,一炸就是一大片。
不需要太高的准头,只需要发射、轰炸就足够了